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介绍了2013年勃利县农作物主要病虫草鼠害的发生实况,并对其发生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当地病虫草鼠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发生实况;原因
2013年,我县农作物病虫草鼠害总的发生趋势为中等偏重发生。其特点是:玉米螟、玉米二代黏虫、双斑萤叶甲、水稻立枯、青枯病、瓜类霜霉病、除草剂残留药害、农田草害发生较重;大豆蚜虫、地下害虫、农田鼠害中等发生;水稻稻瘟病、苗期害虫、大豆食叶性害虫轻发生。据统计,全县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发生面积约461 300hm2(次),防治面积约376 700 hm2(次)。下面仅对2013年农作物主要病虫草鼠害发生防治状况、主要原因以及发生特点作简要分析。
1 虫害发生状况及其原因分析
1.1 玉米螟
玉米螟属常发性害虫,2013年发生面积约为50 000hm2,为偏重发生程度,平均百秆虫量165头,导致玉米减产10%~15%。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上年越冬幼虫基数高、成活率高,产卵至幼虫孵化期气象条件有利于卵的孵化及幼虫成活;其次是多数地块未采取防虫措施。前期长势好以及村屯附近的地块发生较重。
1.2 玉米二代黏虫
中等发生程度,主要集中在吉兴、倭肯、双河等播种较晚的涝区平原乡镇,发生面积为1 300 hm2(次)左右,防治面积为2 000hm2(次)左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二代黏虫成虫迁入我县时选择了播种晚、苗期长势差的地块产卵,同时,产卵至幼虫孵化期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卵的孵化与幼虫成活。
1.3 双斑萤叶甲
连续2年发生,为害较重,多在作物生长中后期进行为害,2013年发生面积为56 700hm2左右,为偏重发生程度。全县均有发生,玉米百株虫量达350头左右,高者达600多头。发生较重的主要原因是上年越冬基数较大,大部分地块没有采取防治措施。大豆、马铃薯、万寿菊、蔬菜等作物均遭到严重为害。
1.4 水稻潜叶蝇
水稻潜叶蝇为常发性害虫,2013年发生面积达10700hm2(次),为中等偏重发生程度,造成损失5%左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地块周围及水渠杂草较多、防治技术较粗以及防治药剂不理想。
1.5 大豆食心虫
大豆食心虫为常发性害虫,全年发生面积在3 300hm2左右,为中等发生程度,虫食率为4.5%。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地块没有采取防治措施。
1.6 地下害虫
主要以地老虎、蛴螬、金针虫、根潜蝇等为主,发生面积在61 300hm2左右,为中等发生程度,全县均有发生。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施用有机肥、未使用种衣剂或使用了劣质种衣剂。
1.7 大豆蚜虫
中等发生,发生面积在2 000hm2左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天气阶段性干旱、天敌数量少且防治面积少。
1.8 其他
草地螟、斑须蝽、苗期害虫、三代黏虫等轻发生;亚洲飞蝗、水稻二化螟等未调查到。
2 病害的发生状况及其原因分析
2.1 玉米丝黑穗病
为常发性病害,当年中等偏轻发生,发病地块田间病株率在2.5%左右,最高达8%,各品种间发病率差异较大。发病的主要原因是品种抗病性差、土壤中病菌积累较多以及使用了对黑穗病无效的种衣剂。
2.2 稻瘟病
2013年稻瘟病的发生特点是叶瘟、穗颈瘟发生较轻,发病面积约为1 000hm2,其中穗颈瘟零星发生,发生程度为中等偏轻发生。但上育397、垦稻12等品种及氮肥施用过多、过晚地块零星发生穗颈瘟。发病的主要原因是品种感病、氮肥施用过多且过晚以及叶瘟防治面积少、忽视穗颈瘟的预防。
2.3 水稻立枯病、青枯病
水稻立枯病和青枯病是常发性病害,中等偏重发生程度。发病原因是今年秧苗出苗后遭遇连续低温多雨天气,日照少,以及秧苗根系少、素质差,导致该病发生较重。
2.4 水稻恶苗病
属常发性病害,中等偏轻发生程度。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未使用咪鲜胺类浸种剂,而是使用了901、903等应淘汰的药剂;其次是药剂浓度、浸种时间及每天搅拌2次等技术环节有问题。
2.5 大豆胞囊线虫病
为常发性病害,发生面积约3300hm2,中等发生程度。发病的主要原因是重、迎茬严重以及使用了劣质种衣剂。一般在沙土地和旋耕地上发生较重。
2.6 马铃薯晚疫病
为常发性病害,发生面积在1300hm2左右,中等偏轻发生程度。发生较轻的主要原因是花期少雨,因而不利于病害发生。
2.7 大豆病毒病
