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路径探索

来源 :中国高等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211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现代工程训练为例,探讨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和劳动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劳动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路径.劳动教育融入课程教学要明确育人目标,对学生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劳动习惯进行全面培养,形成多学科横向融合的课程内容,打造多层次纵向递进的课程结构.
其他文献
高校善用“大思政课”,应坚持教材系统性与教学针对性相结合、立德树人与立志成才相结合、课程育人与实践育人相结合的原则,用好大资源,整体建构教学问题设计体系和教学话语体系;构建大课堂,创新建设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教学实践新格局;弘扬大情怀,全面提升思政教师综合素养.
“红色基因”中蕴含的精神内涵和独特价值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因和文化资源.要切实提升高校传承弘扬红色基因的实效性,就要坚持目标导向,聚焦问题,靶向施策,构建新时代育人新格局,打造红色品牌,拓展育人阵地,实现学生知情意行契合发展,进而形成高质量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1925年至1937年,华岗为革命和现实需要而开始的学术活动奠定了其一生的学术基础.1937年至1949年,华岗的学术研究逐渐走向成熟,其研究拓展至军事学、社会学、文学等领域,并初步架构自身的学术体系.1949年后,以创办《文史哲》为标志,华岗致力于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宣传和普及.
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要准确把握正确党史观的科学内涵,坚持唯物史观的理论导向,坚持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目标导向,坚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中,构建“同学同研同行同讲”的师生“四同”育人模式,可以有效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协同作用,促进师生之间教与学的良性互动.探索高校思政课师生“四同”育人模式,要在教学资源、保障机制、实践基地、教学评价等方面加强建设,凝聚育人合力.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坚持党对高校全面领导,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制度安排.本文聚焦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演进逻辑与内涵,提出贯彻执行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要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正确处理党委书记与校长关系,明确议事规则和党性原则,保障决策民主和执行效率.
为了加快培养新兴领域工程科技人才,改造升级传统工科专业,主动布局未来战略必争领域,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亟待创新.本文从培养理念、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三个方面构建了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维度,以期探讨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
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是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总目标,要充分认识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的支撑逻辑,深刻理解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的根本任务、动力源泉、主要内容和价值追求,坚持完善体制机制、优化规模结构、提升培养质量、突出服务贡献、扩大国际影响的实践路径.
重庆大学在工商管理专业学术型研究生培养中,形成“立德为先,特色树人”的总体方案,构建起以思政课程为主的公共必修课程、以现有优势学科研究方向为主的专业基础课程、以新兴学科研究方向为主的专业前沿课程、以校内校外优质资源为补充的课程体系,提升了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的成效.
推进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应内化为办学治校的行动自觉.政治自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办学治校的首要遵循,能力自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践行使命的根本要求,学术自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学术治理的动力源泉,情怀自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文化治理的内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