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介绍郎溪县水稻栽培结构特点,分析其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生产实际,提出应对措施,以为郎溪县水稻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稻;栽培结构;问题;对策;安徽郎溪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4-0050-02
郎溪县水稻常年种植面积在2.64万hm2左右,其中:中稻1.87万hm2,单晚0.69万hm2,双季晚稻0.08万hm2。中、双晚稻杂交稻100%,常规粳、糯稻占26.3%;杂交稻全为两系杂交稻。全县水稻平均单产6 360 kg/hm2左右,产量16.79万t,比全宣城平均产量略低。
1 栽培结构特点
1.1 品种结构复杂
按收获季节分:一季中稻、单季晚稻、双季晚稻;按品种类型分:籼稻、粳稻、糯稻; 按种子类型分:三系杂交稻、两系杂交稻、常规稻。
1.2 播种时间复杂
全县水稻播种4月底开始,6月中下旬结束;一季稻自4月底至5月上中旬陆续都有播种。大部分4月下旬至5月上旬,单季晚稻区在5月中上旬至6月上旬小麦、油菜收获后播种。
1.3 种植方式复杂
种植方式包括人工移栽、直播、抛秧和机插秧。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种子市场多、乱、杂的现象仍然存在
由于农资市场的放开,经营渠道的拓宽,经营者之间的竞争加剧,一些经营者为确保自身优势,获取最大利益,利用农民致富心切又不懂品种特性的特点,置农民利益于不顾,对一些品种进行大量虚假宣传和炒作,未审先推、不合区域、表里不一、虚假宣传和不注意品种缺陷等违法违规推广,种子市场多、乱、杂的现象仍然存在[1-2]。
2.2 播种期不当,抽穗扬花期易遭遇高温热害
郎溪县7月20日至8月10日为每年高温时段,常出现连续多天35 ℃以上高温,因此这个时段抽穗扬花的水稻结实率(高温热害)及千粒重(高温逼熟)常会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以致严重影响产量,如2003、2006、2012、2013年。
2.3 秧田播量大,秧苗素质差
秧田面积一般过小,秧田与本田比过大,秧田播量过大,秧苗素质差。俗话说“秧好一半谷”,秧苗素质差是影响产量因素之一。
2.4 基本苗不足是普遍现象
杂交稻与常规稻相比,最显著特性是根系发达,分蘖优势强,稀植栽培,可以充分发挥杂交水稻的分蘖优势。但近几年来,生产上由于受人工栽植成本高、农民传统观念和管理水平影响,普遍存在过度稀植,大多栽植密度不超过15万株/hm2,有的甚至只有10.5万~12.0万株/hm2,造成基本苗不足,最终导致有效穗不足,从而影响产量,已成为影响杂交水稻产量提高的重要因素。
2.5 管理滞后,影响穗粒数和结实率
长期灌(深)水:秧苗素质差,低位分蘖少,迟发高位及无效分蘖增多,穗粒数减少,后期偏施氮肥:贪青迟熟,田间封闭,通风透光差,病虫危害加重(纹枯病、稻瘟病、稻飞虱等)。烤田不及时,大多烤田时间在栽后1个月以上,无效分蘖增多,成穗低,同时烤田推迟也影响水稻幼穗分化,影响结实率。
2.6 后期倒伏严重影响水稻产量
客观因素上,郎溪县每年7—9月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台风、强降雨、洪涝灾害等自然灾害频繁。人为因素有品种选择不当(植株偏高,茎秆弹性差,烤田不及时第一、二节间长);管理不当:长期灌(深)水、氮肥过重、氮肥施用过量(通风透光差,飞虱、纹枯病重发等)。
2.7 水稻病害影响产量和品质
当前,郎溪县螟虫危害,大多数农民已很重视,防治效果很不错,但恶苗病、纹枯病、病毒病(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南方黑条矮缩病)、稻瘟病(穗颈瘟)、稻曲病等病害因其发病不易察觉,病害发生后不能及时防治或防治过晚,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3]。
3 对策
3.1 科学选择品种
一是注意品种的合法性,即是否通过国审或省审,是否是正规公司生产等;二是注意品种的适应性。尤其是否有缺陷,如高感稻瘟病、稻曲病、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南方黑条矮缩病,不耐高温热害等。因为有些品种因气候条件适宜等以上缺陷未表现出来,一旦气候异常,损失惨重;三是注意种子质量,主要是种子净度、水分、发芽率(色泽、芽谷)和品种纯度。四是不要盲目相信广告宣传,理性认识品种产量潜力。
3.2 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确定适宜播种期
结合郎溪县的气候特点,为避开7月20日至8月15日高温易发时段,将抽穗扬花期安排在8月中下旬(盛花期8月20—25日),可以有效预防或减轻高温热害对水稻生产的危害。
杂交中籼全生育期在130~135 d,在郎溪县适宜的播种期为5月5—15日。全生育期135~140 d的适宜播种期为5月1—10日,全生育期140 d以上的可适当提前至4月27日左右,中粳一般可以尽早播种,播期不受高温热害的影响,若播期过迟只影响后茬播种。
3.3 增大秧田面积
