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命题作文“________的滋味”素材运用指导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yi02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中考作文备考试题】
  生活中,也许是母亲精心烹饪的一碗羹汤,也许是寻常巷陌中的一种特色小吃,总有一种食物的滋味,让你感动、惊喜、沉醉,或反复品尝,或魂牵梦萦。每当想起一种食物的滋味,总能勾起我们的口腹之欲,更能牵引出与之相关的故事、情感、文化与精神。请以“ _________的滋味”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2)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名师题解】
  “滋味”一词,首先让人想到的就是某种食物的滋味。食物除了能满足人的口腹之欲外,其美妙又迥然各异的滋味又能带给人不同的感受,产生不同的情感与思考。或恬淡或浓烈或家常或惊艳,食物的滋味总是烙印在我们记忆的深处,使人魂牵梦萦。
  具体写作中,我们要通过叙事来说明,某种食物到底有何种滋味,要明确是甜,是苦?还是其他味道?同时,我们要告诉读者,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滋味。比如,它的制作工艺很繁复,或者是它的味道本来是很平常,但是因为里面融进了亲人的爱、朋友的情、陌生人的关怀,而显得滋味很特别,让人难忘。要从生活中选材,要写事件,写自己参与的事件。看来的、听来的、间接知道的事虽然也可以写,但缺少真切感受,不能感染人。对“滋味”的揭示,最好在文章的结尾,总结点出这种味道给人的启示,在以后生活中还有怎样的影响。
  其次,用足描写。本题以小见大,由浅见深,发挥空间广阔。学生写作中除了要生动描摹滋味的独特难忘,更要注意挖掘滋味背后的独特含义,抒发真挚的情感,进行理性的思考。具体写作时,我们必须用敏锐的触觉去捕捉,用细腻的笔触去描写生活中那些让人的心灵为之一颤的场景、画面、镜头。
  【推荐素材】
  素材一:法国作家普鲁斯特的长篇小说《追忆似水年华》,是法国传统小说艺术的最后一颗硕果,同时它也是意识流类文学作品的开端。小说开卷,“我”从床上醒来,在梦幻般的状态中千思百想集于心头。这时,由于一杯茶和一块点心的触发,使“我”回忆起小时候在姑妈莱奥妮家生活的情景。这不仅引出了叙述者的家庭身世和个人经历,还引出了形形色色的人物事件,整部小说的内容就这样逐步推进开来。
  素材点拨:这则素材非常生动地说明了食物的滋味与文学创作的关系。一块童年时品尝过的小糕点,居然成了一本鸿篇巨制小说的开场中的核心,并在结尾再度重现。“玛德莱娜”这种点心的滋味,在该小说中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而这种感受,也必定能引起我们极大的共鸣,记忆深处的某种滋味,和我们的某段人生时光水乳交融,让我们不断回首、回味。
  素材二:《隨园食单》是清代著名文学家袁枚所写的烹饪学著作。袁枚还是大美食家,被后世学者誉之为“食圣”。《随园食单》是他72岁时写的一部论述烹饪技术和南北菜点的重要著作,该书出版于1792年(乾隆57年),曾多次再版。虽说是“食单”,但它又与单纯的烹饪技法书迥异,身为文学家的袁枚将其写得活色生香,循章法而又摇曳生姿,文笔活脱跳跃,灵动逸出,食单杂记,亦以厨事与人事类比,思想火花扑朔其间,故《随园食单》又可当成一部文学作品来读。
  素材点拨:袁枚身为清代文坛性灵派主将,写诗作文为人均是推崇性灵,标扬自我。中国诗学的一些重要范畴和概念都逃不脱一个“味”字,如滋味、意味、韵味、趣味、体味、兴味和品味等,在袁枚这里,论诗与论味、治味与治诗,在哲学美学精神上也是相通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滋味的追求,不在于穷奢极欲,而在于格调。这对于当今消费主义和物质享乐思想盛行的时代,很有借鉴意义。
