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视野下共同富裕的民生舆情焦点及发展动态分析

来源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aiye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浙江省被确定为全国首个创建高质量共同富裕示范区以来,引起了高度关注,社会各界及媒体对“共同富裕的意义”“什么是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标准是什么”“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等诸多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主流媒体、社会化媒体同时发声,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格局,形成一批内涵深刻、富有价值与建设性的成果,充分显示了全社会对共同富裕的关注与期待.但同时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误读与争论,值得重视.
其他文献
纪录片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认识价值和社会价值,它以影像纪实的方式见证着社会变迁和人生百态.困难儿童题材纪录片是纪录片中非常特别的一种类型,它通过影像语言直观真实地反映困境儿童的生活常态及其精神状态.本文通过梳理儿童纪录片的发展脉络,结合近两年备受关注的作品《我不是笨小孩》《棒!少年》,探讨困境儿童题材成为当下纪录片关注对象的意义、影像修辞策略和社会动员功能等问题,以求把握困境儿童题材纪录片创作理念和影像表达的新态势,从中获得新的启示.
在中意建交50周年之际,央视科教频道倾力打造出百集4K高清微纪录片《从长安到罗马》,对比丝绸之路东西两端文明,引发海内外收视热潮.此次纪录片摄制吸纳了中意两国强大的制作团队,并在两国多个头部视听媒体平台同步播出.该片通过五大主题,以“双城记”式的平行视角,精良的画面制作、诗意的独白解说,深入洞察不同文明间的交流、碰撞,激发了两国观众深切的文化共鸣.此次拍摄也是促进中意两国长期对话、交往,增进相互了解的一次重要契机.本文就央视科教频道4K微纪录片《从长安到罗马》的拍摄和传播技巧进行剖析,分析纪录片国际化视野
意境对山水画的表现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山水画创作要求画家不仅要直接描画自然景观,向欣赏者传达自己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感触,而且要表现山水的内在气质,结合自己的写生经验,运用各种技法创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美,最终达到摆脱世俗、追求自然与人类文化和谐统一的艺术境界.这种对意境的探寻正是山水画的灵魂.
无论是中国古典园林还是西方园林,其在产生初期无疑都在勾勒人类的理想境界,传递人们对时空和宇宙的理解.园林是园主人生活的容器,但是仅以容器去定义园林是不够的,园林既是一个空间概念,也是一个时间概念,是时间和空间的相互隐喻.
乡村兴则国家兴.在共同富裕的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是必经之路.景宁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也是“三个走在前列”光荣使命的赋予地,近年来努力在浙江建设“重要窗口”进程中发挥民族自治县的独特作用.本文以景宁“畲寨东弄·石榴籽家园”的规划与实践为研究案例,探讨新媒体如何助力石榴籽家园的建设和发展,将乡村振兴与民族工作深度融合,努力为打造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新样板,最终实现民族地区共同富裕贡献舆论力量.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量国际著名博物馆陆续开辟了专门的韩国展厅,改变了启蒙时代以来博物馆对地理和人类文明的展示框架,从而象征性地建构了民族国家的“文化形象”.韩国支持创建专门展厅,强调和中国、日本艺术传统的区别,同时推广韩国艺术史观,反映了建立民族文化身份的国家文化政策.
中国传统绘画在中华民族独特的地理文化背景和审美趣味之下形成了风格迥异的空间表现形式.在“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下,中国传统绘画以虚实结合的艺术法则表现出充满流动性的意象空间.艺术家对现实空间的认知经过“神思”的作用形成胸中的审美意象,最后落实到画面空间,这恰如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的创作过程.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现阶段发展不可忽视的问题,为老年人谋福祉、提升他们的精神文化满意度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议题,媒体在其中或起到关键作用.本文主要从老年群体的媒体使用出发,探讨媒体在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层面需求时的导向作用,并讨论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在此间的不同影响.
在开展古建筑外檐彩画保护工作的进程中,技术人员要始终秉持严谨的态度,且要具备高超的技术,如此才能最大化地实现对古建筑外檐彩画的保护和传承,从而让更多人看到古建筑外檐彩画,通过文物回看历史的风貌.基于此,本文对古建筑外檐彩画保护工作的开展问题、开展策略与技术应用方法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论证,探讨如何开展古建筑外檐彩画保护与修复工作.
花鸟画是以花、鸟、虫、鱼等为描绘对象的画,有托物言志、借物抒怀的作用,这里的物是指物象,它不同于自然界里真实存在的客观物象,是代入创作者主观情感的产物,是含意的象,故在文学和绘画作品中也被称为意象.花鸟画的创作者借助特定的意象表达自己的志趣:有些创作者在构思过程中通过诗意化的设计经营位置,选取物象;有些创作者则通过题画诗的方式进一步升华画面的意境.因为文化的含蓄和内敛,这些被人格化的物象才由此诞生,它们承载着创作者的情感,赋予作品以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