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权侵害禁令研究——实体与程序的双重视角

来源 :东方法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jun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法典第997条明确了民事主体享有人格权侵害禁令请求权,该请求权是对人格权请求权的积极实现,属于救济权请求权。人格权侵害禁令兼具实体与程序双重属性,两者不可分割,其制度功能是预防损害的及时救济,而非保全诉讼的临时措施,禁令应当具有既判力。基于禁令救济对效率的特别要求,应建构人格权侵害禁令的“速裁程序”,以诉讼程序的对审和言辞为原则,吸收非讼程序的效率特点,一审终局,兼顾公平与效率。通过对禁令附加期限,缓解程序简化可能导致的不利后果。禁令期限长短的确定,应考量救济利益的大小。同时,将附期限的禁令与行为保全、侵权之诉妥当衔接,在请求权产生竞合时,由当事人选择相应的程序。根据案件紧急程度和复杂程度的不同,设置紧急禁令程序和一般禁令程序。
其他文献
建筑学作为应用型工科门类,其主干课程——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一直都注重学科与产业的融合发展,始终以培养服务社会发展,适应市场变化需求的工程技术人才为准则。基于产教融合的大背景,通过转变建筑设计的教学模式和组织内容,制定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以此转变学生被动式的学习思维,打破传统课程教学边界,建立"产"与"教"相融合的教学应用场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建立学科专业素养,有效衔接市场与用人单位需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自动驾驶是人工智能发展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而实时准确的目标检测与识别是保证自动驾驶汽车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与关键。本文首先回顾自动驾驶和目标检测技术的发展历程,然后综述了YOLO算法在车辆、行人、交通标志、灯光、车道线等目标检测上的应用,同时对比分析了精确性与实时性等性能,最后阐述了自动驾驶目标检测研究领域将要面临的挑战、可能的解决方案和潜在的发展方向。
学位
一、我国食管癌的诊疗现状食管癌居中国恶性肿瘤发病率第六位,死亡率第四位,是我国常发、危害重大的疾病[1]。全球每年新增食管癌患者近50%来自于中国,90%为食管鳞癌[2]。食管癌具有高浸润性和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的特点,早期症状隐匿难以发现,中晚期食管梗阻、病灶浸润和转移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预后。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如手术、化疗、放疗及靶向治疗等已在我国广泛推广,但我国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仅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