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玉军:家纵贫寒,也须留读书种子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g8c4u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山之巅,雾霭山岚,小学教师靳玉军每天早上提前一个小时到校,生炉子,烧开水。炉膛里的火苗红彤彤的,像盛开的花瓣,染在他古铜色的脸上,蒸开了他的笑容,水壶“呲呲呲”地冒着热气,8个“小不点儿”像散落在山坡上的小羊儿,迎着凉风、沐着晨露奔向他。热腾腾的一天又开始了。
  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尹家营乡上沟村,被人们戏称为“小西藏”。这里四面环山,属于高寒地区,海拔高,山路崎岖。三个自然村百十户人家,散落在十几平方公里的大山深处,上沟教学点就坐落在三个村子中间。自从学校撤为教学点后,靳玉军便成了留守这里的唯一教师。
  “我只是一名小学教师,真的没啥特别的。”春风不知道自己到底吹拂过什么,但山坡上草绿了、花开了,一片蓬勃。这便是教育的力量。
  不读书人生将如沙尘草芥般无法掌控
  “现在条件真是太好了!”采访中,靳玉军抑制不住地感叹。1979年3月靳玉军参加工作,正是改革开放的见证人,他深切地感受着教育翻天覆地的变化。
  靳玉军3岁时母亲去世,4岁时父亲被打成“现行反革命”,1979年冬天被平反。是十几岁的姐姐一手将他带大的。1979年3月,16岁的靳玉军正读高二,村干部找到他:“咱这儿太偏僻,留不住老师,村上文化人少,别的学校都开学一个月了,咱村还找不到合适的老师。如果没学校,咱村就真没希望了。”靳玉军如鲠在喉,他回到家乡当了一名民办教师。
  大家对教育不重视,孩子们普遍上学晚,当时班里只有四个学生,都是靳玉军从小玩到大的同龄人,最大的15岁。他们拍着靳玉军的肩,咧着嘴儿笑:“就你?当我们的老师,拉倒吧!”靳玉军深知,要让他们信服,就必须拿出真本事,他不教认字先“收心”,给他们读故事,讲书中的道理,渐渐地四个学生愿意学习了……
  课间,靳玉军站在教室前,远处山坡上,有星星点点的人影,仔细看,是村里不上学的孩子在那儿放羊、割草。风将沙尘吹进眼里,靳玉军眼睛一酸:如果不学习,孩子们的人生一定会如这山中渺小的沙尘草芥般,无法自己掌控。
  于是,靳玉军白天上课,晚上一家接一家地做思想工作。乡亲们面露难色:“饭都吃不上,哪有闲钱读书?”“麦子不还得留种子嘛,‘再饿不吃播种粮’,教育也是一样的道理。”乡亲们被他说得心服口服,便将孩子交给他“带”。
  没有经验,靳玉军在摸索中教学;没有教具,他俨然化身“小木匠”,亲自制作桌椅教具、单杠球架;没有班费,他周末带领学生上山挖药材、摘果子、采树籽,去镇上卖了,买图书、订报刊……为了学习进步,他常常去乡里学习、开会、汇报工作。30多里路,他用脚步丈量,披星戴月,晨来暮往……
  村子里狗叫了,孩子们探头探脑地伸出脑袋,主人“吱呀” 一声拉开大门,将风尘仆仆的靳玉军迎进屋,“靳老师来家教了”“靳老师又来劝孩子上学了!”多年来,这样的场景在三个自然村不断重现。他深知,凭一己之力很难改变这里的现状,但他一直在坚持。
  “那时候真是难啊。越穷,越认识不到教育的重要性;越穷,越听不进意见,排斥上学。”为了让村里的每个孩子都能在书桌前安静读书,靳玉军付出了多少,只有大山知道。
  我留下来,是为了更多的孩子走出去
  这世上就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慢慢地,村里的孩子愿意上学了。这里实行复式教学,一间教室,两三个年级同时上课。学生交不起书杂费,他给垫交;有行动不便的学生,他亲自接送;河流涨水,他背孩子过河;家长忙,误了放学时间点,他照看孩子直到家长来接……
  1993年秋,靳玉军得了肾结核,并且又切除了一个肾,出院后在家休息。孩子们想念他,拿着自家树上结的果子、养的鸡、鸡蛋来看望他,盼望着老师能早点回到课堂。靳玉军坐不住了,“原来教学也会上瘾,这辈子算是戒不掉了”。妻子见他总是惦记着课堂,便说:“你要是觉得行,就去上课吧,家里的活儿我包了。”贤惠的妻子以娇弱的身躯顶起了家里的半边天。靳玉军又回到了课堂。
  村里很多人初中毕业外出打工,他们总是报喜不报忧地说外面的世界精彩光鲜,能挣钱又轻松自在。受这种风气的影响,很多家长便想让孩子退学外出打工。五年级的学生小霏,看到邻居家的小姐姐从外面打工回来,衣着时髦,一脸向往,便萌生了辍学打工的念头,而家人也觉得女孩子读书没什么用。靳玉军去小霏家里做工作:“你们没学问,难道也让孩子继续走你们的老路吗?要尽力扶孩子一把,不说出人头地,最起码让孩子站得更高远,一辈一辈不就这样下来了吗?”然后又给小霏做工作:“你现在小学还没毕业,去外面能干啥?真向往外面的世界,就努力学习,等考上大学,掌握了一身本事,再出去打工也不迟。”
  靳玉军说,我规劝的不是小霏一个孩子,而是所有跟她有同样想法的学生,如果这种风气蔓延下去,影响的将是一代人,甚至两代人,他们依然走不出去。我留下来,是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
  小羽小成姐弟俩品学兼优,但家境贫寒,两个懂事的孩子便决定辍学帮助家里。靳玉军知道后,心急如焚,忙赶到孩子家里做工作,为他们垫交书杂费,姐弟俩也争气,后来都考上了大学。如今,姐姐在深圳创办了公司,弟弟在大连从事房地产行业,做项目经理,已经成为当地孩子读书的榜样、模范。“只要培养出一个大学生出来,有了榜样和目标,乡亲们的劲头儿就足了。”如今他教的学生已出了四十多个大学生,虽不说桃李满园,但已足慰人心。
