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超高层写字楼建筑的施工图设计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123123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超高层写字楼建筑的实际情况,配合相关案例,对超高层写字楼建筑的施工图设计进行研究,简单分析超高层写字楼建筑的基本情况,再结合具体超高层写字楼案例,简要分析超高层写字楼建筑的施工图设计,旨在为同类项目提供参考,积极推动超高层写字楼建筑施工图设计合理,满足实际使用需求,积极推动超高层写字楼建筑的功能性和服务性。
  【关键词】超高层;写字楼;建筑;施工图;设计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
  超高层写字楼建筑与传统建筑的差异比较明显,因为超高层建筑写字楼的高度相对较高,所以如果不能确保施工图设计质量,就会给后续的超高层写字楼建筑的施工带来影响,甚至影响超高层写字楼建筑的质量与安全,甚至带来多种隐患,不利于超高层写字楼建筑的应用。基于此,本文对超高层写字楼建筑的施工图设计进行分析,结合实际的工程案例,对设计的要点进行分析,旨在提高超高层写字楼建筑的建设质量,满足实际工程建设所需。
  1、超高层写字楼建筑的简要分析
  1.1超高层建筑
  超高层建筑与传统的高层建筑还不一样,一般情况下,超高层建筑的层数一般在40层以上,高层建筑,一般层数在9~16层,由此可见,超高层建筑的高度要远超高层建筑,因为建筑层数多,楼层高,所以建筑施工的安全系数和施工难度就相对较高,建筑施工并不是像马积木一样,堆上就行,而是要考虑建筑整体的服务年限,考虑建筑的功能性,同时,还要对建筑的服务能力和可靠性进行综合分析,所以超高层建筑的施工难度,就要远超高层建筑。所以,在实际的超高层建筑施工前,必须做好超高层建筑的施工图纸设计,为后续的施工提供参考,积极推动施工品质的提升。
  1.2超高层写字楼建筑
  写字楼主要是用于办公使用,超高层写字楼建筑能有效对空间进行利用,科学合理的利用空间,最大限度的划分空间,实现办公区间的优化,达到办公便利,生活容易的目的。而兼具超高层写字楼建筑是一个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如果某市的超高层写字楼建筑的数量很多,那就说明该市的发达程度也很高。所以将超高层写字楼建筑和城市的发展水平视为正相关的联系,是没有错的。同时,超高层写字楼建筑,不仅能合理利用空间,也能为办公白领提供舒适的办公区间,从而有效提高办公效率,进而促进企业的积极健康发展。
  2、超高层写字楼建筑的工程案例
  本文以某市为例,该市为了满足城市发展需求,为了迎合办公需求,拟进行超高层写字楼建筑的建设。本工程为超高层写字楼建筑,建筑地上69层,地下5层,建筑高度353m建筑面积122km2,为确保施工质量,本工程在实际的设计中,选择钢筋混凝土筒体积钢结构外框架,钢筋混凝土筒体的尺寸为27m×27m,钢结构外框架截面的尺寸为46m×46m。同时,为保证工程施工质量,本工程在实际的施工中,选用一大一小2台动臂式塔吊,结合核心筒的液压爬升模架,有效满足具体施工中,运送混凝土、钢结构等的运送需求,从而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同时,本工程的主楼高度维度310m,标高以上则设置,由桁架组成的塔冠,塔冠最高处高度为43m,为了确保塔冠施工的效率,在实际的施工中,选择爬式塔式起重机,具体的型号为TCR-6055,由这部起重机负责塔冠内部钢结构的吊装工作。另外,在配置4台中、高压变频器施工电梯,用于实现对施工材料和施工人员的运输,从而保证施工的质量。装饰阶段的后期,为保证电梯的合理安排,需要将施工电梯和拥挤电梯进行交替使用,从而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如下表1所示,为本工程的施工措施费组成及指标。
  该表为本工程的施工措施费组成及指标,以此为基础,进行本工程的施工,能够有效地提高施工质量,并且可以保证施工成本合理,满足超高写字楼建筑的建设需求。另外,还要执行有效的施工管理,确保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降低安全隐患,提高施工质量。
  3、超高层写字楼建筑的施工图设计要点
  实际的施工中,为保证后续施工的顺利进行,就需要对施工图进行设计,而施工图是根据已经批准的初步设计文件,对建设项目的各单相工程及建筑群体组成进行详细的设计,绘制施工图、编制工程预算书等工作,都是工程项目后续施工的依据,关系到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
