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调查地区户籍与流动8个月龄婴儿的喂养及营养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为有针对性的对不同户籍儿童喂养指导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选取2014年在北京某社区接受常规儿童保健服务,排除早产、低出生体重、出生先天缺陷及心、肝、肾、血液系统疾病的所有8个月龄婴儿为调查对象,并通过问卷收集婴儿喂养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地区本市和流动人口婴儿4~5个月龄辅食添加率分别为52.00%和65.10%(χ~2=6.346,P<0.05),本市和流动人口8个月龄婴儿喂养指数得分均值分别为(13.02±2.43)分和(11.73±2.39)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59,P<0.001)。喂养指数合格率本市大于流动人口(χ~2=22.925,P<0.001)。喂养指数各分项中,过去24 h奶瓶喂养指数得分本市小于流动(t=-3.95,P<0.001),过去1周食物添加频率中,奶类、鱼虾类、禽畜肉类、蔬菜水果类喂养指数得分本市大于流动(P<0.01)。贫血患病率本市低于流动(χ~2=17.082,P<0.01)。喂养指数合格组婴儿贫血患病率均明显低于不合格组(P<0.001)。Hb和喂养指数间显著正相关(P<0.001)。结论调查地区流动人口8个月龄婴儿营养和喂养状况不容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