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教学培养自主学习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toneyc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的学习方式应以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为主,新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能探索性学习。我们要利用好问题的形成,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应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和探索空间,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不断创造机会,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探究。同时还要防止教学过程弱化探究性学习的功能,防止教师作用的边缘化和空洞化,要充分信任学生防止教师过度干预学生的。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习方式;探究发现;不良倾向
  一、利用好问题的形成,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1. 问题情境与现实生活的统一
  问题情境越贴近生活,能见度越高,激活的程度越好。在现实生活中,只要留意观察便可以感觉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对于数学的认识:一方面是对数学知识内在的结构的认识;另一方面是数学学科与外界联系的认识。当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数学学习活动对自己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一定使用价值时,便会形成一种强烈的动机,以积极热情和坚定的毅力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案例:在“除法的初步认识”一课中,让学生自主地探究平均分的方法。把一些糖果作为奖品,随意地分发给三个学生,结果是一个多,一个少,另一个同学一个糖果也没有,结果全班同学大哗,都说老师不公平。让他们自己来分,得出了几种不同的分法,甚至有学生说,我随便分后再“移多补少”,同样可以平均分给同学。这种全身心地投入活动,主动探究知识,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平均分的方法,既让学生自主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会学习的方法。
  2. 问题情境要有挑战性
  皮亚杰等人的研究表明:儿童在集体中发生了争论才会产生要证实自己思想的挑战性,在遇到问题时儿童会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而富有挑战性、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能使人的这些角色得到充分发挥,促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如:学了“通分”后对写出一个比大、比小的分数这道题,大部分同学受到整数的影响,认为中间没有数了,经过点拔,学生恍然大悟。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展求异思维
  记得亚里士多德有这样一句:“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创新始于问题,无问题哪来创新!无问题哪来探究!因此课堂教学中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作为教学中的一部分并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方式从中寻找疑点,形成疑问,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质疑,敢于问问题,善于问问题。
  案例:设有这样一个课例:有一道练习计算题25×24。有一个学生这样算“25×24=25×(20 4)=25×20 25×4”同学们都肯定这个同学的算法。但另有一个同学却这样算“25×24=25×4×6”,肯定并鼓励学生:“学习就这样,应灵活运用知识,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来。”
  三、加强学法的指导,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现“我能学”
  学习方法是学习能力的体现。要提高课堂学生探究的能力就一定要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看书,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归纳能力。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通过让学生分析条件与问题的联系与区别,以及学会解应用题的规律,那么在百分数应用题教学时,只要稍加指引,学生通过自学,找到内在联系很快便掌握解答方法。这就是学习方法能力培养的结果。
  四、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
  学习是个过程,探索性学习更应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和推断的过程。因此,教师作为这个过程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更应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如在小组学习中,应给小组中的每一位学生发表意见和思考的机会。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中,在教学中特别要强调“学生为主”的意识,不要让探索学习过程匆匆而过。当孩子围绕着任务要求正热烈讨论时,千万不要因为教学计划而中断学生的学习过程。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他所说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实际上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同样,它也是探究的必要条件。有了时间保障,我们还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探究的空间。
  案例:在“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中,需要考虑学生是如何获得乘法分配律的。他们是否真正经历了获得知识的过程?学生得到的仅仅是知识还是在过程中生成了方法、学会了合作交流!设计了这样的片段:(1)独立思考。54××100,(6 9)×100,54×4 54×7,哪些等式相等?你有什么感想?(2)小组合作研究,(250 12)×40,96×19 4×19,哪个题目容易计算?为什么?(3)概括出乘法分配律。这样,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去发现、去探究,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经历一个自主探索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探索学习的能力。
  五、不断创造机会,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探究
  1. 注重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是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重要形式。合作探究,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并进行交流,达到取长补短过程。在合作探究中不同智力水平,不同思维方式经过交流整合,有的得到修正,有的得到提升。他们中的每个人都是探究的主人,谁也离不开谁。为此,要营造合作探究的氛围、传授合作探究的方法。
  2. 增进交流,反思探究
  例如,在教学“分数化成小数”——即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特征时,先让学生练习,用分子除以分母的方法计算几道分数化小数的题目。其次,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讨论这几个分数,为什么有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有的却不能,并告诉学生有限小数是有秘密的,这个秘密在什么地方呢?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发现这个秘密在分数的分母,那么分母有什么秘密呢?请大家把分母分解质因数进行探讨,再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发现、总结出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秘密。经过多次的探究,终解决了一个对他们来说是新奇和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时,他们便从中体验到一种成就感。学生一旦有了这种体验,就会产生再次体验的愿望。
