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anqiq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面青山下,渝东米粮仓,千家竹叶翠,百里柚花香”,说的是农业大县梁平。梁平县农耕条件好,但多年来同重庆大多数农村地区一样,广大农民依靠“脸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方式辛勤劳作,劳动生产率低、成本高、费用大。但自2003年以来,新装备开始挑战旧模式,梁平农民尝到了农业机械化的甜头。
  
  养鸭大户的“郁闷”
  
   梁山镇张桥村远近闻名的养鸭大户杨在义近年来有点郁闷。
   以前,每到秋收时节,收割后洒满谷粒的稻田,是他那2000多只雏鸭的觅食天堂。但自从机械收割水稻后,情况越来越“糟糕”了:稻田里干干净净,可怜的小鸭子很难找到一颗谷粒。
   不过杨在义也想得开,他说:“农业进步了,我也要与时俱进,改变养殖方式。”
   如今,每到收割季节,来自县内外的各种收割机穿梭于稻浪翻滚的田野,帮农民把一年的辛劳稳稳当当地收进家中。2006年,梁平县组织各种水稻收割机386台,实现机收水稻20.2万亩。
   机收水稻不仅颗粒归仓,而且成本低、速度快。
   屏锦镇农民万达明家有4亩水稻,往年要花700多元雇人才能将稻谷收回,2006年他只花费了240元就全部收净。以前收割水稻对他来说是件苦差事,他对笔者说:“一季收割下来,腰杆痛得像要断一样,人都要脱层皮,而现在确实不同了。”
   机械收割水稻的速度是人工收割的20多倍,省心、省力。去年当地很多为杂交水稻制种的大户特别高兴,认为是机械收割帮了大忙。因为种子价值高,要求收割速度快,否则遇到阴雨天气,损失不可估量。城北乡制种大户周启华的500多亩杂交水稻种,只用5天时间全部收割完,保证了丰产丰收。
  
  新机械淘汰老耕牛
  
   去年4月5日,和林镇和林村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比赛。
   比赛的双方是一台“合盛”牌耕田机和一头健壮的公牛。同样翻耕一亩水田,质地一样,形状相近,耕田机用时1.5小时,而且犁脚深,耕牛却用了4.5小时。面对结果,满身沾满泥浆赶牛的“老把式”不得不自愧不如:“还是‘铁牛’能干。”
   春耕时节,各种耕田机械在广袤的田野里大显身手。县农机部门派出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实用技术培训,耐心讲解注意事项,手把手教农民操作技术。
   良好的机械性能、优惠的政策措施、周全的技术服务进一步激发了农民群众购买农业机械的热情。屏锦镇农民朱德利2005年花3900元购买一台“合盛”牌耕田机,自用加出租,当年就收回成本。他告诉笔者:“耕田机的工作效率是耕牛的4倍,而且耕地质量好,犁脚深,农闲时不需要喂养,实惠!”
   目前,梁平县农民购买农用机械达750台,近几年机耕面积平均达到23万亩以上,2000多条辛劳了大半辈子的耕牛因此“下岗”。
  
  机械化插秧的背后
  
   去年春,听说市里的领导要来检查工作,仁贤镇农技员杨绍金有点紧张。机械化插秧育秧技术示范会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农民朋友是否会接受?他心里还没有底。育秧那几天,他几乎天天往示范基地跑,看秧苗长势,给操作人员讲解技术要领和注意事项,为参观学习人员介绍工作开展情况,还要做好各种记录,为高质量开展好插秧工作打下基础。
   抓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推广,重点是解决水稻育秧技术与适宜的插秧机技术的衔接。2006年,该县在梁山镇、仁贤镇、和林镇进行水稻生产全过程机械化试点320亩,从水稻育秧、耕田、插秧到收割,实行全程机械化服务,积累了丰富经验,为全县推广水稻全程机械化奠定了基础。去年4月18日,时任重庆市人大副主任金烈视察了梁平水稻机插秧工作,认为机械插秧一天可达到20亩,为人工效率的30倍,是减轻农业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争抢农时的重要手段,值得大力推广。
   笔者看到杨绍金整理的2006年技术资料和示范情况信息,当年机械化插秧育秧示范工作成效好,农民普遍接受这种省工省时的生产方式。对2007年全面推广机械化插秧,他充满了信心。
  
  “皆大欢喜”的农机合作社
  
   荫平镇一位农民感慨地对笔者说:“我购买了2台耕田机,加入了荫平镇农机专业合作社,让合作社帮我经营,我只管收现钱。专业合作社还为我们组织机械化耕作,省时、省力,又挣钱,为我们办了一件大好事。”
   针对目前农户家庭分散经营规模小,单个农民购买农机利用率不高的情况,梁平探索农机社会化服务新路子,2005年以来,先后在荫平、仁贤等镇组建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将农户分散经营的农业机械组织起来,以机耕、机灌、机收、机防作业为重点,以农业产业化基地和劳动力转移较多的村组为主要服务对象,为入社社员和农户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农机作业服务,拓展农机服务市场,实现了机手和农户的“双赢”。
   目前,荫平镇农机专业合作社拥有耕田机8台,高性能联合收割机1台,大型提灌站2座,入社农户已达到120户,实现连片机耕500亩和灌田1000亩,合作社组织协调作用充分显现,农机效能得到更大发挥,该社已经建成梁平农机社会化服务新模式。
   从2006年度数据看,梁平县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已经推广耕田机321台、联合收割机7台、小型实用农机具2600台,引进外地联合收割机386台,完成水稻机收面积20.2万亩,为农民节省水稻收割成本2020万元,完成机耕25.5万亩,完成机械插秧面积320亩,全县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20.2%。
   2006年,梁平县被重庆市政府确定为农业机械化综合示范县。
  
