脂肪筋膜旋转皮瓣修复鼻部肿瘤切除术后缺损创面

来源 :中国美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qishi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脂肪筋膜旋转皮瓣修复鼻部肿瘤切除术后缺损的安全性和美学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19年2月于笔者医院拟行鼻部肿瘤切除术后缺损修复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修复皮瓣分为脂肪筋膜旋转皮瓣组和前额皮瓣组,每组43例。脂肪筋膜旋转皮瓣组行脂肪筋膜旋转皮瓣修复缺损,前额皮瓣组行额部皮瓣修复。术后比较两组皮瓣愈合优良率、皮瓣愈合时间、住院费用、美学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皮瓣愈合优良率、皮瓣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筋膜旋转皮瓣组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低
其他文献
患者,男,31岁。右前臂皮下结节5天,伴轻度压痛不适。高频超声检查示:表皮连续微隆起,真皮深层及皮下组织可见一类椭圆形低回声结节,边界清楚,体积约6.30 mm×6.23 mm×3.20 mm。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及皮下组织大量梭形细胞呈束状排列,胶原纤维增生,间质黏液样变,伴少量淋巴细胞浸润及红细胞渗出。诊断:结节性筋膜炎。
报道一例使用阿达木单抗治疗泛发型环状肉芽肿并复习相关文献。患者,男,76岁。躯干、四肢泛发型环状红斑、丘疹,境界清楚,组织病理示:表皮轻度增生,真皮内见上皮样肉芽肿,中央胶原纤维变性、坏死,肉芽肿周围组织细胞、淋巴细胞浸润,胶原纤维增生,胶原间散在单一核细胞浸润。诊断为泛发型环状肉芽肿。第0周给予阿达木单抗注射液80 mg皮下注射,第1、3、5、7、9周给予阿达木单抗注射液40 mg皮下注射。随访3个月后患者皮损基本消退、遗留少量色素沉着。
患者,女,50岁。面部多发黄白色丘疹伴瘙痒1年。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上部可见一卵圆形囊肿,囊壁由鳞状上皮组成,囊内可见无定形物质及少量毳毛横断面或斜切面。因患者不接受治疗,目前随访中。
患者,男,70岁。全身泛发多形性红斑、丘疹伴瘙痒3个月,未见水疱。皮肤病理示真皮浅层血管周围轻度淋巴细胞、嗜酸粒细胞浸润。直接免疫荧光示表皮细胞间及基底膜IgG、C3、IgM、IgA阴性。间接免疫荧光示抗基底膜带IgG抗体1∶40阳性。正常人皮肤盐裂间接免疫荧光示IgG表皮侧阳性。诊断为无水疱性类天疱疮,给予烟酰胺、四环素、雷公藤多苷口服,配合外用卤米松乳膏治疗,2个月后皮损基本消退。
反应性肉芽肿性皮炎包括栅栏状中性粒细胞性肉芽肿性皮炎、间质性肉芽肿性皮炎及间质性肉芽肿性药物反应三类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及组织病理表现多样,常伴有系统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本文综述了这三类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和病理特点、诊断和治疗等。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脓毒症大鼠炎症因子及细胞免疫的调节作用.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90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A组)15只,模型组(B组)、治疗组(C组)、实验1组(D组)、实验
CD146是一种黏附分子,主要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最近研究表明,CD146在多种皮肤病中发挥重要作用。CD146有三种形式,包括两种膜型异构体和一种可溶型分子。CD146分子通过与不同的配体结合可以介导不同的生物学功能。本文综述了CD146分子的结构、定位、调节和功能及在皮肤病中的研究进展。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T细胞介导的炎症性皮肤病,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发达国家的发病率高达17%~20% [1] , Guo等研究结果表明中国12个城市1~7岁儿童AD的患病率为 12.94% ,接近70%的患者在出生后3个月内发病 [2] 。国内外研究发现,皮肤慢性疾病的用药依从性普遍不高,规范地使用药物和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促进疾病康复并减少复发 [3-5,7] 。由此,有效规范患儿居家管理直接关系到疗效和缓解过程 [6] 。运用多学科团队(MDT)模式替代传统的医疗模式,通过多专业小组之
[摘要]目的:探讨高频电刀对不同类型头面部皮肤肿物的美容修复效果。方法:采用1411型高频电刀对131例面部皮肤肿物患者进行治疗,根据疾病特点适当调整治疗的深度、手法,对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皮内痣>角化棘皮瘤>囊肿>血管瘤>钙化上皮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keratoacanthoma>cyst>hemangioma>calcified epithelioma, th
[摘要]目的:探討透明质酸钠注射填充改善鼻唇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4年-2019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整形美容外科选取80例就医者进行分析。术前,对就医者鼻唇沟凹陷分度进行评估,其中1度11例,2度22例,3度19例,4度23例,5度5例,就医者随访至6~12个月。通过锥筒注射方式填充中面部,使其容量补充,从而使鼻唇沟界沟外上侧组织得到提拉;同样通过锥筒注射方式填充鼻基底;通过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