  3. 合作中加强有效调控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在教学过程中,应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索知识,获得知识。在合作交流中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控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更好、更深入地进行探究,并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过程的调节和学习效果的恰当评价。如在教学“条形统计图”收集信息资料的过程。如让学生收集零花钱的情况、调查兴趣小组的人数情况、学生的体重情况,都可以指导学生采用合作的方式收集。在制作统计图时,让学生根据出示的统计表制成条形统计图,然后反馈交流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再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制作提出问题,看统计图考考组内的同学。这样的过程鼓励了学生在合作交流的学习中产生思维碰撞,从而达到培养发展学生探索性学习的效果。
  六、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中,防止不良倾向发生
  1. 防止教学过程弱化探究性学习的功能
  探究性学习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更重要的是在知识探寻的过程中孕育一种问题意识,亲自寻找并实践解决问题的途径,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只重视其知识获得功能,而只灌输式地“教”学生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如果在探索过程中只把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抽取出来深化训练,实际上仍只是知识的传授,成了关于方法的知识的传授。那样的话,探究性学习实质上成了为探究而探究。因此,在这过程中应让学生面对问题探寻个性化的方法,强调过程性探索,在经历和体验中理解探索性学习。
  2. 防止教师过度干预学生的探索过程
  当习惯于教师帮助的学生面对问题不会再说“我试试”,而只会说“老师还没教过,我不会”。教师好心的帮助就成了扼杀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元凶”。学生要不要这样的帮助,答案也就不言而喻了。其实孩子并不怕跌倒,他们本来就是在跌跌撞撞中认识这个原本陌生的世界的,如果生命的成长需要成本,那么这样的跌撞就是他们该付出的成本之一。惟有懂得释放,孩子才能展现独立,才能张扬个性。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而不是学生学习的领导者、驱赶者和搀扶者,这个“度”的把握在让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其他文献
三合一滑板车  骑、滑、推三合  ,无需工具,轻松转换。带孩子去操场、公园,这是不错的工具。路上由大人推行,到达目的地,卸下推行把手,孩子可以尽情玩耍,车多用,尽享亲子时光。  儿童平衡车  用于代步、运动、娱乐。孩子完全要靠自己滑行前进,有助于锻炼孩子的平衡能力,是骑自行车前很好的过渡产品。可选择铝合金车架,轻量坚固;较低的跨高设计,更适合儿童骑行;实心胎,安全不爆胎,骑感稳定,更好地帮助孩子学
【摘 要】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只有对学生真心关爱,守望成长,睿智连接,才能和学生在心灵上一次次地触碰,才能一起成长。教育并不是立竿见影,但要细水长流,在沟通、理解、关爱的土壤下,用真心对待真心,用心灵触碰心灵。拥有了心灵对心灵的尊重,用爱和智慧托起教育的情感,学生才会向着光明前进。  【关键词】沟通;理解;关爱;成长  一、善于沟通,换位理解  面对孩子所犯下的“大错”,老师和家
【摘 要】“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学生的“错误”本身就是一种尝试和思维创新。对于这些“错误”教师必须准确辨别,及时筛选,选用相关策略,努力挖掘“错误”的潜在价值,因势利导地将其融入到课堂教学中,纠错增值,从而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演绎我们精彩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教学;课堂教学;错误;教学新理念  教育专家成尚荣说:“我们的教室就是一个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出错了,课程才能生成,也正是在‘
【摘 要】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近年来小学生在礼仪方面存在明显的缺失现象,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本文对小学生礼仪缺失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加强小学生礼仪教育进行了探讨和思考。  【关键词】小学生;礼仪缺失;对策分析  “国尚礼则昌,家尚礼
番禺区“研学后教”的春风激发了我的学习热情。我先后到山东杜郎口中学和成都芳草小学学习,还多次听专家讲座,听一线教师精彩的课堂教学。一次次培训、一次次讲座,让我如同蜜蜂一般博采众长,应用于自己的工作实践,酿出香甜的教学之蜜。  伴随着自己和学生交往的生命历程,我欣慰地看着我的学生在我的教育下露出满足的笑容,那一张张灿烂笑容的背后是一个个刻骨铭心的故事……  故事一:“我要换组”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改
【摘 要】多媒体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于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现在,小学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多媒体技术为小学数学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学习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本文就结合多媒体在“小学数学课”中的实践,谈谈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激发
【摘 要】在数学教育中,数学活动经验是学生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内化了的数学知识、技能及情感体验,同时也是保证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思想的必要前提。笔者从亲历学习过程、总结反思、实践探索等三个方面对积累和提升小学生数学活动经验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反思;实践探索  《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提出要把数学教学中的“双基”发展为“四基”,即除了“基本数学知识”和“数学基本技能”之外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教学理念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令人目不暇接。小班化教育已经成为小学阶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在这一指导思想下,进一步确定了“夯实基础、整合课程、探索大小课、建设拓展课程群、建设高效课堂、进一步扩大学校课程自主权”等多项推进措施,形成了“百人规模学校的七彩课程”。  【关键词】小班化教育;素质教育;高效课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小班化教育已经成为小
【摘 要】对于学校里的每个班级来讲,都避免不了后进生这个角色。后进生主要是指道德品行不良或学业成绩不良甚至两者皆不良的学生。在传统观念中,老师心中的后进生都是坏学生,都是朽木或顽石。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后进生,精心呵护他们,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关键词】后进生;转化;分析  记得武汉大学教授李格非先生曾讲过这样一件往事。他在成都时,当地有一工艺作坊,店主竟以不起眼的老藤朽根雕刻嫁接为绝妙盆景,
【摘 要】小学数学复习课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有意识、有计划的组织和引导下,在课堂内按照复习课各个环节进行学习的过程。课堂教学环节衔接研究对象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等,以教学案例的形式去体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衔接。通过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机组合与统一,形成更具有可操作性、适合学生思维发展、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环节;衔接  一、当前小学数学复习课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