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急性期血压观察与护理分析

来源 :中国医学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nto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血压观察与护理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2012年4月期间本院门诊收治的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血压管理及护理干预的临床资料,并观察护理干预前和干预后第7日收缩压/舒张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所有患者均经积极治疗,并给予血压监测护理,同时依据血压情况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无死亡病例,平均住院时间(15.6±1.3)d。干预后的血压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脑梗死急性期血压观察和护理,及时调整血压,对改善预后质量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 脑梗死; 急性期; 血压观察
  The Blood Pressure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Analyze during Cerebral Infarction in Acute Stage/YE Jian.//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3,10(35):158-159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blood pressure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analysis during cerebral infarction in acute stage. Method: Forty cases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with clinical data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blood pressure management were given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from April 2009 to April 2012 in the hospital. The seven days’ systolic/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degree of neural function defect score and the averag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were observed. Result: All patients were alive after active treatment and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nursing, at the same time to personalized nursing intervention according to blood pressure. The average hospitalization time was (15.6±1.3)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of blood pressure and the degree of neural function defect score subsidiary were better than that of before intervention, the difference were all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cerebral infarction in acute stage blood pressure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adjuste blood pressure and to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quality is effective,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Key words】 Cerebral infarction; The acute phase; Blood pressure observa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Dayu County,Dayu 3415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3.35.076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之一,急性期发病与血压波动关系较为密切,血压异常会进一步加重病情,誘发脑缺氧,增加治疗和护理的难度,为此加强血压管理并及时处理,对改善患者预后有积极的临床意义[1]。为此本文将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2012年4月期间本院住院部内科收治的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血压管理及护理干预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4月-2012年4月期间本院住院部内科收治的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55~79岁,平均(63.5±2.3)岁;入院收缩压为(167±15)mm Hg,舒张压(94±8)mm Hg。所有患者均符合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中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并经CT或MRI确诊,排除房颤、急性期CT呈高密度出血改变及性肿瘤患者。本文研究的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脑皮质11例,小脑及脑干9例,基底节区11例,放射冠9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7.6±5.6)分,伴有高血压32例。
  1.2 血压监测 采用水银血压计测量血压,患者安静休息至少5 min后,相隔2 min重复测量,记录2次读数的平均值,若差值大于5 mm Hg,则相隔2 min后再次测量,然后取3次平均值。一般情况下右上臂血压测量,若患者右上肢瘫痪则选择左上臂测量,记录每次测量的血压值。同时,对40例患者均给予24 h心电监护,及时观察血压、心率、心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若患者血压波动较大,且临床症状有变化,应及时监测血压。   1.3 护理干预
  1.3.1 对收缩压/舒张压<200/120 mm Hg者,且无高血压脑病、冠心病、脑梗死合并脑出血、脑血管畸形等症,应在密切观察血压變化的基础下,仅以治疗原发症状为主,不给予降压药;期间密切观察患者肌力恢复、意识变化、头痛等情况;并给予头高脚底体位,以此有利于降低颅内压;向患者讲解避免突然起床坐起的必要性;保持大便通畅[2]。
  1.3.2 对收缩压/舒张压≥200/120 mm Hg者,或/且合并高血压脑病、冠心病、脑梗死合并脑出血等症,应在发病3~5 d内,保持绝对安静,避免搬运,可在治疗原发症状基础上,遵从医嘱给予ACEI类降压药降压处理。降压的同时,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药液滴速、肺部啰音情况,对合并心力衰竭、高血压脑病等疾病的患者,应及时纠正心衰,并严密观察是否有头痛症状及意识状态改变[3]。降压的护理干预过程中,易缓慢干预,预防降压过快诱发脑缺血,与此同时,降压干预期间,也应密切保护心脑肾等重要器官。
  1.3.3 对血压较低者,护理人员应短时间内快速寻找血压降低的原因,适当升高血压,改善脑灌注,及时纠正心衰,调整药剂滴速,并适当补液、补糖,以此恢复血压,预防病情加重或再次发生脑梗死[4]。本文研究中,有5例患者(占12.5%)在急性期干预中出现血压下降,最低者达到96/42 mm Hg,其中3例心力衰竭,且脱水剂滴速过快;2例低血糖,经补糖处理后血压恢复正常。
