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奇兵》

来源 :广东教学报·初中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ich_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介绍】
  张之路,著名作家、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影家协会儿童电影委员会会长。国际安徒生奖提名奖获得者,中国安徒生奖获得者。著有长篇小说《霹雳贝贝》《第三军团》《非法智慧》等。作品曾获中国图书奖一等奖、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宋庆龄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奖等。
  【作品简介】
  中文系毕业生桑南时常在梦中梦见一位美丽的女孩,为了寻找她,桑南来到千雯图书馆工作。某天夜里,他变成一个极其小的小人儿,去到了神奇的汉字世界,也遇见他前世的恋人——莫千雯,以及仇家顾元谋。为了正义,桑南带着汉字奇兵与恶敌展开了一系列的斗争……最后,回到现实,桑南在千雯图书馆与前世恋人莫千雯相遇……
  【推荐词】
  当百年轮回的恋人在书中相遇,围绕着中华的汉字,人与字之间将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彼此深爱的恋人不幸错过,一路兜兜转转、历经波折,终于在三百年后相遇于汉字的世界,但杨天飒却失去了记忆,成为现代生活的桑南,二人还能修成正果吗?在汉字的世界里,莫千雯与杨天飒演绎了一场忠贞不渝的爱情。中华汉字的形成、发展、演变,也在这残酷的战火与纯美的爱情中也被展现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汉字奇兵》就是文学创作与中华文化的完美结合!
  【作品赏析】
  片段一
  桑南本想说,大家起来和他们斗呀!但话到嘴边,桑南停住了。当个慷慨就义的战士容易,但是打败“饕”“餮”带领的军队和成千上万的奴隶那是无论如何办不到的。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雯”忽然站到山坡上举起手臂:“谁也不能动!他是神!”
  他是神——
  所有的字都呆住了。
  “你们仔细看看他的容貌,他和我们不一样。他有七窍,他的双眼能看上下三千年,他的双耳能听十万八千里,他的鼻子能够闻到所有的生灵,他的嘴能够唱出天上的歌声……”【批注1:本句话是语言描写,“雯”利用桑南与字的不同点,将他虚构成人们心中所敬仰的神,使奴隶们听从桑南的指挥。突出了“雯”机智、聪慧的特点。桑南真的能完美地利用“雯”帮助他增加的“光环”去打败“饕”“餮”的军队吗?】
  原野上寂静极了,只能听到呼呼的风声。
  桑南愣了一下,但他马上就回过神来,他一定要利用好“雯”给他创造的机会。
  双方就这样僵持着,很快又有两个骑着马的军官冲到桑南跟前。
  奴隶们呆呆地看着眼前的阵势,满脸的茫然。
  桑南看着眼前的局面。如果就以螞蚁奇兵的力量对付那几个军官,胜利的可能性基本为零,可是眼前这些奴隶如果被唤醒,也参加到反抗的行列中来,那力量就可以翻江倒海。于是桑南大声喊道:“你们的纣王马上就要完蛋了,他将是中国商朝最后一个国王!他穷奢极欲、为所欲为,他喜淫乐、性残忍、刚愎自用。他‘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狂欢滥饮。他为了不让人民说话,创造了种种惨无人道的严酷刑法,令人发指。他的罪恶就是倾尽黄河之水也难以洗刷!”【批注2:桑南将商纣王暴虐、昏庸无能,以及商朝最后的下场一一讲述给奴隶们听,用事实说明商纣王的罪恶,鼓动人们奋起反抗。点出了一个王朝的统治,要体恤人民,以民为本,因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你们知道自己要去哪里吗?”桑南大声发问。
  所有的金文字低声答道:“呜——”
  “这个坏国王现在正在朝歌,就是你们要去的地方。他修了一座长三里、高百丈的鹿台,专门堆积搜刮来的无数财宝。他荒淫无度,搞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把你们押去就是为了祭祀之用!”
  “啊呜——”
  那声音就像一片滚雷在原野上隆隆而过。
  “饕”“餮”挥舞着鞭子大声喝道:“你这是妖言惑众,我们现在就要割下你的舌头!”
  桑南不由得哆嗦了一下。他忽然看到,“爽”带领的十二个蚂蚁奇兵紧紧地把他围在中间,“雯”和“朵”也在其中,这让他很受鼓舞。更让他感动的是那些铜色的奴隶也拥在蚂蚁奇兵的周围,“饕”和“餮”的皮鞭打在他们的头上、身上,他们也不离开。【批注3:蚂蚁骑兵们体型虽小,却勇敢、无畏,他们的举动深深触动了桑南,也给了他力量和勇气。】桑南大为震惊,勇气倍增。
  他接着说:“对纣王的倒行逆施,许多大臣都忠言劝告,结果多数遭到残害,就连他的叔父比干也因劝说他而被剖腹挖心。纣王的所作所为真是天怒人怨……”
  “可是我们有什么办法呢?”奴隶中有人小声说。
  “我现在就告诉你们纣王的下场,周武王现在正带兵联合西北、西南的部落,浩浩荡荡地从镐京出发直捣商都殷。几天以后,战争一开始,商军中不堪压迫的奴隶兵们就纷纷在阵前倒戈,愤然起义。商军顿时大乱,不战而溃,土崩瓦解。”
  桑南换了口气,声音更大了:“那个不可一世的纣王呢?他惊慌失措,逃往鹿台纵火自焚。知道自焚吗?就是自己放火烧死了自己……武王赶到后,在纣王尸体上连射三箭并列举了纣王的罪行后,割下了纣王的脑袋。就这样,纣王完蛋了,商朝近六百年的历史也结束了!”
