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与法的界碑——制宪权的反思

来源 :理论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han2255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政治与法的界碑的制宪权有着特定的内涵与外延,制宪权不等于宪定权与主权.简单而言,制宪权的思想脉络是从卢梭的“公意论”,“进化”到西耶斯的制宪权学说,再发展到施米特的“决断论”的.以制宪权为基础的政治宪法学无疑是挑战规范宪法学的另一种宪法分析进路,但如果从规范的角度“透视”制宪权“事实决定论”本质,同时结合德国和我国的历史教训,无法“驯化”的制宪权理论的确是一种需要警惕的理论.
其他文献
川上弘美是当代日本著名的女性小说家,她受到卡夫卡的影响,作品中充满了怪诞的孤独感.以作品《老师的提包》为中心,结合段义孚的生态文化思想以及地方空间思想,分析塑造出的主人公分身现象,并通过作品中小酒馆、梦境、提包、海岛、森林等空间意象的建构,解读体现出的现代都市女性的孤独感,深入探讨这种孤独感产生的原因,揭示出日本社会由于经济高度发展以及不平等的两性关系,产生的人际关系的冷漠、家庭关系的疏离,以及由此引发的都市女性的孤独困境.
《送班孝廉擢第归东川觐省序》是柳宗元的散文名篇.宋代注家多以为“班孝廉”为班肃、序作于贞元十七年(801年).此说虽为学界普遍接受,但与两《唐书》《元和姓纂》等传世文献记载龃龉.岑仲勉认为,“非《姓纂》错乱,即集注有误”.通过近年新出班愻等12方唐代墓志考察,并无证据证明《姓纂》错乱,误者实为集注.“班孝廉”之父非班宏,“班孝廉”非班肃,《送夔州班使君》诗中“班使君”也非班肃之子班震,而当为班愻.根据山南西道节度使严震卒年及“班孝廉”之父节制东川时间等推断,此序当作于贞元十四年(798年)或贞元十五年(7
“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促进人民健康和幸福生活指数的重要举措.马拉松运动是国内影响范围广、群众影响力大、受欢迎程度高的一种健身方式,也是“健康中国”战略建设的亮点和人民健身的热点.从政策保障、政府支持、社会参与、产业发展、媒体传播和科技促进等方面,对国内目前火热的马拉松赛事进行多维度价值分析.关于马拉松赛事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和谐、不文明、不健康、不合规等现象,参赛者要量力而行、文明参赛;赛事组织者要认真调研、精心准备,提前做好制度建设、法律保障和调控措施,结合地域特点,因地制
老年人再就业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途径.老年人退休后再就业的选择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代际支持是指在家庭中,代际之间的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情感交流,即父母养育子女、子女赡养父母、父母和子女之间相互支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年轻一代生存压力不断增加,这些生存压力也在间接地转嫁到其年老父母的身上,对子代的代际支持影响着老年人再就业的选择.本文基于家庭代际关系理论,使用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数据,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代际支持对城镇老年人再就业的影响.结果 表明:向子女提供经济帮助、帮子女料
目的探讨急性期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单核细胞样髓源抑制细胞(monocytic 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MDSC)改变及其在KD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急性期KD患儿38例,分别于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治疗前、后直接取血备检,32例正常同龄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的不断深化,农村养老问题逐渐成为后脱贫时代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给今后农村养老研究和探索农村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比较分析2011—2020年国内外农村养老研究的发展历程、研究热点和前沿动态.研究发现:国内外的农村养老研究都积累了丰富的成果,相比国内的农村养老问题研究,国外从事该领域研究的不同作者、机构之间的合作交流更加紧密;国内学界主要围绕社会发展与农村养老、乡村振兴与农村养老、新农保与农村养老等进行研究,国外学界更加注重实证研究,主要关注
伴随我国的快速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与探索是积极应对老龄化的重要举措.基于国家级长期护理保险政策试点,选取CHARLS数据库2013年、2015年及2018年追踪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的政策效果.结果表明:在均值差异上,相较于长期护理保险政策试点前,政策试点后,居民在最近一月门诊费、门诊次数,上一年住院费与住院次数上均表现出显著差异;健康水平上也有显著差异,且重疾数变动幅度最大.实证结果表明,长期护理保险政策试点对居民月门诊报销费、年住院报销费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搭建家校共育平台,建构家校育人共同体活动实践的设计思路,并据此设计、开展“家长律师团”线上直播授课的“思政+专业”教育实践活动.该活动突破单一课堂专业学习局限,实现理论学习与实际经验相结合,通过学生对家长的观察、模仿与深入的学习,培养学生养成有主动意识、有合作能力、有探究精神的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同时为后续家校共育实践活动的设计、开发奠定基础.
两晋是中国花卉审美观念确立的一个重要时期,人们对花卉的认识从只重视实用功能发展到重视物色之美。在众多咏花赋中,石榴赋集中体现出此时文士对花卉审美的认知,因此通过对两晋时期石榴赋作的分析可以发现此时期花卉审美的特征和不足:一方面,赋家对花卉的气味、色彩、形态和习性等方面刻画精致,奠定了后世吟咏花卉外形美的基本范畴;另一方面赋家对花卉的刻画比较扁平和泛化,无法凸显特定花类的独特之处。由此可以看出两晋时期的花卉物色审美尚处于确立时期,后世以此为基础,不断深化各类花木的美感与特质,挖掘花卉背后独特的情思志趣和文化
京都赋是散体大赋最具表现力的题材类型,其用韵独具特色。西汉扬雄《蜀都赋》开启京都赋的先河,经由杜笃、班固、张衡等东汉赋家更是将京都赋的艺术水准推向了高潮。从用韵方式上来看,扬雄至杜笃、班固、张衡等赋家用韵经由了以合韵为主向以独用为多的转变;韵例类型使用则经历了从多样随性到追求整齐的历程;韵部使用频率虽各部都有,但经历了由阴阳二声韵部使用频率变化不大到入声韵部使用频率增多的新变;合韵规则经历了阴阳入三声韵部间宽泛合韵到三声韵部间界限分明的转变。总之,汉代京都赋的用韵演变是一个由宽泛自由到逐渐整齐细致的发展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