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争中创造:原子弹、扩频技术和弹簧玩具

来源 :看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402070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5年8月9日,日本长崎,原子弹“胖子”爆炸后产生了巨大的蘑菇云

  就像个体在感冒发烧后,短时间内身体抵抗力会有所提升,战争也一样,它是人类社会整体的“高烧时刻”。被求生欲和末世感压迫着的创造力,在此期间井喷式爆发。原子弹、雷达、青霉素,今天普遍认为是二战期间的三大发明,一个攻,一个防,另一个在攻防之间救人无数。
  但若继续爬梳更多的历史细节,便不难发现,牺牲与救赎并不是战争的全部。在宏大叙事的边缘,还有女人和孩子,童真与欲望,以及个体在找寻自身价值过程中的失落与奋斗。由此诞生的,那些曾在战时显得无足轻重甚至“不务正业”的奇巧发明,在此后3/4个世纪里的日常生活中持续激荡出涟漪。

生命不朽


  没有哪一种二战中的发明,比原子弹更让人感到心惊,甚至在人类史上也无可匹敌。因为,发明原子弹即是发明出一种能够毁灭人类、毁灭星球的能量,发明出一把永远高悬在后世人类头顶的利刃。
  与大多数发明成果不同,在原子彈的历史上并不存在一位确切的“发明者”。爱因斯坦或许是一个重要的名字,那个著名的质能公式“E=mc2”是一切的起点,科学家据此推断,核反应将产生巨大的能量。但爱因斯坦本人从未参加原子弹的研制工作,真正在原子弹诞生历程中拥有专利的,是他的学生西拉德—两人曾凑在一块儿,想要研发一种没有安全隐患的冰箱,却冥冥之中汇聚成另一种奇异的力量,推动了历史的进程。
  1933年,西拉德提出一种基于中子的核链式反应理论;5年后,纳粹科学家奥托·哈恩用裂变铀完成了链式反应的实验。这让西拉德敏锐地意识到核武器的制造在理论上是可行的,没有谁比科学家本人更清楚“核”能量落在希特勒手中会给世界带来什么。
  第二年,西拉德就给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写信解释形势的紧迫,他担心自己分量不够,又拽着爱因斯坦一起签了名—这就是改变历史走向的《爱因斯坦﹣西拉德信》,它促使美国启动了后来成功制造出第一个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1945年的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聚集了1000多名满怀正义的科学家,被称为“诺贝尔奖获得者的集中营”。
  发明原子弹的推动力在这一刻完成了交接,从邪恶一方转移到正义一方,既加速了正义对邪恶的战胜,同时也让所谓“正义”不再纯粹。事实上,一旦被裹挟进战争,不论多么正义,也不可能完全撇清“杀戮”的罪恶。这也是为什么,对于生命而言,永远不存在“好的”战争。

  与大多数发明成果不同,在原子弹的历史上并不存在一位确切的“发明者”。
原子弹“胖子”

  最终,原子弹“小男孩”在距离地面580米的空中爆炸,闪光声波和蘑菇状烟云之后,造成广岛方圆14公里内,6万房屋被摧毁,30万居民半数丧生。不久后,原子弹“胖子”造成长崎14.9万人死亡,约36%的建筑彻底毁坏。目睹这样的伤痛,许多参与原子弹研发的科学家忽然对所谓的正义感到怀疑,甚至渐渐丧失了科学最初带给他们的快乐。这也为战后的人类带来了一个新问题:科技的持续发展和应用,究竟有没有边界?
  1968年,国际社会制定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1972年生效;1995年,这一条约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支持下得到无限期、无条件延长。今天,我们或许可以将这视为一种回答:面对这样一种异化的武器,人类决定启动某种自身内在的约束机制,以珍惜生命、捍卫自身。