  整个原野上鸦雀无声,安静得只听得见风声和水声。
  “你是先知吗?”
  “你是神仙吗?”
  奴隶队伍顿时就像开了锅。
  “雯”大声说:“相信他,他就是神!”
  一个奴隶唰的一下跪倒在地上,紧接着后面的奴隶跪倒了一片。
  “饕”和“餮”也愣在了那里,就像中了定身法术。
  桑南声嘶力竭地喊道:“弟兄们,纣王注定了就要自焚在鹿台的摘星楼上。可你们还要跟着这些军官赶路,这是去白白送死呀!他们才有几个人,你们有几百人,几千人!你们不反抗也是一死,反抗没准儿还有一条活路,为什么不反抗呢!”
  奴隶们开始左顾右盼,接着他们便纷纷起来,原野上似乎鼓动起一条激荡的河流。【批注4:本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原野上的奴隶们比喻成激荡的河流,体现了奴隶们人数多而广的特点,也表现了他们想获得自由的心理,也说明了桑南的话对他们产生了影响。】   “饕”忽地拔出了宝剑大声说:“谁敢造反,就地正法!”
  四个军官扬起皮鞭,抽打着跟前的奴隶:“快走!谁停:就砍谁的头!”
  桑南的心紧张极了。看到队伍没有动,他的心里有了数,顿时燃起了胜利的希望:“动手啊!现在不动,更待何时?把他们拉下马!”桑南振臂高呼。【批注5:语言描写与动作描写结合,凸显出了桑南此时兴奋的表现,激昂的语言激发了奴隶们反抗的心理,为下文桑南的成功作了铺垫。接下来桑南能够迎来胜利的曙光吗?】
  话音还没有落地,“爽”和“义”跑到“餮”的身边,各自拉住“餮”的一只胳膊,“餮”在马上大喊大叫,却动弹不得。
  就在这时,奴隶队伍中的“司”大喊起来:“神说得对!兄弟们!现在不动手,更待何时?”
  “司”说着话,带着他周围的几个字扑向了“饕”的马。
  奴隶的队伍瞬时大乱,桑南知道,他们成功了。
  (节选自第十五章《铜色奴隶》)
  片段二
  “爽”的队伍来到一座古城前,远远地看见许多字站在古城的城门跟前大叫:“快开城门,让我们进去!”
  “爽”的队伍停了下来。
  围在城门周围的字都是百姓的模样,横不成队,竖不成行,没头设脑、乱乱哄哄,一看那样子没有什么攻打的威力,看神态也是因为战乱而流离失所的难字。桑南凑到眼前仔细观察,只觉得各个字都看着眼熟,但是一个名字也叫不出来。
  就在这时,只见城门楼子上出现了几个字。他们的形状有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每个字的笔画都显得特别长,笔画的疏密、长短也配合得很好,不但笔画整齐,形状也圆鼓嘟嘟的,因此显得匀称柔如,与前面见到的甲骨文和金文都有不同。【批注6:细腻的外貌描写体现了城楼上的字饱满、圆润的特点,展现了小篆文字与众不同的魅力。每当接触到那朴实而富有内涵的文字,我们总会禁不住感叹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
  一个身份像个军官的“宇”俯身对城楼上的三个大字“小篆城”说:“列位大人,怎么办呀?”
  “小篆城”中的“小”答道:“不用客氣,让他们走!”
  “宇”朝下面大声喊话道:“城下的字们听着,经过我们仔细辨认,你们不是我们这个书部落的居民,请你们马上离开!”
  他的话音还未落,城下的难字就叫起来:“怎么不是??长得都差不多,有的叫起来也是一个音,怎么就不是你们这里的??开门吧!”【批注7:其中一个难字的话,说出了大部分难字的心声,与此同时表现了大篆与小篆在形态上相似的特点,为下文“雯”对两种字体的解释作了铺垫。中华民族文化的灿烂渊博一直是我们华夏儿女的骄傲,中华文字也是源远流长的历史中的璀璨明珠。】
  “求求你,开门让我们进去!?我们是同胞呀!”
