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5-0153-01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已经无法发挥良好的教学效果,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出现为小学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语文学习不但包含语文知识内容,也包含能力、情感、价值观方面的内容。因此语文可看作是对于生活的写实。学习自然离不开生活,将生活中的因素有效利用起来,能够让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方式更加灵活多变。因此如何践行好充满生活化的教学策略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1.小学语文加强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
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人才不仅具备丰富的科学知识,其自身素质都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为此,学校在进行人才教育时,应当重视社会发展的规律,认清当前人才需求的情况。结合自身的实际教学情况,合理开展能够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与活动。从语文学习的角度出发,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建立开阔的眼界、沉淀身心、升华精神,生活化教学的优势在于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与耐心,使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能够不断发现新的自我,继而实现自我的价值。从实现个人价值的角度来看,语文教学中侧重生活化教学方向符合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需求,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关于如何选择教学方法的问题,还需要授课教師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生活化教学课程的有效开展为学生提升自我创造了契机,学生在生活化教学中领会充满语言魅力文章的同时,也提升了对语言“美”的认识与感知。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走进语文、感受文化之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2.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应用
(1)教学观念与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侧重于课本内容的解读,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出现教师过分解读教材的现象。随之产生的问题是学生对于书本上的知识死记硬背,学习语文没有自主的思考过程,不能将语文知识转化为应有的能力。这类问题的出现,原因在于传统语文教学的目标与观念较为单一,以及不恰当教学方法的应用。认为学生只要认真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就能够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但往往脱离生活实际的教学模式无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无法真正实现素质教育提升教学质量。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课改中强调了教学联系实际的重要性。要求教师将语文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强调了语文课堂教学的灵活性,要求教师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语文、感受语文。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人教版课文《秋天的雨》的过程中,教师要避免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避免先入为主。教师可事先让学生去观察实际生活中的雨,若时间处于秋天最佳。继而让学生联系自己对雨的感受进行课文的学习,才能从自己的角度真正地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
(2)生活化教学方式提升学习主动性
语文来源于生活,语文与人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人们将生活中种种经历,不同感悟加以记录,就形成了可以引领他人体会百味人生的载体。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将自己或者教材上对于文章的解读理解传授给学生。导致学生不能独立自主地去思考问题,因而也无法对于问题的产生原因、解决方式有良好的见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要认识到,不同的学生对同一篇文章的认识不尽相同,如果一味地将自己的理念、理解强加于学生的思维之中,不仅对提高学生语文理解的能力产生了阻碍,严重情况下还会对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产生影响。所以教师要根据课文的难易程度,把生活化的、自然的语文教学方式带入到课程中,进而活跃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只有在自发性思维的引领下,学生的语文审美鉴赏能力才能得到提升。例如,在学习小学课文《爬山虎的脚》一文时,为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可要求学生在课堂学习之余,去生活中找一找真正的爬山虎。通过自己的仔细观察,进而发现植物生命的魅力所在。从而将课堂的语文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3.结束语
综合上文,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选择可从生活化教学入手,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而对于如何使生活化教学模式发挥作用的问题,应当从两个角度出发。一是教师应当把控好教材讲解的深度,为学生思维的自主性发展创造条件。二是积极寻找生活中的突破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模式。以帮助学生奠定良好的语文基础。
参考文献
[1]丛蓉.浅谈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7(11):64-65
[2]刘丽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浅议[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7(04):9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