技术不朽


  相比原子弹的恶名昭彰,没有哪位发明家乐意以此居功,另有一些发明,其背后清晰地镌刻着姓名。甚至,多年以后,发明会过时,发明者的人生却因这一创造愈加灿烂。

  像海蒂这样的女人不会止步于“花瓶”,她将自己的后半生投身于科学界。
海蒂·拉玛

  1985年,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高通”在美国圣迭戈成立,研发出CDMA无线数字通信系统,开启了此后近40年的3G时代。创始人之一Irwin Jacobs说:“对我而言,鱼雷没有任何意义,但因鱼雷引发的无线控制技术(扩频技术的最早运用)则魅力无穷。”
  他说的这项技术,当时刚由美国军方解除管制,其发明者海蒂·拉玛本就是个名人。在此之前,关于这位海蒂小姐最大的非议,便是18岁时在电影《神魂颠倒》中全裸出镜,是世界上首位全裸出镜的女星。当然,这对于海蒂本人来说并无不妥,她说:“如果你运用想象力,你可以看见任何女演员的裸体。我希望我能让你有想要运用这种想象力的欲望。”
  今天人们不难发现,从决定全裸出镜开始,海蒂就已经展现了她作为那个时代的女性不太寻常的另一面:无所畏惧、独立洒脱。但在当时,多数人都只是把她看作“花瓶”,包括她的第一任丈夫、军火大亨弗里茨·曼德尔,以及后来的好莱坞导演,两者合力,断送了海蒂的银幕生涯。“任何女孩都能够变得迷人,你需要做的全部事情就是站在那儿并且看起来很蠢。”这是海蒂对自己前半生的结语。
  不难理解,像海蒂这样的女人不会止步于“花瓶”,但不可思议的是,她将自己的后半生投身于科学界。   像是个人的能力与梦想,嵌入了时代的锁孔,并在很久之后启动了历史的巨轮,海蒂的命运早已在前半生埋好了伏笔—她曾选修通讯技术,其军火商前夫因为认定女人不懂技术,更是不曾避讳在她面前与武器专家高谈阔论。但海蒂都听懂了。当美国政府就“如何提高鱼雷命中率”向社会各界求助时,海蒂知道,机会来了。
  可以说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也可以说纯属偶然,在一次支持美国参战的宴会上,海蒂结识了音乐家乔治·安泰尔。当两人之间的话题从最初的“如何使胸部更丰满”转移到武器技术时,安泰尔确认了这位女性美貌之下的智慧。
  最终,两人从自动钢琴的工作原理中获得灵感,用数百根火柴棒和铅笔,在地毯上摆出第一张关于“免干扰无线技术”的原理图。但这项为日后上百种无线通讯技术奠定基础的专利,却由于当时政府的狂妄自大并未运用于二战。他们建议海蒂作为一个女演员,不如去卖债券来支持战争。海蒂无奈笑笑,最终通过拍卖自己的680个吻,卖掉了2500万美元战争债券。
  海蒂·拉玛去世之后的第三年,波音公司发布了一系列广告纪念这位女性,并完全无涉其演艺生涯。这或可慰藉海蒂一生想要逃出“花瓶”阴影的愿望。

想象力不朽


  当然,也不是每一次灵光闪现都可以带来颠覆世界的创造。二战期间,从尼龙丝袜到充气娃娃,更多的发明乍看起来像个玩笑,甚至得来全不费功夫,却意外地为战后世界埋下欢乐的种子。或许,这世上关于“伟大”的定义本就不只有一种—在孩子的世界里,更是如此。
  那是1943年,战事正胶着,驻扎在美国费城William Cramp and Sons造船厂的海军机械工程师理查德·詹姆斯,正在解决一个非常具体的问题—他要设计一套弹簧,用于在汹涌海浪中支撑敏感仪器,使其保持稳定。一次,詹姆斯不小心将一根弹簧敲落,但弹簧并未直接滚落在地,而是两头交替,从架子弹至桌面,最终弹下地面,形成两道完美的弧形,仿佛优雅地“走下”台阶。
理查德·詹姆斯和他的儿子玩Slinky弹簧玩具

