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随机森林的入海污染源对海湾环境容量的影响排序研究

来源 :海洋环境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q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水水质对海湾生态系统健康具有重要影响,而基于环境容量的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是改善海湾水体质量的前提和基础.本研究从分析水质目标约束下污染源对环境容量影响的非线性关系入手,结合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分类方法和常规水质模型,对海南省陵水县新村潟湖入海污染源对海湾环境容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 显示,在渔排养殖、城镇污水和径流注入3类共41个影响潟湖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浓度的主要污染源中,10个污染源对环境容量存在全局性影响;渔排养殖是影响潟湖无机氮环境容量的主要因素;渔排养殖、城镇污水和径流注入污染源对活性磷酸盐环境容量的影响程度差异不大.
其他文献
提出了一种带纵摇前墙的新型振荡水柱式波浪能(OWC)装置,借助OpenFOAM开源代码平台和waves2Foam工具包,数值模拟研究带纵摇前墙OWC装置的水动力性能和转换效率。主要研究前墙吃水d1、前墙密度ρ、后墙吃水d2、旋转约束力(用无量纲弹簧系数K表示)对该装置的反射系数Cr、透射系数Ct、耗散系数Cd和波能转换效率ξ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纵摇前墙能有效减少能量耗散,提高波能转换效率ξ;无量纲弹簧系数K对装置转换效率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短波区域,且在K为0时装置具有最大的转换效率和最宽的高效频率带;前墙
开发高效的非贵金属氧还原(ORR)催化剂是促进燃料电池商业化进程的关键.本研究利用超重力技术制备了一种优良的非贵金属ORR催化剂Co-N-CNTs.物理表征表明,通过超重力技术可以使作为活性位点的金属Co纳米颗粒均匀分布在Co-N-CNTs催化剂表面,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揭示Co-N-CNTs催化剂中的N元素不仅可以和碳纳米管(CNTs)中的C元素形成吡咯氮和石墨氮,还可以形成具有更高氧还原活性的吡啶氮结构.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通过超重力技术制备的Co-N-CNTs催化剂的起始电位和半波电位与商业P
因性激素方面的工作荣膺1939年诺贝尔化学奖的阿道夫·布特南特是一位杰出的生物化学家,他(及其团队)率先成功分离(部分合成)了雌酮、雄酮、孕酮、蜕皮酮及蚕蛾性诱醇,对性激素研究产生了开拓意义.布特南特获得了多项科学荣誉与奖励,但也因其与纳粹的关系而备受争议.特别是,布特南特在二战期间受纳粹的影响偏离了自身的研究强项,取得的成果乏善可陈.布特南特的科学生涯给后世的主要启示有:化学研究往往需要与工业界密切合作;科学家只有坚持自身的研究强项和严格遵守学术规范与科学伦理,才能行稳致远;政府要尊重科学研究的客观规律
本文针对新时期我国海洋资源养护与生态环境整治修复的理论缺失问题,在分析人工生态系统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提出海洋人工生态系统概念,剖析了海洋人工生态系统组成结构与理论内涵,建立了包括海洋人工生态系统方案规划、海洋人工生态系统生态工程建设和海洋人工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在内的海洋人工生态系统构筑范式,并分析了这种海洋人工生态系统理论范式在海洋环境生态修复、海洋牧场建设和人工海岛生态系统营造方面的应用价值,以期为新时期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探索生态系统生态学理论引导模式.
在薄片炸药冲击试验中,所产生的均布流场压力会对波纹板防爆墙造成中拱效果,但该作用机理尚未明确。在该试验的比较基础上,通过流固耦合法对薄片炸药所产生的流场压力变化开展研究。在分析波纹面板及空气的压力分布变化后,发现并揭示了波纹面板上出现第二次压力峰值和自由边压力耗散现象的机理。在此基础上定量分析了薄片炸药量和槽型深度对流场压力和波纹面板变形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随着炸药量增加,二次压力峰值将使波纹面板中拱现象愈加明显,而槽型深度会加大压力峰值。文中机理和定量分析可为海洋平台防爆结构的设计分析提供补充参考。
当波浪由外海向跨海桥梁所在的近岸海域传播时,随着水深急剧变浅,波浪会发生破碎。强非线性的破碎波会给桥墩结构带来极大冲击作用。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软件Flow-3D建立三维数值水槽,造波边界设为斯托克斯五阶波。通过在数值水槽中建立逐渐浅化的三维地形,采用k-ω湍流模型求解雷诺平均N-S(RANS)方程,模拟破碎波冲击桥墩。与前人水槽试验及数值模拟结果进行比对,验证数值水槽的有效性。采用验证过的数值水槽,研究了不同入射波高和周期下的破碎波浪特性,计算了不同长宽比圆端形桥墩在不同入射波高的破碎波作用下
为配合我国南海重要岛礁陆域拓展及海洋资源开发,提出了一种基于新型单桩缓冲系泊与波浪能装置(WEC)集成的具有潮汐自适应特性的模块化浮体结构系统。基于三维势流理论,综合考虑浮体模块与单桩缓冲结构的相对运动及相关波浪能装置的机械耦合机理,重点研究了新型单模块浮式结构系统在典型海况下的动力响应特征,获得了单桩缓冲系泊系统的初步优化设计参数,并对极端海况进行安全校核,提出了优化自存策略。数值结果表明,此带有波浪能装置的新型单桩缓冲系泊系统,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浮体模块的运动响应幅值并改善平台舒适度,还可以获得可观的
浮式防波堤与振荡浮子式波浪能转换装置集成是一种较为合理的波浪能开发利用方式,基于方箱式浮式防波堤—波浪能转换集成系统和幕帘式防波堤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种新型方箱—垂直挡浪板式浮式防波堤—波浪能转换集成系统,建立数学模型对该集成系统的水动力特性和能量输出特性进行研究。模型基于N-S方程,采用紧致插值曲线(CIP)方法结合浸没边界法(IBM)求解。运用数值模型探究在一定波浪条件下,动力输出系统(PTO)阻尼力的大小以及挡浪板对集成系统的水动力特性和能量转换特性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集成系统的俘获宽度比随PTO
本文根据2016年5月和11月日照近岸海域的浮游植物调查数据,分析了该海域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海域共发现浮游植物78种,其中,硅藻门(Bacillariophyta)66种,甲藻门(Pyrrophyta) 10种,金藻门(Chrysophyta)2种.主要优势种为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细弱圆筛藻(Coscinodiscus subtilis)和密连角毛藻(Chaetoceros densus).春、秋两季平均丰度分别为69.38×104 cell
透明胞外聚合颗粒物(TEP)在海洋微食物网和海洋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针对夏季闽东沿海TEP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 表明,闽东沿海TEP含量(以黄原胶为标准物质计算,后同)范围为25.2~935.5 μg/L,平均值为(201.8±177.9) μg/L.整体而言,TEP的分布表现为近岸高、远岸低,表层TEP含量相对于底层要低.相关性分析显示,研究海域TEP含量与浊度和营养盐(硅酸盐、磷酸盐、硝酸盐、亚硝酸盐和铵盐)浓度呈正相关,与pH、溶解氧浓度和小型浮游生物量呈负相关.分级叶绿素a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