  本工程在后续的施工中,严格遵照初步设计内容,并以此为基础,展开工程设计,旨在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降低安全隐患和质量隐患的发生,另外,也要保证设计人员,做好超高层写字楼建筑的设计,在注意功能的前提下,还要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有效地控制,从而确保超高层写字楼建筑的施工图设计质量,使之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3.1超高层写字楼建筑的地基选址
  地基部分,是超高层写字楼建筑施工的重点,如果地基不稳,超高层建筑的稳定性也得不到保证,就会影响相关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所以,在实际的施工图设计中,要注意对施工图控制,首先要做好地基地选择,只有选对地基,能获取相对较好的设计结果,从而有效提高施后续施工质量。本工程的在地基选择时,综合考量超高层写字楼建筑的作用和意义,所选择在政府规划的新区的,并且想要借助超高层写字楼展示城市的底蕴和风格,所综合对地基进行考虑,最终确认地基位置,在选择地基时,还注意到地层的基本情况,因为本工程的选址不涉及软土地基,所以后续施工中并不需要对软土地基进行设计,从而有效地节省了超高层写字楼建筑的设计图设计难度,确保了超高层写字楼建筑的可靠性和可行性。所选区域的交通便利,为后续的材料运输提供了帮助,同时区域的人员流动相对较大,也保证了超高层写字楼建筑的作用,满足城市的基本需求。
  3.2平面设计
  为了保证超高层写字楼的功能性与可靠性,需要在设计图中,增加平面设计,平面设计一般选用中心对称的方式,如此一来,可以保证楼层整体简洁美观,进而满足实际使用需求,为办公室員工提供轻松便捷的办公环境。本工程在平面设计中,引入双塔式的设计,裙楼选择完全对称的形式,塔楼部分,在的外轮廓上进行处理,从而使得两栋塔楼在对称布局的同时,又存在视觉上的差异。结合差高层写字楼的实际情况,可以发现,写字楼主要是企业和公司提供办公场所,所以写字楼在实际的平面设计中,要注意电梯的价值,因为电梯是运送员工的重要交通工具,所以将电梯作为主要的竖向交通功能设计,并围绕核心筒布置走道和办公空间,注意消防疏散通道设计、交通功能的设计。从而确保平面设计合理,能够满足实际的超高层写字楼建筑的建设需求。也能确保设计图的设计质量。   3.3核心筒及电梯设计
  超高层写字楼建筑的平面设计中,有以核心筒和电梯为中心的设计,所以,还要对核心筒和电梯进行设计,从而确保施工的质量,降低质量隐患。
  核心筒不仅在于核心筒本身就是高层建筑的交通和安全撤退的中心,同时,也在于核心筒在超高层写字楼,还能给排水、电气、暖通等各项工作奠定基础,从而保证超高层写字楼的功能性和可靠性。因为写字楼的面积无法做到100%利用,所以需要对最大的利用程度进行控制,一般情况下,将最大利用程度控制在60%左右,如果想要达到最大的利用程度,就必须要在设计图中,对核心筒进行设计,确保核心筒的设计质量,并能满足建筑工程项目的基本需求。
  核心筒部分施工完成后,则要进行超高层写字楼建筑的电梯设计,因为是超高层写字楼建筑,所以每日的人员流动频率相对较高,所以电梯的作用不可以被忽视。本工程在实际的施工图设计中,也重视了电梯的设计。一般来说,超高层写字楼建筑的电梯设计,主要是选择分段式的设计方式,比如本工程将电梯分为上、中、下三个区间,不同区间在不同电梯等候区,并能实现登梯,从而达到目标楼层,并缩短电梯停靠次数,确保电梯功能,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3.4消防疏散和防火分区设计
  消防疏散的设计范围,相对较高,要保证防火分区设置有效,符合实际,还要保证疏散宽度符合人员通过的需求,同时疏散路径应该保证科学,距离控制在最短的距离,注意排烟、通风、喷淋等的设计,从而满足消防救援的各项要求,确保消防疏散和防火分区设计合理。同时,还要注意对避难层的设计,因为建筑的高度超过100m,就需要在50m的楼层之间设置相应的避难层,本工程设置了6个避难层,避难层是实现消防用水、生活用水、用电的中转,可有效避免资源消耗过大。
  3.5抗风、抗震设计
  施工图的设计中,需要确保超高层写字楼建筑的抗风能力,因为随着建筑的高度增高,建筑所面对的风荷载的也会随着增加,所以需要注意风荷载的控制,降低风等因素给建筑施工带来影响。所以,要合理选择建筑的抗风材料,还要对建筑的风荷载进行控制,从而保证建筑的抗风能力。
  抗震能力,也是超高层写字楼必须考虑的问题,因为建筑的高度较多,所以振动会给超高层写字楼带来较大的影响,所以就需要注意对抗震的控制,选择合适的抗震措施,保证地基地施工质量,进而全面推动超高写字楼建筑的抗震能力。
  结语:
  本文對超高层写字楼建筑的施工图设计进行研究,结合某一具体的工程案例,并以此为基础,对超高层写字楼建筑施工图设计的要点进行阐述,旨在提高超高层写字楼建筑施工图的设计质量,满足实际施工的基本需求,降低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张彬彬.浅析高层建筑施工图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J].商品与质量,2019,000(009):215.