  詹姆斯本应该立刻拾起弹簧继续手上的活计,但这一刻或许就是人一生中可遇不可求的“Magic Moment”—一個不同寻常的念头出现在脑海,詹姆斯觉得弹簧“走路”的样子有点可爱,或许很适合做成玩具。或许你还是会说,那又如何,不过是“感到可爱”,但站在灵感与创造的分野处,詹姆斯又往前走了一步。
  之后的一年,在紧张的战争间隙中,詹姆斯持续改进,最终将80英尺长的钢丝盘绕成两英寸的螺旋弹簧。与此同时,他的太太Betty为这个新玩具取名:Slinky?,词汇本意为“紧身的”“线条优美的”,用来形容弹簧颤悠悠的步态刚好。
  1945年,詹姆斯夫妇借来500美元开发了400个Slinky玩具,但另一重困难在于,不是所有人都拥有同样敏锐的感知力。于是,当年11月,詹姆斯在费城金贝尔百货中央搭建展台,向大众展示拥有98个线圈的Slinky如何优雅“踱下斜坡”。90分钟内,400个玩具售罄,一战成名,畅销至今。
  值得回味的是,整个二战期间,美国海军从未对詹姆斯的工作产生兴趣,直到Slinky作为玩具成名。越南美军将它们用作移动无线电天线;NASA在航天飞机的零重力物理实验中使用它们;甚至高中老师也长期使用它们来演示波浪的性质。但这一切都比不上3.5亿个孩子的想象力持续发酵,为这款简洁的玩具开发出无数种可能的玩法。
  2000年,Slinky入选美国国家玩具名人堂—人们感谢詹姆斯夫妇,曾在最逼仄残酷的现实里坚持为世界保留了一份可爱的想象。
  二战爆发75周年之际,重温这些发明,重温这场战争在正义与邪恶之外告诉我们的事:政治家的傲慢与偏见终将没入历史的尘埃,但技术不朽、想象力不朽,人类对生命的珍爱与疼惜永垂不朽。
  编辑邮箱 jw@nfcmag.com
其他文献
不管采取何种手段,美国和西方都会试图维系其顶端优势。  如果把世界比作一棵树,西方发达国家就是顶端的茎叶。李斌  这一地位,发端于500 年前的大航海,至少在过去的200 年中,屹立不倒。虽然西方发达国家内部的地位有先后轮替、持续调整,但总体而言直到今天,西方位居世界统治地位的格局,尚未改变。  我们很容易就会想起一个植物学名词—“顶端优势”。植物的主茎顶端生长占优势,同时抑制着它下面邻近的侧芽生
岁末时分,日本每天的新冠确诊人数在三千至四千人之间,每天的死亡人数在50 上下。曾经在民主党执政期间做过国土交通大臣的羽田雄一郎,年仅53 岁于12 月28 日突然逝世。现役政治家的不幸,让年底的日本愈发罩上了一层深深的暗云。  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已经废除了春节,开始和西洋人一样过新年。12 月30 日在日本是除夕,人们会成群结队,穿上簇新的服装,于午夜零时,在寺院、神社、教堂祈祷一年的平安、繁
以爱彼迎(Airbnb)为主题的“恐怖故事”通常分为两类。当这家住宿共享平台刚刚诞生的时候,网络上流传着各种有关奇葩房客和奇葩房主的段子,这是第一类。当爱彼迎的模式逐渐走向成熟之后,另外一类恐怖故事开始诞生:因为通过爱彼迎将房子短租出去通常能获得更高的收入,许多城市的房东开始不做常规长租,将自己的房子从出租市场上直接撤了下来。以此作为代价的是,城市租金价格水涨船高,想在城市落脚的年轻人发现自己越来