杂交中籼秧田与本田比为1∶10~15,秧田的播量为:中粳秧田与本田比为1∶15~20,双晚秧田与本田的比例为1∶15~20。
3.4 适当增加密度,保证基本苗,是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适宜的栽培密度应为(16.5~19.8)cm×26.4 cm,插足18.75万~22.50万穴/hm2,要求基本茎蘖苗在90万个/hm2以上,有效穗不少于240万穗/hm2。
3.5 加强早期管理,争取早发分蘖成穗
一是早期水管:“浅水勤灌,干湿交替”。二是早期肥管:苗期“少吃多餐”(断奶肥、分蘖肥、送嫁肥)、重施底肥、早施分蘖肥(栽后5~6 d)、有效分蘖临界期后少施或不施肥[4-5]。三是适期适度烤田:总茎蘖苗数达到预期穗数的80%时开始烤田,多次轻烤(白根外露,脚踩不陷脚)的方法。
3.6 合理选择品种,注意早期管理,预防后期倒伏
一是注意选择抗倒伏品种。二是注意早期水管:干干湿湿,通气发根;三是注意早期肥管:重施底肥、早施追肥、适增磷钾肥,后期不(少)施肥。四是注意防治病虫害,如纹枯病、稻飞虱等。
3.7 加强科技宣传,重视病害预防,减轻损失
重视虫害,忽视病害,防(治)虫不防病导致“病害成灾”在郎溪县农民中已成普遍现象,病害已成为影响郎溪县水稻生产的重要因素[6]。因此,要积极做好病虫害防治,并从育秧开始。泡稻种时用药剂浸种,预防恶苗病、稻瘟病等病害,秧田采购员用无纺布覆盖或销期播种以预防飞虱传播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南方黑条矮缩病等病毒病,破口前10~15 d单独进行穗颈瘟、稻曲病防治,破口后结合螟虫、飞虱防治再防治穗颈瘟、稻曲病。
4 参考文献
[1] 李学文,王盛,杨学忠.滦南县水稻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6):102-103,105.
[2] 兰陆寿.宣城市水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14):88-89.
[3] 张培江,付强,李霞红,等.安徽省直播和机插水稻生产存在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2(10):5820-5823,5826.
[4] 商全玉.黑河市水稻生产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种业,2013(7):27-28.
[5] 秦立刚.江南山丘区水稻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18):219,221.
[6] 魏东,陈定伟,周发瑞,等.达州市水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种子世界,2004(2):30-32.
关键词 水稻;栽培结构;问题;对策;安徽郎溪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4-0050-02
郎溪县水稻常年种植面积在2.64万hm2左右,其中:中稻1.87万hm2,单晚0.69万hm2,双季晚稻0.08万hm2。中、双晚稻杂交稻100%,常规粳、糯稻占26.3%;杂交稻全为两系杂交稻。全县水稻平均单产6 360 kg/hm2左右,产量16.79万t,比全宣城平均产量略低。
1 栽培结构特点
1.1 品种结构复杂
按收获季节分:一季中稻、单季晚稻、双季晚稻;按品种类型分:籼稻、粳稻、糯稻; 按种子类型分:三系杂交稻、两系杂交稻、常规稻。
1.2 播种时间复杂
全县水稻播种4月底开始,6月中下旬结束;一季稻自4月底至5月上中旬陆续都有播种。大部分4月下旬至5月上旬,单季晚稻区在5月中上旬至6月上旬小麦、油菜收获后播种。
1.3 种植方式复杂
种植方式包括人工移栽、直播、抛秧和机插秧。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种子市场多、乱、杂的现象仍然存在
由于农资市场的放开,经营渠道的拓宽,经营者之间的竞争加剧,一些经营者为确保自身优势,获取最大利益,利用农民致富心切又不懂品种特性的特点,置农民利益于不顾,对一些品种进行大量虚假宣传和炒作,未审先推、不合区域、表里不一、虚假宣传和不注意品种缺陷等违法违规推广,种子市场多、乱、杂的现象仍然存在[1-2]。
2.2 播种期不当,抽穗扬花期易遭遇高温热害
郎溪县7月20日至8月10日为每年高温时段,常出现连续多天35 ℃以上高温,因此这个时段抽穗扬花的水稻结实率(高温热害)及千粒重(高温逼熟)常会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以致严重影响产量,如2003、2006、2012、2013年。
2.3 秧田播量大,秧苗素质差
秧田面积一般过小,秧田与本田比过大,秧田播量过大,秧苗素质差。俗话说“秧好一半谷”,秧苗素质差是影响产量因素之一。
2.4 基本苗不足是普遍现象
杂交稻与常规稻相比,最显著特性是根系发达,分蘖优势强,稀植栽培,可以充分发挥杂交水稻的分蘖优势。但近几年来,生产上由于受人工栽植成本高、农民传统观念和管理水平影响,普遍存在过度稀植,大多栽植密度不超过15万株/hm2,有的甚至只有10.5万~12.0万株/hm2,造成基本苗不足,最终导致有效穗不足,从而影响产量,已成为影响杂交水稻产量提高的重要因素。
2.5 管理滞后,影响穗粒数和结实率