  [2]黄洁净.浅析高层住宅建筑施工图设计中的常见问题[J].建材与装饰,2019,563(02):79-80.
  [3]浅析高层住宅建筑施工图设计中的常见问题[J].建筑技术研究,2019,2(12).
  [4]陈曦.高端写字楼宇经济——未来城市财富的新密码[J].中国房地产业,2018,000(001):23-26.
其他文献
【摘要】智慧城市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以物联网为代表的物质基础网络;基于云计算的信息数字网络;基于智能电网的能源网络。智慧城市的核心是传感器技术、数字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高度融合。利用先进的数字信息化技术打造智慧城市是未来世界各国城市建设发展的方向。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已经进入以人为本、协同发展、高效节能的全新阶段。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完善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和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构建城市数据资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关于美丽乡村的建设与规划也开始越来越为社会所关注。尤其是自“特色小镇”这一概念提出以来,以特色小镇内涵为基础的美丽乡村建设及其规划更是备受关注。为实现美丽乡村的良好建设与规划,本文特以特色小镇的内涵为基础,对其建设规划策略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的分析,可以为特色小镇内涵的充分体现和美丽乡村的良好建设规划提供相应参考。  【关键词】特色小镇;内涵;美丽乡村;建设规
期刊
【摘要】当前在我国建筑行业中广泛利用混凝土结构,因为人们不断提高建筑要求,因此增加了混凝土结构设计难度,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将会出现较多的问题,影响到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本文分析了建筑结构设计中混凝土结构设计工作,结合设计工作中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建议,为建筑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混凝土结构;设计措施 【DOI】10.12334/j.issn.1002-8536.
期刊
【摘要】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城市建设提出新要求。为了优化城市建设,必须科学规划和设计城市发展,全面落实城市规划管理。工业技术的进步及产业的发展,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如果不能及时改善以上状况,则会对人们的正常生活形成深刻影响。而通过规范的落实规划管理有关办法,能精准的分割城市的住宅区与工业区,对各区域进行科学、规范管理,将城市环境治理作为规划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确保城市能健康、持续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感知空间的设计,使参与者在特定空间结构中体验一系列的感知变化,从而引起社会关注空间感知障碍综合症(精神病中的一个症状)这类弱势人群。方法:首先介绍了感知空间设计与行为激活理论,空间感知障碍综合症此类人群对于空间的特殊感知,其次结合了行为激活系统理论和一系列的行为感知实验,探索感知空间设计的可行性。结论:一个关注于特定弱势人群的感知空间设计不仅要有丰富的空间变化,体验,流线,更在于
期刊
【摘要】现如今,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随着经济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超高层建筑不断涌现,为了加强对于超高层建筑设计的研究水平,本文基于实践研究,结合某超高层办公楼建筑,总结了具体的设计方法与设计要点,希望分析能為相关设计人员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超高层;办公楼;建筑设计;要点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  城市化发展过程,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城
期刊
【摘要】本文介绍了高星级酒店建筑的一些设计思路和主要关注面,重点分析了酒店建筑中宾客、服务、物品等流线的设计组织原则:用有序的流线将酒店的复杂功能合理的组织在一起;着重对大堂、餐厅、宴会厅、会议康乐、客房等酒店“前场”空间的使用要求和设计思路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高星级酒店;流线;“前场”;大堂;餐厅;宴会厅;会议;客房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
期刊
【摘要】国土空间规划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完善国土空间规划工作能够实现对我国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从而促进不同地区的土地利用以及经济发展,为国土空间规划的合理运行提供便利。可见,在土地空间规划工作中应用地理信息大数据技术,可提升国土空间的规划质量以及效率,同时也推动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  【关键词】地理信息大数据;国土空间规划;应用研究 【DOI】10.12334/j.issn.
期刊
【摘要】我国信息技术已经和各个行业领域形成有效的结合,不仅在工作上提升了质量,还带动了各个行业的高速发展。其中就包括建筑工程行业,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决定着项目建设的质量,如何利用现代化、信息化的手段提升建筑项目管理的效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为研究背景,对当前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 【DOI
期刊
【摘要】每个地域都因其文化、气候、地形等因素的不同而有其特色的民居,这些民居既是文化的传承,也是时代的记忆。但在当前时代,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传统民居逐渐被认为不合时宜,新建的民居则又没有很好地继承到传统民居的文化特色。本文通过研究地方文化传承下的新型民居,探讨民居与地方文化之间的联系,分析新型民居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够促进地方民居的文化传承。  【关键词】地方文化;新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