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常常会谈及“田野”,而这“田野”一旦蹲下去,便不知会是多少年、会产生怎样的研究结果、会与自己的生活发生何种关联……  “田野”也不仅属于学者,如果任何人对异文化感到好奇,或是记者在做研究调查,也都会需要运用“人类学之眼”去观察,宽泛来说,那便也是—种“田野工作”。  倘若好奇心重一些、浪漫一些,我们的日常都可以是田野。毕业时我的某位老师曾说:“把你的生活当成田野来看,会有趣很多。
梦中醒来,惊讶地发现被子冷冰冰,抬眼望去,却见窗户被映得亮堂堂。  这才知道,在夜间下了好大一场雪,不时听见,院中竹子被压折的声响。  雪,如同冬天的精灵,当它悄悄来临的时候,总会带给人惊喜。古往今来,吟诵雪的名篇佳句很多很多,但以《夜雪》为题的诗作却不多见。  夜色沉沉,四周寂静。已经入梦的人们,怎能知道雪花正飘飘洒洒,漫天飞舞?哈哈!诗人的高明之处正在于,他目不见雪,却能写出雪的大。半夜被冻醒
秘鲁利马的唐人街  朱红色的牌匾,烫金色的四个大字“天下为公”,在这片相隔万里的土地上,熠熠生辉了百来年。  牌匾下,人影匆匆,推车的、叫卖的、流汗的、流血的、流泪的……华人的故事每天都在这里上演。  秘鲁,南美洲西部的一个国家,距离中国1.7万多公里。然而就是一个如此遥远的国家,华人的数量却非常多,能占到总人口的1%。卑微的开始  华人到秘鲁,要从19世纪后半期说起。那时候,清政府经历多次战争,
提到日本文坛,必定有那几个躲不掉的大文豪:夏目漱石、芥川龙之介、川端康成、谷崎润一郎、三岛由纪夫、太宰治……而这些人中,又有一个不那么精准的“共同点”——自杀。  写出人间与地狱之间那扇“罗生门”的芥川龙之介,服用大量安眠药自杀;三岛由纪夫发表完“保卫天皇和日本传统”的演说而被人嘲笑为疯子后,以武士道精神切腹自杀;太宰治在第五次自杀后,终于如愿;继泰戈尔之后的第二位诺贝尔文学奖亚洲得主川端康成,在
钱克锦高级编辑,专栏作者  美国奉行法律至上,但一遇种族问题,法律权威就大打折扣。最近,借着涉嫌使用假币的“黑大个”乔治·弗洛伊德被警察摁倒、压颈长达七八分钟后不治身亡的悲剧,全美多地的示威演变为纵火和抢劫,法治似乎荡然无存。  尽管涉事警察都被解职、主犯被逮捕起诉,官方初步尸检结果也显示,弗洛伊德并非死于窒息,而是死于心臟病和体内毒物,但仍没能熄灭部分民众的怒火。骚乱场面让人想起1992年因警方
2021年5月5日,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数以万计的民众走上街头  哥伦比亚全国大罢工是自4月28日起全哥范围内的游行示威活动组成部分,至今已一月半有余,至少造成60多人死亡、2000多人受伤。  5月30日,哥伦比亚总统伊凡·杜克与全国大罢工委员会再次商谈,仍未能达成一致。后者表示将会继续组织游行示威。  要想明白为什么哥伦比亚人要搞这场全国大罢工,就要从该国前财长阿尔贝图·卡拉斯奎拉提交议会的税
有一个虔诚的信徒,在湖边的木屋中禁食祈祷,外面几只呱呱大叫的牛蛙吵得很凶。  他想办法充耳不闻,无奈都不得要领,只好推开窗户,大吼一声:“闭嘴!没看到我正在祈祷吗?”  说也奇怪,他吼了一声后,牛蛙立刻就不叫了。  然而,另一个意念却自心底浮起:“说不定,牛蛙的叫声跟我吟唱祷告的声音一样,也能讨上帝的喜悦。”  他决定顺服这个意念,探头伸出窗外,喝道:“大伙继续唱啊!”牛蛙整齐的合唱立时弥漫四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