  读书才是走出这大山最近的路
  由于环境局限,乡村的孩子大多拘谨、羞怯、自卑,靳玉军在教授他们知识的同时,注重他们思想品德、习惯养成、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培养。他说,读书是最低成本的投资,只有读书多了,才有更宽阔的眼界。只有读书,才能跳出家庭世代貧困的无限循环。每个学生都考上大学不现实,乡村教师的目的不光是培养大学生,而是改变一大片的孩子,让他们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即使不成功,也要成人。不管将来在家乡还是外地打工,不做违法乱纪的事儿,不给社会添麻烦。如果他能用知识改变命运、改变家乡的现状,老师会很欣慰。
  如今,很多学生毕业后回乡创业,在家乡从事养殖、种植。有的在外面开办工厂,承包工程,进行劳务输出,每年带领着20多个村民出去。学生小泉已在天津开办了一家安装和修理电器的公司,事业发展得非常好。
  越是贫穷的地方,女孩子在家里的地位越低,靳玉军鼓励她们自强自立,如果你强大了,就没人敢欺负你,那些家暴、重男轻女的现状也会好转。“一个女人能影响三代人”,如果家里女人有思想有文化,对孩子的影响会非常大。如今有的女学生嫁人后跟着老公一同创业,辅助老公做事业,即便是留在村里,也会把孩子培养得很好。“知识的作用大抵就是让人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拥有自由选择的底气吧。”靳玉军坦言。
  “谁也别想把他调走”
  “40多年来,农村的变化太大了,这得益于改革开放和脱贫攻坚战的实施。人们的思想观念在提高,学校的教学条件也有很大改善。”靳玉军感慨地说。早些年他通过函授修完了小学教育的大专课程,用心钻研教学方式,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他说,老师要保证自己输出的知识是新鲜应时的。
  靳玉军曾有多次外调的机会,学校领导不放他,父老乡亲舍不得他,村领导霸气地说:“谁也别想把老靳调走!”如今他教的已经是村里的第三代学生了。他也是乡亲们的“主心骨”,村里有红白喜事,都来请他帮忙。过年时,大家拿着红纸找他写春联,从腊月十几一直写到过年。扶贫工作队进村,他协助村干部收集材料、制定规划,定期到贫困户家里走访,征求意见。
  随着农村的发展,村里很多人或在外地安家,或到县城落户,村里孩子少了,学校撤为教学点,三年级以上去中心校,留守的孩子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教室。靳玉军带着8个孩子:1个一年级、5个二年级、2个学前班。他欣喜于乡村的变化,将全身心倾注在学生身上。条件好了,再也不用勤工俭学,但靳玉军依然会带着孩子们去感受山川云霭,听鸟鸣、看花开,接受美的教育。
  2019年春节,学生自发地为靳玉军举办了教学40周年庆祝活动,他们从四面八方赶回来,一起回忆那些美好的岁月。那晚,靳玉军一夜未眠,他打开手机,看到习近平总书记那次“典”亮春天的发言中提到“草木蔓发,春山可望”,内心涌动起心潮澎湃的力量。
其他文献
【摘要】传统应试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学要求。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环节的有效运用,稳步提升了教学的有效性,提高了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教师要回归生活,以生活元素构建教学情境,以生活中的案例搭建实践平台,全面、深度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推动教学深度发展。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初中地理;思想原则;实践路径  初中地理新课标要求教师强化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读图能力等综
为了助力教育扶贫攻坚克难,进一步巩固教育扶贫的成果,推动区域教育扶贫工作再上新台阶,真正将“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落到实处,努力实现“零辍学”的控辍保学目标,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扎赉特旗教育局在全面审视、深刻反思自身工作的基础上,以《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等文件为依据,大胆创新,不断探索以教育质量评价方法改革促进教育扶贫工作的道路。
