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XFEM的双裂隙岩体冻胀裂纹扩展数值模拟研究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ffee09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冻胀荷载对双裂隙岩体裂纹扩展及贯通机制的影响,文章基于扩展有限元法(extended finite element method,XFEM),分析冻胀力作用下不同岩桥参数双裂隙试样的裂纹扩展特征和破坏形式,探究在冻胀力和侧向卸荷共同作用下双裂隙试样的裂纹扩展贯通规律.结果 表明:基于XFEM的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中的裂纹扩展路径基本吻合,验证了XFEM能够有效地应用于双裂隙岩体的裂纹扩展模拟;非岩桥区冻胀裂纹的扩展方向与预制裂隙走向相同,而岩桥区裂纹的扩展方向受到冻胀应力的影响,裂纹扩展方向偏向于另一条预制裂隙位置;冻胀裂纹的扩展模式受到围压的影响,随着围压增加,侧向卸荷过程中裂纹扩展模式由拉张模式变成拉剪混合模式,裂纹扩展方向也发生偏转.研究方法和结果可为低温裂隙岩体裂纹扩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通过提取纹理特征对纹理图像进行分割是一类重要的纹理分割方法.传统的纹理特征提取通常根据像素邻域的灰度统计来获取,因为纹理具有方向性和尺度差异性,所以用传统方法提取纹理特征分割纹理图像是不准确、不稳定的.文章提出使用结构相似度(structural similarity index,SSIM)分析加噪图像和原始图像的相似性提取纹理结构形态和使用旋转扭曲方法提取边缘信息,然后结合灰度信息并融入水平集进行纹理图像分割.通过对多种类型的复杂纹理图像进行对比实验,将该文提出的方法和已有的一些基于水平集的纹理分割方法
文章基于改进经验小波变换(empirical wavelet transform,EWT)、自然激励技术(natural excitation technique,NExT)及归一化的希尔伯特变换(normalized Hilbert transform,NHT),发展一种超高层建筑的模态参数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使用基于Burg算法的自回归功率谱替代傅里叶频谱划分频谱区间,改进傅里叶频谱分割过程,以此构造经验小波滤波器组,将结构响应信号自适应地分解为一系列固有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
机载设备是新一代卫星着陆系统(GBAS landing system,GLS)在民航中大规模应用的关键,而适航验证是GLS机载设备必须要解决的问题.针对该问题,文章整理分析与GLS机载设备相关的适航验证需求,提出一种符合相关适航验证规范的模拟器设计方案,构建外部环境仿真模型,并开发模拟器软件系统.对CAT I进近导引信号的生成表明所设计的模拟器可实现预期的设计目标.
浸润线埋深是体现坝体稳定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建立三维渗流分析模型,对某尾矿库加高扩容后的渗流场进行模拟分析,得出其正常运行、洪水工况下的渗流场.基于三维渗流分析结果,利用简化毕肖普法进行坝体安全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尾矿库加高扩容后,渗流控制及安全稳定性均满足相关规范规定要求.
齿向修形可以显著改善载荷沿齿宽方向分布不均的现象,从而提高齿轮的传动精度.文章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在珩轮轴向运动过程中不断调整珩轮的附加径向运动量,通过多轴联动的方式对齿轮进行齿向修形加工.首先建立内齿珩轮齿面数学模型求解珩轮齿面方程;根据修形量与附加径向运动量的关系得到修形过程中的附加径向运动量;再根据珩齿修形加工过程中各轴的运动关系和齿轮啮合原理建立工件实际修形齿面数学模型;最后通过算例仿真验证了该修形方法的修形效果.
介绍孟村回族自治县高姚节制闸改建工程建设过程及方法,以期对其他类似工程建设起到借鉴作用.
文章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基于现场监测数据,对某地铁基坑工程发生地下连续墙渗漏事故时和采取有效抢险措施后的情况进行风险等级评估;将基坑工程风险评估因素分为4层,基坑风险等级分为5级,利用隶属函数及层次分析法得出的权重集,综合评估基坑风险状态.结果 表明:该基坑发生渗漏时基坑风险等级为Ⅴ级紧急状态;对基坑采取有效应急抢险措施后,基坑风险等级降至Ⅰ级安全状态.该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评估基坑风险具有直观、动态、可靠的特点.
为获取增稠剂、表面活性剂注入位置对曝气影响范围、污染物时空分布及去除率演化特征的影响,文章开展了二维模型箱曝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曝气修复过程中掺入增稠剂将显著影响曝气影响范围,而掺入表面活性剂后的影响相对不显著;利用增稠剂限制曝气影响范围后将大幅增加土体有效气相饱和度,表面活性剂的掺入将进一步提升有效气相饱和度水平;增稠剂能显著改变污染物迁移路径,增强总去除率,在此基础上,表面活性剂将进一步强化优势迁移路径上的污染物通量,提升污染场地修复效率.
文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对全年12个月的霍山产霍山石斛、铁皮石斛、细茎石斛的甲醇提取物进行分析以建立HPLC指纹图谱,并对3种霍山产石斛茎的HPLC指纹图谱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表明:霍山石斛12个月的茎指纹图谱相似度在0.979~0.999之间,铁皮石斛12个月的茎指纹图谱相似度在0.986~0.999之间,细茎石斛12个月的茎指纹图谱相似度在0.457~0.992之间;3种石斛茎指纹图谱中有17个共有峰,其中1、2、
前坑村岩体和罗村岩体位于福建东北部的迪口地区,侵位于建瓯构造混杂岩中.文章对前坑村岩体的花岗斑岩和罗村岩体的花岗岩进行地质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同位素研究.锆石U-Pb定年显示,花岗斑岩和花岗岩的侵位年龄分别为(140.75±0.92)Ma与(131.70±1.70)Ma,属于燕山晚期岩体.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前坑村岩体与罗村岩体的w(SiO2)、w(Na2 O+K2 O)过高,稀土四分组效应较强,高场强元素富集,Ba、Sr、Ti元素亏损,Eu负异常明显,锆石的饱和温度为730~776℃,这些特征表明其为高分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