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学人林毅夫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ampirew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毅夫教授是当今最有国际影响的中国经济学家。前几年曾出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资深副行长,成为首位在国际金融组织获得如此高职位的中国人。他也是在国外经济学杂志发表论文最多的中国经济学家。
  第一次和老林见面是在1993年前后。他到洛杉矶加州大学(UCLA)经济系来做短期访问。我在周其仁那里遇到他,他们是老同事。林毅夫身材高大健壮,笑容可掬,操一口有浓重台湾口音的普通话。那次见面印象不深,事后才听说他的传奇经历。林毅夫是台湾宜兰人,幼时家境贫苦,但他聪颖勤奋,读书成绩一直很好,1971年考入台大。不久主动要求投笔从戎,入陆军军官学校。1975年又以军职身份进入政治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就读。1978年毕业后返回军中,次年2月被派往金门担任只有最优秀的基层军官才能出任马山连连长。1979年5月16日夜,林毅夫从金门泅海到厦门。熟识之后,我曾问过老林为什么会萌发投奔大陆的念头。他说,在宜兰上学时深受一位北大毕业的历史老师的影响,树立起大中国情怀,立志做一份事业为十亿人谋福祉。但两岸分离的现实使他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这种无奈逐渐转化为决心,最后毅然泅过台湾海峡。
  198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芝加哥大学教授西奥多·舒尔茨到访北大并演讲,林毅夫给他做翻译。舒尔茨对他非常赞赏,回美国后不久,正式推荐他到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1982年,林毅夫到芝加哥大学师从舒尔茨,学习农业经济。次年,他的妻子陈云英带着6岁的儿子和4岁的女儿,从台湾辗转到达美国和老林团聚。1986年,林毅夫取得了经济系博士学位,次年携妻儿回国,在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任副所长。他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位“海归”经济学博士,并带回了整整30箱西方经济学术资料。1993年,林毅夫升任北京大学教授。

  再次和林毅夫相遇是刚到香港不久。有一次,其仁来香港,和在港的九号院老同事聚会,邀我一起去参加,老林也在座。这才知道他每年一半时间在北大,一半时间在香港科技大学教书。此时,林毅夫已经凭借《集体化与中国1959~1961年的农业危机》和《中国的农村改革及农业增长》两篇论文,奠定了在国际农业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地位,成为少数能在国际顶级经济学刊物上发表论文的华人学者。我当时在《亚洲周刊》工作,就约他做一次访谈。那次在老林的港科大办公室里谈得很愉快,他为人谦和诚恳,没有一点名人架子,说完自己的观点,总会停下来问我对此有什么看法。采访变成了朋友之间的对话。
  此后,我们的来往就十分频繁。每次从北京到香港来授课,他都会约我见面聊天,一边喝咖啡,一边交换对各种问题的看法。那时,他和多位海外留学归来的经济学人创建了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有一次,他来找我说,加入中心的海外学人越来越多,学校答应把朗润园内一处叫“致福轩”的院落拨给他们使用。但那是一排坍塌的古屋,修复需要巨资,他要负责筹款。知道我交游广阔,想让我帮忙募款。我说,弄点小钱也许还有办法,但那么大笔的钱得另谋良策。我给他出主意说,我可以动用香港传媒界的人脉先帮你们在报刊上造舆论,然后你去找香港北大同学会,他们会比较热心帮你们找到捐款人。老林听了很高兴,我也尽力联络了《明报》、《信报》、《经济日报》和《文汇报》等几家报纸的朋友,但不知道这有没有帮上老林。
  后来,北大中国经济中心的工作越来越忙,林毅夫辞去了港科大的教职,我们见面的机会就不多了。1999年的某个周末,他在香港打电话约我见面。我问他晚上想不想跟我一起去见南怀瑾先生,他愉快地答应了。在怀师那里,他遇见了当年的老师、台湾政大企管所所长陈定国博士。分别二十多年,恍如隔世,两人重逢不胜唏嘘。
  2002年5月,我在香港铜锣湾街上偶遇林毅夫。他说,父亲剛去世,台湾当局已经同意他回去奔丧,准备采买一些赠送亲友的礼品。老林回乡心切,没有多话,寒暄几句后,我们就告别了。后来才知道,由于军方阻拦,林毅夫仍然未能顺利返台,只能由妻子赴台代其追悼,他则在朗润园设灵堂遥祭先父。林毅夫离开台湾已有35年了,再也没有踏上过故乡的土地。我这个海外游子能理解他的心境。