“互联网+”背景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呈现出崭新的需求。为了推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进程,本文对事业单位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探究,发现大部分单位存在信息化管理进程发展迟缓且不同步、欠缺对档案数据的合理运用、信息化管理能力不足并缺少培训等问题。为此,本文以“互联网+”背景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创新路径进行一定研究,以期为广大管理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培智教育的关注度提高,培智学校渐渐被更多人熟悉。然而,在学校的实际发展过程中,人员编制紧张、专业发展缓慢、各级领导重视程度相对不够等困难依然存在。作为山东省济南市影壁后街学校校长,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培智教育,并在不断实践中探究出管理学校的“四大法宝”。  保持乐观心态  培智学校往往存在规模小、学生人数少、贫困家庭多等特点,面对诸多的管理难题,部分从普通小学来到培智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英语在当今社会的人运用越来越多,运用范围也变得越来越广泛,因此我国教育部门也越来越重视英语这门语言的教学。小学阶段正处于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所以小学英语的教学要被重视起来。但是许多孩子排斥外来语言,对英语的学习有厌学的心理,这是小学英语学习出现的一种现象。为了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教师们应该结合班上厌学英语学生的情况,制定好的教学方案,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重拾学习英语的热情。因此就目前而言引导小学生克服英语厌学心理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先是分析了小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性,接着找到了小学生英语
【摘要】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理解能力较弱,社会阅历很浅,思维能力需要进行后天的培养。在小学数学课本之中,存在大量的概念内容,这些概念大多都有着较强的抽象性,如果单纯靠学生的理解,显然无法顺利掌握教学内容。这个时候,数学教师就要运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开展概念教学,让小学生更为深刻具体地去了解概念,轻松掌握概念内容。文章重点阐述了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之中开展概念教学,旨在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促进他
【摘要】小学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关键阶段,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时期。语文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属于语言类学科,教学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在小学语文内容中,既包括现代文,还涵盖了文言文,其中文言文学习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化,还能让古人之智为今所用。由于文言文使用年代较为久远,具有抽象性、多面性等特点,小学生学习难度较大,其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内容。因此,
【摘要】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因素、学校因素、自身因素。及时发现校内存在心理健康隐患的学生,对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对于每个中学生而言至关重要。文章围绕学生心理健康预警的主题,探讨了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成因及可行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方法。  【关键词】心理健康;预警系统;研究探索  一、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及成因的探讨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学生的心理障碍发生率呈现逐步
陈鹤琴先生曾说:“幼儿园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个方面共同合作才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幼儿阶段的孩子,纯真无邪如白纸,我们在白纸上刻画什么,他们的心中就会留下什么样的痕迹。家庭和幼儿园合作,创设积极同向、同步的教育氛围,在知识和经验的学习、情感和思想的陶冶等方面,为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营造积极的环境,提供丰富的资源支持,让孩子获得积
古诗词作为文约意丰的文学形式,是发展学生审美与创造能力的好教材。在教学中渗透思维能力的训练,不仅能简易化理解诗意的过程,而且能让学生入情入境地体味诗情画意,溯本求源地感知作者的意趣,更能激发学生想象补白、记诵积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