  ·专家观点·
  张天佐 (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
  农业机械要让农民“买得起、用得好、有效益”
  “买得起”是解决农业机械化的起步问题。农民收入低、积累少,许多大型农业机械想买而买不起。这就要加大财政、信贷等政策扶持的力度,解决农民购买力不足和资金筹措困难等问题。“用得好”是解决好农业机械使用的可靠性、适应性和安全性问题。要使农民“用得好”,一要保证农民买到性能先进、质量可靠的农业机械;二要保证农民买到的农业机械与当地的作物种类、种植制度有较好的适应性;三要做好安全检查和教育培训,让农民放心安全使用农业机械;四要积极探索和推进农机保险业务的发展,解决农机灾害的社会救助问题。“有效益”是解决一个良性发展的动力问题。农民购买农业机械是把它作为增收致富的手段。农机合作社和跨区作业就是实现“效益高”的一个成功典范。
其他文献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学习问题的认识水准更高、要求更严,是一次学习的革命、学习的突破、学习的转型。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观念要转型,关键在“建型”。    解放思想升级转型    学习型党组织是一种创新型组织,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必须树立创新的学习理念。  要树立“组织化”学习理念。把学习上升到组织原则的高度,依靠组织和组织制度抓学习,
曾鸣同志:   你好!  读了编辑部转交给我的信,我首先祝贺你成为中国最基层政府领导班子中的一员。从你的字里行间,我深深感觉到你是一位有理想、有追求、有责任感的干部。我非常理解你的处境和困惑,因为我也曾经在乡镇工作多年,任过镇长、镇党委书记,其中的酸甜苦辣,体会甚深。可以这样说,你的困惑在年轻干部当中很有代表性。因为我也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非常高兴同你交流一些自己的看法,与你共勉。  我认为你对
“眼看着田间已成熟/我的鼠标不敢伸出去收/农场里小偷拥挤依旧……”这首不太为人熟悉的《偷菜歌》,却在“开心农场”非常流行。  半夜调好闹钟起床,只为偷到一棵菜;凌晨独坐家中两眼圆睁,等候新一轮的“奴隶买卖”;在电脑上制作详细的表格,将朋友栽种庄稼的收获时间逐一“登记在册”,力求“颗粒归仓”……这样的生活,在“开心农场”非常时髦。  在“开心农场”,最流行的问候语是:“今天你偷菜了么?”    “开
■ 巴南银针:品牌之战三道坎    “巴南银针”的中国名牌农产品之路,跨越了三道坎。  1985年,张节明承包了二圣茶厂——巴县一个年亏损6000多元的集体企业。  张节明看到,在全国,以“龙井”为代表的扁形类、以“碧螺春”为代表的卷曲类茶叶都比较普遍,而针形茶,因为工艺复杂,鲜有知名品牌。  眼前一亮的张节明大胆决定,要做就做别人难以模仿的针形茶——银针。  他给茶叶取名为“江州茗毫”。  给产
2006年底,重庆市委组织部开展了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专题调研。课题组跨越重庆、北京、上海、浙江、广东和云南6个省市,走访了重庆市14个区县在外建立的28个流动党员党组织,召开座谈会20次,直接与192名流动党员谈心交流。我作为课题组成员,全程参与了这次调研,对如何做好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有这样几点思考——    >> 绝大多数流动党员对党组织是有感情的,愿意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渴望得到党组织的关心帮
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重庆要做好统筹城乡发展这篇大文章,我们必须把握统筹城乡发展的三大重点和着力点。    统筹城乡发展的三大重点    关键在落实发展第一要务,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首先,要继续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实现到2012年经济社会迈上“三个台阶”、2020年在西部地区实现“三个领先”的宏伟目标。其次,要统筹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5年左右努
璧山县:打造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新平台    主体建设有序推进。截至2008年底,全县投入1260余万元建成村级公共服务中心96个。设施设备较为完备。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配备会议桌椅、娱乐棋牌、图书等设备;为151个村配置现代远程教育的电视、电脑、打印机、投影仪、网络等器材。服务功能逐渐凸显。建成后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已成为村民召开各类会议、学习实用技术、了解法律法规、接受健康知识、咨询农业信息的重要场
“多亏了这张救助卡哟,要是没有这张卡,我这么多病,真不晓得怎么办!”今年1月8日,双桥区龙滩子街道龙星村10组75岁的覃纪祥老人热泪盈眶,一手拿着崭新的医疗救助卡,一手拉着前来看望她的区民政局干部的手激动地说。   凭手中这张医疗救助卡,覃纪祥每年可获得600元的日常医疗救助,用起来也很方便,到定点医院和药店就可以买药或就诊。在过去,只有城里的困难群众才能享受到这样的待遇。难怪覃纪祥老人这么激动。
时下,各种行风评议屡见不鲜,这对于促进一些部门和行业转变工作作风,的确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但笔者也发现,在一些地方,行风评议已变了味。  一是把群众评议变成了行业自评。一些地方在搞行风评议时,把参评票印在报纸上,然后发动行业人员及其家属积极投票,出现了当日报纸“洛阳纸贵”的现象。“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不难想象,这样的评议,除了劳民伤财外,还能有其他什么意义?  二是只报喜不报忧。一些地方公布行
金融市场的建设和创新有助于整合金融资源,改善资产结构和企业融资结构,降低服务成本,分散金融风险,对于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的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金融市场,既要有“市”,也要有“场”。前者包括交易的参与者、交易的活跃程度等,后者主要指交易的渠道、场所、平台等,两者应齐头并进。    ■ “市”的培育    “市”的培育就是培育和引入合格活跃、充分竞争的市场主体。从世界金融中心的发展趋势看,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