为常发性病害,发生面积在10000hm2左右,中等发生程度。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未采取防治措施。
2.8 瓜类病害
为大发生程度,以细菌性角斑病、蔓割病、霜霉病为主。发生特点是细菌性角斑病、蔓割病、病毒病发生早、为害时间长、霜霉病发生时间偏早且为害重,对甜瓜霜霉病特效防治药剂偏少。
3 农田鼠害的发生及其原因分析
春、秋季农田鼠害的发生面积约27100hm2,统一灭鼠面积达10200hm2,为中等发生程度,造成损失在8%~10%,主要集中为害山边、沟边、道边等地农田。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天敌数量少、药剂防治面积偏小。
4 农田草害的发生及其原因分析
农田杂草为偏重发生程度,全县114 700hm2均有发生。偏重发生的主要原因:一是今年土壤封闭灭草,90%的地块表现为无效。二是多年使用化学药剂灭草,使深根性、抗药能力强的杂草上升为农田优势杂草群落。如旱田的刺儿菜、苣荬菜、鸭跖草和水田的稻稗、慈姑、匍匐剪股颖、稻李氏禾、三棱草等已成为药剂较难防除的杂草。三是水田的稻稗达到无药防除的状况,即使使用王氟磺草胺(稻杰)、嘧啶肟草醚(韩乐天)也达不到理想的防除效果。四是农户除草时期掌握不准,错过了最佳除草时期。
5 除草剂药害的发生及其原因分析
除草剂药害发生面积为20 700hm2左右,主要发生在玉米、水稻、大豆以及其他经济作物中,中等发生程度,造成损失在8%~10%。发生情况与主要原因:一是除草剂残留药害主要发生在玉米田,发生面积在13300hm2左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上年氟磺胺草醚、异噁草松用量过大而引起残留药害;二是除草剂漂移药害主要发生在大豆、烟草、杂豆等经济作物田中;三是水田药害主要发生插前封闭药害与防除高龄稗草、三棱草、慈姑、泽泻等茎叶除草剂药害;四是部分农药经销商推荐除草剂用量大、乱加乱配农药,导致人为药害发生严重;五是在使用茎叶除草剂时,喷完大豆田除草剂后没有彻底清洗喷雾器就喷玉米田,导致玉米发生药害。
参考文献
[1]刘媛,扬明进,扬宁权等. 2011年宁夏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J].宁夏农林科技,2012,53(8):46-48,50.
[2]刘玉敏,王洪伟,丁海忠等.2012年青冈县农作物病虫草鼠发生实况及原因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2,24:160.
作者简介:
林成,男(1962.11),植保站长,高级农艺师, 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病虫害防治。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发生实况;原因
2013年,我县农作物病虫草鼠害总的发生趋势为中等偏重发生。其特点是:玉米螟、玉米二代黏虫、双斑萤叶甲、水稻立枯、青枯病、瓜类霜霉病、除草剂残留药害、农田草害发生较重;大豆蚜虫、地下害虫、农田鼠害中等发生;水稻稻瘟病、苗期害虫、大豆食叶性害虫轻发生。据统计,全县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发生面积约461 300hm2(次),防治面积约376 700 hm2(次)。下面仅对2013年农作物主要病虫草鼠害发生防治状况、主要原因以及发生特点作简要分析。
1 虫害发生状况及其原因分析
1.1 玉米螟
玉米螟属常发性害虫,2013年发生面积约为50 000hm2,为偏重发生程度,平均百秆虫量165头,导致玉米减产10%~15%。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上年越冬幼虫基数高、成活率高,产卵至幼虫孵化期气象条件有利于卵的孵化及幼虫成活;其次是多数地块未采取防虫措施。前期长势好以及村屯附近的地块发生较重。
1.2 玉米二代黏虫
中等发生程度,主要集中在吉兴、倭肯、双河等播种较晚的涝区平原乡镇,发生面积为1 300 hm2(次)左右,防治面积为2 000hm2(次)左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二代黏虫成虫迁入我县时选择了播种晚、苗期长势差的地块产卵,同时,产卵至幼虫孵化期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卵的孵化与幼虫成活。
1.3 双斑萤叶甲
连续2年发生,为害较重,多在作物生长中后期进行为害,2013年发生面积为56 700hm2左右,为偏重发生程度。全县均有发生,玉米百株虫量达350头左右,高者达600多头。发生较重的主要原因是上年越冬基数较大,大部分地块没有采取防治措施。大豆、马铃薯、万寿菊、蔬菜等作物均遭到严重为害。
1.4 水稻潜叶蝇
水稻潜叶蝇为常发性害虫,2013年发生面积达10700hm2(次),为中等偏重发生程度,造成损失5%左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地块周围及水渠杂草较多、防治技术较粗以及防治药剂不理想。
1.5 大豆食心虫
