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利用临床决策工具预测个体治疗的疗效,以改善急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的患者选择。方法用2个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数据建立多变量回归模型。背景荷兰的16家医院(检测组)和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欧洲的58家医院(验证组)。参与者500例来自荷兰的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的患者(检测组)和260例来自卒中Ⅲ介入治疗试验的颅内闭塞患者(验证组)。主要结局测量首要结局是卒中后90 d改良Rank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临床决策工具预测个体治疗的疗效,以改善急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的患者选择。
方法用2个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数据建立多变量回归模型。
背景荷兰的16家医院(检测组)和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欧洲的58家医院(验证组)。
参与者500例来自荷兰的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的患者(检测组)和260例来自卒中Ⅲ介入治疗试验的颅内闭塞患者(验证组)。
主要结局测量首要结局是卒中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我们构建了一个有序的逻辑回归模型来预测结局和治疗疗效。在有或无进行动脉内治疗两者,良好功能结局的预测概率(mRS得分0~2)被定义为具有差异。
结果模型中包括了11项基线临床表现和放射学特征。顺序模型外部验证的C统计量为0.69(95%CI为0.64~0.73),良好功能结局预测外部验证的C统计量为0.73(95%CI为0.67~0.79),表示模型具有中等识别能力。结合检测组和验证组,患者的平均预期治疗获益从-2.3%~24.3%不等。预计血管内治疗对在以前亚组分析中未发现治疗效果的个体患者有益,例如那些缺乏或者存在不良侧支循环的患者。
结论该临床决策工具结合了多基线临床和放射学特征,并显示了不同患者之间治疗效果的巨大差异。该工具具有临床意义,因为它有助于区分哪些患者可能从急性缺血性卒中动脉内治疗获益,而哪些患者不会。
临床试验注册clinicaltrials.gov NCT00359424 (IMS Ⅲ) and isrctn.com ISRCTN10888758 (MR CLEAN).(BMJ, 2017, 357. doi: https://doi.org/10.1136/bmj.j1710)
其他文献
结合案例阐述远程会诊和远程带教中需要传送的病历材料可靠、有关数据准确、图像清晰,要求基层医生临床基本功扎实、查体认真。会诊医生和带教医生在远程交流中,应及时注意修正补充基层医生收集病史和体格检查中的不足,结合病例体现缜密的观察思维分析,准确把控诊断治疗方向,从而既有利于患者,又对基层医生基本功的提高提供切实的帮助。
目的调查炎症性肠病患者获取疾病信息的方式和对疾病信息的需求。方法通过自行设计的问卷对2013年5月1日至2016年3月31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炎症性肠病专科门诊初次就诊的376例炎症性肠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炎症性肠病患者的一般资料、就医情况及上网情况。结果收回有效问卷359份,有效回收率95.5%(359/376)。男性226例,女性133例,平均年龄41.8岁,最小14岁,
目的了解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血镁水平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 273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镁水平四分位数分组,其中≤0.79 mmol/L者376例(Q1组),0.80~0.84 mmol/L者296例(Q2组),0.85~0.89 mmol/L者287例(Q3组),≥0.90 mmol/L者3
左心室收缩功能的评估是指导大多数心脏疾病临床决策的基石,是超声心动图应用最广泛的内容之一。了解和掌握超声心动图对左心室收缩功能的评估方法是学习超声心动图技术的基本要求。本文主要从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和局部收缩功能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报道1例盆腔原发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超声表现。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0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收治的100例阴茎体型尿道下裂患儿,根据患儿年龄分成两组,对照组为>1岁,观察组为6个月~1岁,各50例,均予以改良Snodgrass术式完成矫治,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两组尿道下裂患儿在术中出血量、术后离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疼痛情况、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治愈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愈率均较高。但在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浙江省瑞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1例应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A组),37例应用局麻(B组)。A组患者麻醉时间长于B组(P<0.05),麻醉满意度(90%)高于B组(68%)(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均较术
回顾性分析2010—2016年北京潞河医院应用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发生术中/术后出血共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中出血2例、术后出血5例,男性5例、女性2例,年龄30~75岁,平均50.7岁。肾多发结石4例,肾铸型结石2例,输尿管上段结石1例。5例术后出血患者肾动脉造影检查示假性动脉瘤,其中下极动脉分支假性动脉瘤3例,中极动脉分支假性动脉瘤2例,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辅以保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