  素材三:动画片《麦兜我和我妈妈》中,大表伯受麦太之托暂时照顾麦兜。大表伯很少说话,很闷,连卖的面都只有一种味道。最奇怪的是他摆摊的地方,是些几乎一个人都没有的地方,连苍蝇都好像没见过。在山顶,头顶闪烁的星空,眺望辽远的群山,他给麦兜煮了一碗面:“来这里的人,可能有心事、迷路、很伤心、很烦,如果这时候可以吃到一碗热乎乎的面,闻到一些很熟悉的气味,他们可能会想要回头……每座山都有它自己的声音,每个声音都好听,我很喜欢听土地发出的声音。”
  素材点拨:大表伯让麦兜用心感受山顶星空的静谧,品味一碗荷包蛋面的完美。以至于后来,麦兜走遍天涯海角,都深切怀念那碗面的滋味。一碗面能吃出一份快乐,也能引出一个故事。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手法,由物及人,由人及情。
  【佳作示例】
  麦芽糖的滋味
  上海徐汇区西南位育中学 林文杰
  “叮叮当,叮叮当”,一位老人挑着担子走在街上,他手里小铁锤敲打着铜锣的脆响,伴随着一声高一声低富有节奏的吆喝,响彻整个小巷。
  奶奶和我正在赶往乡下集市的路上,听到那熟悉的锣声就东张西望寻找着那位老人。待到觅得那位老人后,我咽着口水,迫不及待地说道:“来一点!”“好嘞!”那卖糖的老人笑呵呵地放下挑担,从担子里有些泛黄的土布下拿出了用红纸精心包裹的麦芽糖,称了分量,递给了我。我从老人手里接过糖,心里说不出的高兴。麦芽糖啊!这熟悉又陌生的糖!打开红纸,只见琥珀色的麦芽糖在阳光下闪耀着美妙的光泽,清澈透亮,像极了小孩子明亮的眼睛。咬一口,黏软香甜,都黏在牙齿上,嘴一张,白白的牙齿尽被麦芽糖所包裹,无数根糖丝牵连着,含在嘴里,不经意间就化了。麦芽糖馥郁芳香的滋味,仿佛使人置身于田野的麦浪中,和成熟的麦子共同享受着阳光的沐浴。微风吹来,听着麦子传来的沙沙声,闻着麦子淡淡的气息,让人流连忘返。
  我带着深深的满足感,转头看向奶奶。只见奶奶也正沉醉在这美妙的滋味中,她脸上的线条如此柔和,似乎陷入了某种思绪中。“我们小时候,一听到锣声,心里就像猫爪挠一样,蠢蠢欲动。”奶奶缓慢地和我说起那些往事,“有的时候趁父母不在,我们到处找家里不用的铁器,拿去给货郎换糖吃,买回来把它放在罐子里,藏在床底下,就是舍不得一次吃完。直到它长出黑乎乎的毛,我们就用一根筷子把发霉的地方拨开,吃下面没坏的糖,就这样把肚子给吃坏了。”说到这里奶奶不禁笑出了声,脸上居然出现了我许久未曾见过的活力和神采,像是一个聪慧又有些狡黠的少女,被人发现了调皮的丑事,有些羞赧,又有些兴奋。
  “怪不得我小的时候,只要看到麦芽糖,您总会买给我吃。不过,这滋味我确实也很喜欢呢!”我轻声说道。奶奶又叹了口气,说道:“你们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什么都不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很多人早就不稀罕这麦芽糖了吧。可我总觉得,这是天底下最好吃的糖。”
  奶奶的这番话引起了我的深思:在当下这个物质丰沛的时代,人们的感受能力逐渐退化,在吃这件事上,我们往往追求着新奇的食物,而忘记了眼前的寻常美食,来不及细细品尝和珍惜眼前的滋味。就像这眼前的麦芽糖,滋味依然馥郁芬芳,却早已被各种新奇的食物夺取关注。这是多么让人怅惘遗憾的事啊!
  【教师点评】
  作者写作以小见大,从和奶奶一起品尝久违的麦芽糖入手,既描写了品尝眼前美好滋味的快乐,又牵引出对往日滋味和往昔生活的回忆和怀念,揭示了麦芽糖的滋味让祖孙二人魂牵梦萦的情感和精神因素,情真意切,娓娓道来,撩动读者心弦。接着,作者更进一层,引到对现代人观念和态度的反思上。至此,作者很好地挖掘了麦芽糖的滋味背后丰富的情感和理性思考,不失为一篇佳作。
其他文献
《现代汉语词典》最近推出了App版,读者不仅可以方便地通过手机查询纸质版上的有关字词,还能使用纸质版上没有的各种扩展功能,比如由央视主持人提供单字的标准读音、规范的单字书写笔画顺序、组词等查询功能,以及“每日一词”等学习功能,这些比纸质版更具实用价值。  《现代汉语词典》是在中国人中影响最为巨大的语文工具书,时至今日已经出到第7版,凝结了中国几代语文大师的智慧和心血,在读者中一直享有很高的评价。但
在暮云叆叇的一片天的时候,我们总奢求光再亮点儿、云再少些,给予些所需的光芒就足够。于是,便停下来等着,像个耄耋之年的老翁静谧地等着,却遗忘了心中那座引航的灯塔所散发出的耀眼光芒。  松柏细小的树枝间缝隙,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之间,都已被雪绒填满;平静的湖面上浮着一层薄冰,萧瑟的四周,只剩下了寒冷。在这寂静的冬日里,从一栋楼中传出了一段时断时续、时有时无的琴音。  那段琴音终于又一次断了,却许久再未响