长期灌(深)水:秧苗素质差,低位分蘖少,迟发高位及无效分蘖增多,穗粒数减少,后期偏施氮肥:贪青迟熟,田间封闭,通风透光差,病虫危害加重(纹枯病、稻瘟病、稻飞虱等)。烤田不及时,大多烤田时间在栽后1个月以上,无效分蘖增多,成穗低,同时烤田推迟也影响水稻幼穗分化,影响结实率。
2.6 后期倒伏严重影响水稻产量
客观因素上,郎溪县每年7—9月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台风、强降雨、洪涝灾害等自然灾害频繁。人为因素有品种选择不当(植株偏高,茎秆弹性差,烤田不及时第一、二节间长);管理不当:长期灌(深)水、氮肥过重、氮肥施用过量(通风透光差,飞虱、纹枯病重发等)。
2.7 水稻病害影响产量和品质
当前,郎溪县螟虫危害,大多数农民已很重视,防治效果很不错,但恶苗病、纹枯病、病毒病(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南方黑条矮缩病)、稻瘟病(穗颈瘟)、稻曲病等病害因其发病不易察觉,病害发生后不能及时防治或防治过晚,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3]。
3 对策
3.1 科学选择品种
一是注意品种的合法性,即是否通过国审或省审,是否是正规公司生产等;二是注意品种的适应性。尤其是否有缺陷,如高感稻瘟病、稻曲病、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南方黑条矮缩病,不耐高温热害等。因为有些品种因气候条件适宜等以上缺陷未表现出来,一旦气候异常,损失惨重;三是注意种子质量,主要是种子净度、水分、发芽率(色泽、芽谷)和品种纯度。四是不要盲目相信广告宣传,理性认识品种产量潜力。
3.2 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确定适宜播种期
结合郎溪县的气候特点,为避开7月20日至8月15日高温易发时段,将抽穗扬花期安排在8月中下旬(盛花期8月20—25日),可以有效预防或减轻高温热害对水稻生产的危害。
杂交中籼全生育期在130~135 d,在郎溪县适宜的播种期为5月5—15日。全生育期135~140 d的适宜播种期为5月1—10日,全生育期140 d以上的可适当提前至4月27日左右,中粳一般可以尽早播种,播期不受高温热害的影响,若播期过迟只影响后茬播种。
3.3 增大秧田面积
杂交中籼秧田与本田比为1∶10~15,秧田的播量为:中粳秧田与本田比为1∶15~20,双晚秧田与本田的比例为1∶15~20。
3.4 适当增加密度,保证基本苗,是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适宜的栽培密度应为(16.5~19.8)cm×26.4 cm,插足18.75万~22.50万穴/hm2,要求基本茎蘖苗在90万个/hm2以上,有效穗不少于240万穗/hm2。
3.5 加强早期管理,争取早发分蘖成穗
一是早期水管:“浅水勤灌,干湿交替”。二是早期肥管:苗期“少吃多餐”(断奶肥、分蘖肥、送嫁肥)、重施底肥、早施分蘖肥(栽后5~6 d)、有效分蘖临界期后少施或不施肥[4-5]。三是适期适度烤田:总茎蘖苗数达到预期穗数的80%时开始烤田,多次轻烤(白根外露,脚踩不陷脚)的方法。
3.6 合理选择品种,注意早期管理,预防后期倒伏
一是注意选择抗倒伏品种。二是注意早期水管:干干湿湿,通气发根;三是注意早期肥管:重施底肥、早施追肥、适增磷钾肥,后期不(少)施肥。四是注意防治病虫害,如纹枯病、稻飞虱等。
3.7 加强科技宣传,重视病害预防,减轻损失
重视虫害,忽视病害,防(治)虫不防病导致“病害成灾”在郎溪县农民中已成普遍现象,病害已成为影响郎溪县水稻生产的重要因素[6]。因此,要积极做好病虫害防治,并从育秧开始。泡稻种时用药剂浸种,预防恶苗病、稻瘟病等病害,秧田采购员用无纺布覆盖或销期播种以预防飞虱传播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南方黑条矮缩病等病毒病,破口前10~15 d单独进行穗颈瘟、稻曲病防治,破口后结合螟虫、飞虱防治再防治穗颈瘟、稻曲病。
4 参考文献
[1] 李学文,王盛,杨学忠.滦南县水稻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6):102-103,105.
[2] 兰陆寿.宣城市水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14):88-89.
[3] 张培江,付强,李霞红,等.安徽省直播和机插水稻生产存在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2(10):5820-5823,5826.
[4] 商全玉.黑河市水稻生产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种业,2013(7):27-28.
[5] 秦立刚.江南山丘区水稻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18):219,221.
[6] 魏东,陈定伟,周发瑞,等.达州市水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种子世界,2004(2):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