大豆食心虫为常发性害虫,全年发生面积在3 300hm2左右,为中等发生程度,虫食率为4.5%。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地块没有采取防治措施。
1.6 地下害虫
主要以地老虎、蛴螬、金针虫、根潜蝇等为主,发生面积在61 300hm2左右,为中等发生程度,全县均有发生。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施用有机肥、未使用种衣剂或使用了劣质种衣剂。
1.7 大豆蚜虫
中等发生,发生面积在2 000hm2左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天气阶段性干旱、天敌数量少且防治面积少。
1.8 其他
草地螟、斑须蝽、苗期害虫、三代黏虫等轻发生;亚洲飞蝗、水稻二化螟等未调查到。
2 病害的发生状况及其原因分析
2.1 玉米丝黑穗病
为常发性病害,当年中等偏轻发生,发病地块田间病株率在2.5%左右,最高达8%,各品种间发病率差异较大。发病的主要原因是品种抗病性差、土壤中病菌积累较多以及使用了对黑穗病无效的种衣剂。
2.2 稻瘟病
2013年稻瘟病的发生特点是叶瘟、穗颈瘟发生较轻,发病面积约为1 000hm2,其中穗颈瘟零星发生,发生程度为中等偏轻发生。但上育397、垦稻12等品种及氮肥施用过多、过晚地块零星发生穗颈瘟。发病的主要原因是品种感病、氮肥施用过多且过晚以及叶瘟防治面积少、忽视穗颈瘟的预防。
2.3 水稻立枯病、青枯病
水稻立枯病和青枯病是常发性病害,中等偏重发生程度。发病原因是今年秧苗出苗后遭遇连续低温多雨天气,日照少,以及秧苗根系少、素质差,导致该病发生较重。
2.4 水稻恶苗病
属常发性病害,中等偏轻发生程度。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未使用咪鲜胺类浸种剂,而是使用了901、903等应淘汰的药剂;其次是药剂浓度、浸种时间及每天搅拌2次等技术环节有问题。
2.5 大豆胞囊线虫病
为常发性病害,发生面积约3300hm2,中等发生程度。发病的主要原因是重、迎茬严重以及使用了劣质种衣剂。一般在沙土地和旋耕地上发生较重。
2.6 马铃薯晚疫病
为常发性病害,发生面积在1300hm2左右,中等偏轻发生程度。发生较轻的主要原因是花期少雨,因而不利于病害发生。
2.7 大豆病毒病
为常发性病害,发生面积在10000hm2左右,中等发生程度。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未采取防治措施。
2.8 瓜类病害
为大发生程度,以细菌性角斑病、蔓割病、霜霉病为主。发生特点是细菌性角斑病、蔓割病、病毒病发生早、为害时间长、霜霉病发生时间偏早且为害重,对甜瓜霜霉病特效防治药剂偏少。
3 农田鼠害的发生及其原因分析
春、秋季农田鼠害的发生面积约27100hm2,统一灭鼠面积达10200hm2,为中等发生程度,造成损失在8%~10%,主要集中为害山边、沟边、道边等地农田。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天敌数量少、药剂防治面积偏小。
4 农田草害的发生及其原因分析
农田杂草为偏重发生程度,全县114 700hm2均有发生。偏重发生的主要原因:一是今年土壤封闭灭草,90%的地块表现为无效。二是多年使用化学药剂灭草,使深根性、抗药能力强的杂草上升为农田优势杂草群落。如旱田的刺儿菜、苣荬菜、鸭跖草和水田的稻稗、慈姑、匍匐剪股颖、稻李氏禾、三棱草等已成为药剂较难防除的杂草。三是水田的稻稗达到无药防除的状况,即使使用王氟磺草胺(稻杰)、嘧啶肟草醚(韩乐天)也达不到理想的防除效果。四是农户除草时期掌握不准,错过了最佳除草时期。
5 除草剂药害的发生及其原因分析
除草剂药害发生面积为20 700hm2左右,主要发生在玉米、水稻、大豆以及其他经济作物中,中等发生程度,造成损失在8%~10%。发生情况与主要原因:一是除草剂残留药害主要发生在玉米田,发生面积在13300hm2左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上年氟磺胺草醚、异噁草松用量过大而引起残留药害;二是除草剂漂移药害主要发生在大豆、烟草、杂豆等经济作物田中;三是水田药害主要发生插前封闭药害与防除高龄稗草、三棱草、慈姑、泽泻等茎叶除草剂药害;四是部分农药经销商推荐除草剂用量大、乱加乱配农药,导致人为药害发生严重;五是在使用茎叶除草剂时,喷完大豆田除草剂后没有彻底清洗喷雾器就喷玉米田,导致玉米发生药害。
参考文献
[1]刘媛,扬明进,扬宁权等. 2011年宁夏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J].宁夏农林科技,2012,53(8):46-48,50.
[2]刘玉敏,王洪伟,丁海忠等.2012年青冈县农作物病虫草鼠发生实况及原因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2,24:160.
作者简介:
林成,男(1962.11),植保站长,高级农艺师, 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病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