【模拟金题】  鲁迅先生在《社戏》结尾处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作家琦君在异乡面对自己酿就的春酒,也发出感慨:“究竟不是地道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正真的家醅呢?”  时光流逝,世事变迁,让我们的生活里有太多的“再也没有”。“再也没有”也许是一份不再拥有的遗憾,也许是一种成长中的美好。“再也没有”里,有对往事的追念,有对现实的感怀,有
近期,一档名为“WISDOM in CHINA”的中国原创节目模式推介会登陆法国戛纳电视节。《国家宝藏》《朗读者》《经典咏流传》《天籁之战》《声临其境》《跨界歌王》《明日之子》《功夫少年》《好久不见》九大中国优秀的原创节目模式,首次集体亮相戛纳春季电视节MIPFormats的主舞台。这也一定程度上预示着,中国综艺节目开始由“买买买”步入原创输出的阶段。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节目模式原创力不足,
恍惚间,暮色降临。  腳下的石子路仍留些许金黄,暮色照在小镇,周围的颜色反而淡了,似一幅泼墨画,隐了绚丽,空留质朴的黑白。不远处,茶香弥漫,那是一间茶馆。走近它,才发现那古墙已被岁月侵蚀得发黄、褪色。但屋内却不同屋外,檀木桌、折叠门、铜茶壶,都是崭新的。  申时,茶馆里无多少人,两三桌茶客,小声地唠嗑。没有喧嚣,没有聒噪,只有那沁人心脾的茶香。茶端上来,青瓷碗嵌着多而杂的花纹。细看,那纹路甚是精致
翻阅那一卷史册,往事皆如过眼云烟,个人命运的波澜与时代的长河交织着,在卷卷青史上浮现。多少人因一个选择成就了一个太平盛世,多少人也因一个选择将万顷繁华毁于一旦,又有多少人追寻心灵之路,选择不负韶华,终筑成一个时代的风骨。  藏北拾莲,唯愿选择追梦  谁蹉跎了谁的流年,谁牵绊了谁的寻觅,又是谁选择放弃一世荣华,执着地寻一个莲花盛开的初世,留给世界一个孤傲决然的背影。  他是雪域的王,是布达拉宫里万人
清晨的阳光晕染了家乡山的那一头,是那般美!好容易来家乡一次,便要好好观赏一番!  家乡早晨的空气是那般清新,让人神清气爽,伸伸懒腰,寻找家乡的声音!  一踏出家门,对面的那个亭子便引起了我的注意。那是一个褐色且带有一丝棕色的亭子,另一边有长长的长廊,站在长廊处,耳畔便传来了老人们的家常话。  “吃饭了没啊?”  “吃了。”  只听安静了一会儿,老人们聊得更开了!“我跟你说啊,我家的小外孙啊,今天一
味道承载着思念,时间冲刷着记忆,而无论如何都冲刷不掉的,则是乡愁。  乡下的天是纯净的。夕阳被流光溢彩的晚霞托起,温和的光从小窗中飘进,投射出一老一少的身影。这幕光景,在曾经的四年里,几乎每个黄昏都能见到。  外婆是个和善慈祥的老人,在乡下过着悠然的生活。田里的农活并不繁重,没事的时候,我总能看到外婆坐在院子里的躺椅上,怀里还抱着一只猫。夕阳西下,外婆微闭着双眼,十分安详。  虽生长在南方,我却如
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泰戈尔  正值三月,草长莺飞。窗外燕雀啁啾,花香扑鼻,可谓美不胜收,而我的心情怎一个愁字了得?  接连几次的考试失利,早已將出发时的那一腔热血与踌躇满志消磨得荡然无存。渐渐地,我也变得麻木起来,似乎我的生活本该如此。  连续下了半个多月的雨,今日终于放晴。无论我再怎么消极,也终不愿负了这大好春光,谁叫人初心不灭呢?  户外又是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天空碧蓝如洗,没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总是有意将自己的两个大拇指捏在手心里,生怕别人看到,因为我的拇指长得很奇怪。不得不承认,我的两个拇指更像脚趾头,只是大点儿。记不清什么时候,小伙伴们开始给我起了外号,叫“脚趾头”。  我在上高中时,利用课余时间到一家百货店打零工,做收银员,有一天,我接待了一位长相甜美的小个子老奶奶,给她结好账,数给她找零时,她突然抓住我的手,用浓重的波兰口音说:“你一定是波兰人!看看你这么漂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