  1.3.4 密切观察颅内压变化,控制脑水肿。脑梗死脑水肿高峰期多在3~5 d内出现,若患者出现头痛、呕吐等症状,提示颅内高压;若瞳孔发生不等大,提示颅内压增高发生了脑疝。为此在护理过程中,应限制水钠摄入量,但又要保证脑血流灌注,倾听患者有无头痛主诉,并观察有无呕吐、乳头水肿、神经症状等,若患者伴有眼球外展不充分、复视、头皮静脉怒张、烦躁不安,则提示有颅内高压风险,则应遵从医嘱给予脱水剂处理,如甘露醇、甘油、速尿等药物有利尿降压作用,同时,也应要密切观察尿量及质的变化,注意电解质及肾功能检测[5]。若发生脑水肿或脑疝应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本组研究中,有25例患者合并颅内压升高,占62.5%,均给予脱水治疗。
  1.3.5 心理护理 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常因自身疾病而产生焦虑、紧张等负性心理,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并经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释放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从而影响血压波动[6]。为此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掌握患者动态心理变化,分析产生负性心理的原因,及时给予心理安慰,解除患者的心理负担,保持情绪稳定,以此有利于病情恢复。同时,加强健康宣教,向患者讲解脑梗死急性期保健知识,及时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并举出成功治疗案例,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救治。
  1.4 观察指标 观察护理干预前和干预后第7日收缩压/舒张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平均住院时间。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经积极治疗,并给予血压监测护理,同时依据血压情况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无死亡病例,平均住院时间(15.6±1.3)d。干预后的血压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细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护理干预前后血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x±s)
  时间 收缩压/舒张压
  (mm Hg)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评分(分)
  干预前(n=40) (167±15)/(94±8) 27.6±5.6
  干预后(n=40) (130±15)/(95±4)* 14.6±4.6*
  *与干预前比较,P<0.05
  3 讨论
  脑梗死急性期血压波动直接影响预后质量,脑梗死入院后应监测血压变化,一般急性期血压波动幅度较大,若血压过低,常引起梗死面积扩大,加重病情;若血压过高,则会增加脑动脉硬化的风险,增加脑血管阻力,扩大梗死范围[7]。为此,加强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血压管理,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对改善预后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对收缩压/舒张压<200/120 mm Hg者,通常不给予降压药治疗,仅通过治疗原发症状为主,结合改善脑循环等积极治疗,血压会自动下降[8]。血压升高通常是机体代偿性反应,为此不可过度降压,预防降低脑血流灌注,从而加重脑部缺血、缺氧,加重神经元功能恢复,为此对收缩压≥200 mm Hg者应遵从医嘱降压处理[9]。临床降压处理一般采用ACEI类降压药,本品不但可以达到降压的目的,而且不影响脑部供血。对低血压患者应适当升高血压,改善脑灌注[10]。密切观察颅内压变化,保证降压效果,同时,给予心理护理,保持良好的情绪,有利于改善预后[11]。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经积极治疗,并给予血压监测护理,同时依据血压情况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无死亡病例,平均住院时间(15.6±1.3)d。干预后的血压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加强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压监测,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预后,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综上所述,加强脑梗死急性期血压观察和护理,及时调整血压,对改善预后质量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刘丙丽.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护理观察[J].当代医学,2012,10(33):125-127.
  [2]张桂蓉.循证护理在急性脑卒中患者血压调控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4(5):128-130.
  [3]石海霞.急性脑梗死46例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5(14):259-261.
  [4]刘俊华.浅谈脑梗死患者病情观察及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10(21):257-259.
  [5]王海霞.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5(31):255-257.
  [6]李新萍,杨秀红,李惠.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血压管理[J].护理学报,2009,8(12):121-123.
  [7]郭艳霞.脑梗死患者护理的重要性及方法[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3):144-146.
  [8]刘秀琴,王梅.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急性期护理体会[J].中国民康医学,2010,4(12):158-160.
  [9]李玲,罗福香.急性脑梗死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7):232-235.
  [10]张旋,张妍,赵贺玲,等.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压的动态观察及护理[J].实用医药杂志,2008,12(11):166-168.
  [11]刘惠民,梅春丽,尹桂华.脑梗死急性期血压调控及其与预后关系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1):147-149.
  (收稿日期:2013-05-09) (本文编辑:黄新珍)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石斛合剂(DC)对老年糖尿病大鼠血糖、GSP水平以及GCK、GLUT-2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雌性大鼠分为正常组(9只)、模型组(12只)、石斛合剂低剂量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在当下的社会中,不再单单是书本的文字传递,也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口头信息传递,而是演变为网络上的大容量更新速度快的信息传递。在大数据的背
【摘要】本文通过单位档案部门的文件材料在整理、归档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以达到使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注重文件材料的收集,保持文件材料的完整性和连贯性,促进和提高档案整理、归档工作效率之目的。  【关键词】文件材料;收集;档案工作;作用  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档案部门每年年初都需要对上年度单位形成的文件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归档,我们在对这些文件材料进行具体的整理和归档时,往往会发现很多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