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外敷护理对蝮蛇咬伤患者治疗预后的影响

来源 :中医外治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zhiqing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中药外敷护理对蝮蛇咬伤患者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5月~2020年10月我院接诊的蝮蛇咬伤患者的病例资料,选择其中45例接受西医护理者纳入对照组,选择其中45例接受中西医护理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肢肿胀程度、血清炎性因子、5-羟色胺(5-HT)、纽胺检测结果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d、7d患肢周径差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7d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5-HT、组胺检测结果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外敷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蝮蛇咬伤患者肢体肿胀程度、减轻中毒症状和全身炎症反应,值得临床推荐.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新型针具提针治疗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提针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毫针治疗,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5次为1疗程.观察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疗效和复发情况.结果:经1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7.50%,高于对照组的92.5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1个月后观察组复发率为5.13%,低于对照组的13.51% (P
目的:观察三步三位九法联合内热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2月~2020年12月100例在定西市中医院进行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三步三位九法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三步三位九法联合内热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JOA评分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JOA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步三位九法联合内热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提升患者各项功能,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25例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针刺组,应用针刺治疗;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25例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将其设为常规组,应用常规药物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针刺组治疗总有效率(92.00%)显著高于常规组(68.00%),且痞满证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针刺疗法在治疗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中效果显著,既能提高疗效,也能改善患者痞满证症状,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值得
目的:观察采取中药保留灌肠结合胃肠负压引流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数表法将2017年7月~2020年7月我院外科及肿瘤科收治的56例肠梗阻患者分为两组,各28例,对照组采取胃肠负压引流治疗肠梗阻,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结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观察两组护理疗效.结果:研究组护理有效率96.43%(27/28),高于对照组78.57 %(22/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82,P<0.05);护理后,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为(38.85±3.97)分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对周围性面瘫预后预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60例单侧面神经炎全程患者,以翳风、牵正两穴的电针刺激作为测试方式,在发病后10d时,记录所有患者能否以最小电针刺激强度(阈值)引发其面神经兴奋反应的临床资料,并划归为三个不同的档次,分析比较治疗前后各档次患者的面神经功能评分及病程的关系.结果:电针刺激测试后:Ⅰ档12例,Ⅱ档40例,Ⅲ档8例.按电针刺激强度大小排序:Ⅰ档<Ⅱ档<Ⅲ档.其中能引发神经兴奋反应者52例(Ⅰ档、Ⅱ档),未能引发神经兴奋反应者8例(Ⅲ档),治疗后Ⅰ档、Ⅱ档患者
目的:探讨壮医刺血疗法应用于小儿急性咽炎的临床价值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9月收治的小儿急性咽炎患儿60例,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综合护理,试验组接受壮医刺血疗法+综合护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儿咽痛缓解时间与咽部充血水肿消失时间显著缩短,护理总有效率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小儿急性咽炎患儿开展壮医刺血疗法治疗联合综合护理,能有效提升治疗质量,促使患儿加快康复.
目的:观察针刺加热敏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门诊收治确诊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60例,按其门诊就诊卡号尾数分为对照组(单数)和观察组(双数),各3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观察组应用针刺加热敏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免疫功能情况,使用Portmann简易评分法(Portmann评分)对治疗前后的面神经功能进行评分.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免疫球蛋白M(IgM
目的:探讨蟒针加热联合手法对脊柱(颈椎)相关性过敏性鼻炎的症状评分影响.方法:以脊柱(颈椎)相关性过敏性鼻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先应用颈椎正骨治疗,试验组再用蟒针加热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治疗.对比二者治疗前后过敏性鼻炎症状评分.结果:试验组各项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蟒针加热治疗脊柱(颈椎)相关性过敏性鼻炎疗效显著,可为临床提供参考.
目的:探讨雷火灸联合早期综合护理对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符合RA诊断及纳入标准的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予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雷火灸联合早期综合护理.观察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两组类风湿因子(R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沉(ESR)及疾病活动性评分(DSA28)的变化.结果:两组RF、hs-CRP、ESR及DSA28评分较干预前明显改善(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RF、hs-CRP、ESR及D
目的:观察麻仁通便贴穴位贴敷治疗混合痔术后热积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混合痔术后热积型便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的术后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应用麻仁通便贴进行穴位贴敷,对照组应用单味大黄进行穴位贴敷,连续治疗7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便秘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排便时间、排便困难度、排便紧张度、便干、腹部胀满感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