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F-1在生长激素缺乏症中的诊断价值

来源 :医学综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shisan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生长激素缺乏症(GHD)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在山西省儿童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661例矮小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生长激素峰值水平分为GHD组(生长激素峰值<10μg/L,229例)和非GHD组(生长激素峰值≥10μg/L,432例).比较两组IGF-1水平的差异,以及IGF-1取-2SD作为截断值、生长激素峰值分别取5、7、10μg/L作为截断值时,两者诊断GHD的一致性.结果 GHD组身高标准差积分低于非GHD组(P0.05).GHD组IGF-1水平高于均值的占比低于非GHD组[5.7%(13/229)比19.7%(85/432)],GHD组IGF-1水平处于-2SD~均值、低于-2SD的占比高于非GHD组[81.6%(187/229)比73.6%(318/432)、12.7%(29/229)比6.7%(29/432)](P<0.05).生长激素峰值分别取截断值5、7、10μg/L,IGF-1取截断值-2SD时,两者诊断GHD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004、0.004、0.014.结论 IGF-1可以反映体内内源性生长激素的分泌状态,但尚不能完全代替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用于GHD诊断.
其他文献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女性健康.宫腔镜可直视宫腔,临床医师可根据宫腔镜下子宫内膜形态学改变,评估、定位有效的活检区域.宫腔镜下与子宫内膜癌相关的子宫内膜形态学呈现出明显的异质性,因此需要一定的客观标准规范形态学的诊断.根据宫腔镜下子宫内膜形态学特征与病理的相关性建立的子宫内膜癌预测模型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其可提供形态学诊断的客观指标,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与同质性.未来,通过对宫腔镜设施的不断改进,可以提高临床诊断特定子宫内膜病变的能力.
目的 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重症阑尾炎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儿外科收治的177例重症阑尾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术式分为观察组(92例)和对照组(85例).其中,观察组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对照组行开腹阑尾切除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镇痛剂使用率、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应激反应指标(血清皮质醇、心钠素,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炎症反应指标[白细胞介素(IL)-6、IL-8、C反应蛋白(CRP)]、
目的 探讨菟丝子、女贞子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的作用机制.方法 检索GeneCards、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数据库确定PMOP相关靶点,然后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筛选菟丝子、女贞子中活性化学成分和对应靶点,并通过R语言筛选出药物与疾病的共同靶点,构建“药物-候选化合物-靶点-疾病”网络图.使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功能富集分析(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互作网络(PPI),应用Autodock vina进行分析对接,使用R语言对
目的 探讨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E26转录因子-1(Ets-1)检测联合18 F-氟代脱氧葡萄糖(18 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CT(PET/CT)对胃癌术后复发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普外科行手术切除治疗的178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随访截止时间2021年2月,无死亡病例.根据再次手术后病理检查结合临床随访结果分为术后复发组(31例)和术后未复发组(147例).分别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化学发光酶联免疫分
目的 分析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对结肠癌术后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及血清CD3+、CD4+、CD8+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廊坊市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8例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其中,对照组术后应用卡培他滨辅助化疗,每次1250 mg/m2,每日2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奥沙利铂辅助化疗,每次130 mg/m2,每日1次.两组均21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化疗前后的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CD3+
目的 利用2D动作评估系统量化评估早期帕金森病患者的步态特点,获取异常步态参数,并探索左旋多巴类药物对异常步态的改善情况.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8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21例帕金森病患者(修订的Hoehn-Yahr分级≤2.5级)作为帕金森病组,同时选取帕金森病患者健康配偶或同期同年龄段的健康志愿者18例作为对照组,通过智能手机录制受试者行走视频,利用2D动作评估系统分析比较帕金森病关期与健康对照组以及帕金森病关期与开期的运动参数.结果 帕金森病组关期重侧和轻侧步长、重侧摆臂角度
目的 对生姜Zingiberis Rhizoma Recens的丙酮溶解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综合应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各种现代谱学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生姜水部位的丙酮溶解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S,2R,4R)-1-甲基-1,2-二羟基-4-(2-羟基异丙基)-环己烷(1)、脱氢松香酸(2)、staphylionoside D(3)、12α-hydroxyabieta-7,13-abietadien-18-oic acid (4)、sachaloside
目的 采用超滤亲和-液质联用技术(ultra-filtration affinity-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UF-LC-MS)结合体外酶活性实验,筛选药茶两用植物显齿蛇葡萄Ampelopsis grossedentata叶(藤茶)中的酪氨酸酶抑制剂.方法 通过体外酶活实验发现藤茶具有很好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采用UF-LC-MS筛选并鉴定藤茶中1个主要组分对酪氨酸酶的活性具有抑制作用,并鉴定为二氢杨梅素.进一步通过体外荧光光谱、圆二色谱和分子对接技术
目的 研究烟管蓟Cirsium pendulum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正、反相硅胶、葡聚糖凝胶以及半制备液相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烟管蓟中分离得到3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丁香树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1)、络石苷(2)、高车前素-7-O-β-D-葡萄糖醛酸(3)、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4)、stachannin A(5)、顺丁烯二酸二甲酯(6)、绿原酸甲酯(7)、4-O-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8)、高车前苷(9)、假荆芥属苷(1
目的 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Box-Behnken design-response surface method,BBD-RSM)优化延胡索乙素(THP)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纳米粒(THP-PLGA-NPs)处方,并进行体外评价.方法 纳米沉淀法制备THP-PLGA-NPs,以包封率、载药量、多分散系数(polydispersity index,PDI)和粒径大小为评价指标,单因素结合BBD-RSM筛选最优处方,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