其他文献
威斯巴登的热泉,是吸引游人的杀手锏,毕竟,漫长寒冷的冬夜,是这个国家的气候常态  今年注定是个葡萄酒大年,整个欧洲又迎来了2003年那样的热浪,德国各大城市也在7月底8月初争相冲刺至38°C。地处莱茵高地区低谷的威斯巴登,更是以全国的热极刷新着纪录。显然,10年前热死好几万人的欧洲,依然骄傲地不去吸取教训,住宅内还是不见空调。我恳请城北坡顶的酒店施舍我一台电扇,前台少女却摇头表示遗憾,“我这辈子还
任何人都喜欢被别人喜欢,我们没有理由认为权势人物就不希望被人民爱戴和尊敬。但政治生存的逻辑告诉我们,无论是掌管国家、企业还是哪个委员会的领导人,首先且最重要的目标是得到和保持权力。第二,他们希望最大限度地掌握收入的开支权。在他们可以随心所欲花可自由裁量的钱做好事之前,为了上台,为了留在位子上,领导人必须聚精会神于建立并保持一个足够忠诚的联盟,帮助他击退任何对手的进攻。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领导人在回报
颁奖这天,充斥好莱坞大道的银幕英雄们终于放了假。警方在一周前就布好的封锁铁丝网也向四面八方蔓延开好几个街区。这一天的杜比剧院是属于学院评委和明星的,蝙蝠侠不能再站在迈克尔·杰克逊的手印前,掐着游客的脖子合影并收取小费,只好提前一天约着同样“下班”的美国队长和蜘蛛侠,到隔壁的“新鲜好邻居”超市,为周日电视机前的红毯与NBA时光进行盛大采购。  心知肚明见不到明星影子的影迷不再聚集于好莱坞/高地街区,
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帝67岁正式登上皇位,此前,从染指、插手到独揽大权,她铺垫了整整30年。  她闺名武照,是前木材商人武信的小女儿,上有两兄(异母)一姊。武信的父亲武华在隋文帝时出任小官员,且农且商,家境殷实。唐初,士族门阀观念盛,武信结识李渊父子,于灭隋建唐有功,官拜工部尚书等职。他被记载的忠君事迹包括:两个儿子接连夭亡,他不回家;妻子病危,他也不回家。高祖李渊亲自过问他的续弦,将名门千金杨氏(
我人生的前16年都住在窑洞里。向阳的黄土坡上有成排的窑洞。每家基本都有两孔窑,然后用砖的、石的或者土坯的墙围出一个院子,独门独院、种花种菜。躺在炕上总能听到山上的狐狸叫。夏天我们用大盆晒一下午的水冲凉,冬天就基本只赶着大年三十才提着塑料袋下一趟山去澡堂。  本地的西瓜特别好吃。每到夏天的傍晚,谁家买了西瓜就要切好端出去分给周围几家,说说笑笑就坐下来打麻将。我家那时是泥坯墙、大立柜,隔壁邻居家是砖墙
泰山石刻中,有一个著名的“如”字。相传山下酒馆里一位堂倌,借着每天擦桌子的机会用抹布练字。天长日久,练成了写意画中老鼠一样的“如”,刻上石崖成为中天门下引人驻足的“鼠字碑”。英国南部德文郡埃克斯茅斯海滨度假胜地,一名清洁工也做着同样的事——用劳动工具写大字。  他叫斯蒂夫·福克斯(Steve Fox),44岁的职业清洁工。和泰山那位堂倌不同,斯蒂夫的写字板是马路,笔则是他的扫把。更重要的是,他写字
去年这时候,奶奶常和我说起已过世的爷爷,说他们年轻时的事情,说爷爷迷离之际的“胡言乱语”,我本以为那只是一份思念,没想到那竟是她留给我的最后一段回忆。  记忆中,奶奶一直是个超人级别的老太太,每天我还没睁眼,她都已鼓捣出一大桌品种丰富的早餐。每年放假时,我都喜欢在奶奶家赖着,因为她总是能给我一万个不写作业的理由,以及永远吃不完的煮花生、炒瓜子、老玉米、熬倭瓜……她就像个24小时不打烊无限供应的快餐
12月19日,星期五,晴,未见雾霾,-4°到5°。在北京西客站对面的一家快餐店,坐了8小时57分钟火车的秦锋(化名)要了一碗牛肉面,“就是每次都吃的那种。”他对服务员说。  “7个半月,四七二十八,也就是二十多次吧。”从5月2日撤离丽都酒店之后,他几乎每周都来北京,提前四五天订票时,会把回程票、下次再来的票都买好。  在早上8点钟的光景里,他声音洪亮,拐着呼和浩特市民说起普通话时偶尔在句尾上扬的语
诸王不安定谁来抵御?  永乐,是明朝第3位皇帝、明成祖朱棣的年号。他43岁即位,65岁驾崩,当了22年天子。明朝皇帝大多短命,他是其中仅次于父亲朱元璋(71岁驾崩,在位31年)的第二高寿。若以生命力、精力、能力论,应该也是这排名。问题是老父亲并没有把皇位传给他。  朱元璋遵行的是嫡长子制。早在自封为吴王时,他就已册立长子朱标为世子;称帝后,朱标便顺理成章被立为皇太子。朱棣是朱元璋的四子,封为燕王。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左派执政下,首位抗议者死亡。  Rémi Fraisse, 21岁,长发,面容清癯,爱好园艺和大自然,10月26日凌晨2点,在抵制修建Sivens大坝的示威活动中,被警方榴弹击中身亡。  中央政府反应迟缓,表态强硬,全国各地爆发反对警方暴力的游行活动。法国左派新闻网站Médiapart更是以“国家骗局”为题,指责政府机构在查明少年死亡真相的过程中含糊其辞。  “权利在武力面前显得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