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

来源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inxia_ema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理解,并通过对新旧培养模式进行对比,设计新的提升方案,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求解决实际问题,探索完备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其他文献
扫描电镜的教学一直是高校材料类专业实验教学的重要内容,然而教学中存在很多困难.由扫描电镜探测原理出发,设计了几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模型,有助于学生理解衬度的形成、探测器及设置条件对图像的影响等,以期提升电镜实验的教学效果.
在光学干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以杨氏双缝干涉和光学拍为例,利用MatLab软件实现了其光学实验的仿真.仿真实验结果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其中的规律,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光学知识的理论内容.同时,设计了由GUI界面组成的光学干涉演示平台,结果表明,该平台具有人机界面友好、操作简单、参数可调等优点,为学习光学知识提供有益的支持.
目前国内机器人教育多以理论为主,实践机会较少,需要提供经济、适用的实验装置来引导学生接触人工智能算法及机器人控制.该智能小车以AT-SAMD21G18A芯片作为核心,利用4个光敏电阻采集光线强度信息,选取人工神经网络作为控制算法,驱动两个直流减速步进电机执行运动指令,实现趋光和避光的功能.实验结果表明,该装置虽然结构简单但涵盖了人工神经网络和机器人应用的基础知识,为机器人实验教学提供了一种低成本、可扩展的硬件支撑.
结合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通过教学设计体现课程的“高阶性”,通过教学活动实施体现课程的“创新性”,通过提高考核要求体现课程的“挑战度”,使疫情期间材料科学基础的云课堂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最终实现学生能够把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的目标.
润湿现象是一种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及生产过程中的常见现象,接触角则是表征该现象的重要参数,该参数能够反映材料表面的许多信息,其在生产及研究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制了一种集自动滴液、上位机图像采集分析、接触角信息打印和二维码生成功能于一体的接触角测量仪,该测量仪具有高实用性、低成本、高安全系数等特点。实验结果表明,该测量仪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推广意义。
“互联网+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基于“雨课堂+SPOC”进行电工电子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详细介绍了教学方案的设计和具体实施过程.这种教学改革模式实现了“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使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可,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为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太阳射电观测科技前沿研究为基础,自主研发了本套融科研与教学于一体的实验平台,该平台包括天线接收、模拟前端、数字接收机和上位机等部分。学生通过该平台可以开展多项信号处理实验项目,也可以此为基础开展相关的科学研究。本实验平台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实验热情、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为综合素质培养、拔尖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为了确保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满足电力系统智能化的需求,数字式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工科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开展基于数字式继电保护装置的综合性实验教学,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该课程涵盖了大量工程案例和国家、行业标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推进课程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
针对地方院校新建工科专业实践教学不完善的问题,以新工科背景下的实践教学为改革对象,通过整合原有师范院校大量基础理论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实践教学评价模式,结合校企联合课程、以赛代练等实践教学方法,建立一套适用于地方高校发展而有别于原有工科院校发展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地方院校创新发展工科专业提供指引.
针对专业基础课材料分析方法,基于OBE+新工科理念,以项目式教学为导向,从课程体系构架、课堂教学设计、评价机制完善三方面,按照“金课”标准要求,构建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获得观点性、思想性、方法性和能力性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