  桑南看看城下的字与城门楼子上的字,模样的确是差不多,也都是圆乎乎的,不仔细分辨还真觉得与上面的字一模一样。
  “我们是小篆,你们是大篆。”城上的字说。
  桑南看看“雯”。
  “雯”对桑南说:“你看城门上的‘小篆城’三个字,这可能是一本关于小篆的书,里面的字也都是小篆……而眼前这些难字都是大篆。大篆也叫籀文,和金文相近,但略有改变。”
  “还这么复杂?”桑南问。
  “就是呀!?甲骨文和金文里,一个字常有多种写法,后来的人把这些同义但是不同形的字叫异体字。这些字形的大小不一样,线条的粗细也不相同。春秋战国的时候,各国通行的文字字体不一致,也就是说‘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委托丞相李斯实行‘书同文’的政策,用小篆统一了六国的文字。我们看到的城墙上的那些字就是秦朝规定的标准文字——小篆!”
  “这么说,城下的这些字都不是这个书部落的字了?”
  “正是如此!”
  “那么,眼前这些难字就无家可归了吗?”
  “那倒不是,他们不是这个部落的,但是另外一些古书部落中的,只不过他们没有找到家就是了。”
  城外的难字还在大声地吵闹,有的甚至坐在地上哭泣起来。
  就在这时,城门突然开了,一队小篆方队的士兵威武地走了出来。这些小篆体的字很奇怪,他们都是红颜色的……
  (节选自第二十一章《小篆之城》)
  【读书感悟】
  中国的文字,最初如月,如日,如人,如物,仿佛是一个个神秘而特殊的图腾。它们在石壁上尽情地歌唱;在铜鼎上愉快地舞蹈;在丝帛上缠绵地交织。中国的文字在中华历史上正演绎着属于它们自己的独角戏……
  《汉字奇兵》这本书,书写了中华字史的悠久与中国文字的多姿多彩。作者将每一个中国文字刻画得栩栩如生,细致地展现出了中国文字的别具一格,以及中华文明独特的魅力。热爱阅读的你,快去这本书领略中国文字的与众不同吧!
  (荐评人:深圳市宝安中学(集团)第二外国语学校宋赵静,指导老师:王炎炎)
其他文献
编辑手记  歌德曾說,没有什么比艺术更能让人逃离世界,可也没有什么比艺术更能与世界相联系。文学作为艺术的一种,就是通过文字建构成文章,是作家心灵的独特表达。在作家眼里,处处可闻的鸟语花香里有文学,满眼望去的宜人景色中有文学,生老病死、春去冬来中皆有文学。  文学是孤独的,只有孤独与潜心,才能让作品独一无二;文学又不是孤独的,因为万千的读者可以与之产生无数的共鸣。本期摘录的几篇文章,期待你对孤独、对
人生是一道菜,需要合眼的外观、适当的调料和新鲜的食材。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所关注的颜值、机遇、学识恰好体现了人生的这道佳肴的三大要素。  颜值是我们对人的第一印象。就像一道菜上桌时,靓丽的外观能让人垂涎欲滴。颜值包括一个人的长相、着装等。一个长得不错,衣着整洁大方的人会给人一个好的印象。我们看人也总是先看颜值,好看的忍不住会多看几眼,颜值决定着我们的“眼缘”。就像一道菜要先看菜的品相,如果品相
摘要:本文以《西游记》的教学实践,提出“名著越读”概念,意在引导学生进行较高层次的阅读,尝试将文本解读的个性化阅读方式引入名著教学。  关键词:文本解读;名著教学;读书方法指导  2015年起,笔者就探索将文本解读的方法运用到名著阅读教学中,逐步形成了激发兴趣、指导方法、分享收获的名著阅读教学流程,引领学生由阅读这本名著跨越到阅读同类名著。  下面笔者以《你所不知道的西游》为例,结合自己的经验与反
金秋九月,吹着那阵阵凉风,几片树叶飘落了。秋天的幕布被悄悄拉开,而向台上走来的,是一位端庄、沉稳的女子——秋姑娘。  校园的篮球场上,散落着星星点点的落叶。他们身着一件绿里带黄、黄里透红的五彩外衣。那颜色,像是秋姑娘用鲜艳的颜料画的;那画面,如同一幅名家的传世画作。秋姑娘轻轻一吹,树上的几片落叶又在你不知道的时候飘落了。他们在风中翩翩起舞,展现着自己婀娜的舞姿,他们一会儿转身,一会儿飞速地翻跟头,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南方小城便这样悄然入冬了。清晨的闹铃根本无法让人挪窝,穿上三层厚衣的我仍然被冷到怀疑人生。   与昔时无异,我又踏上了征程。   试图努力打开双眼以看清眼前的路,而在街巷里恣意奔跑的北风却刮得我生疼,只得半眯着眼,小步小步地往前挪动。   于是便这样走的吧,昨夜街角两边眩目的霓虹灯早已熄去,取而代之是路口转角早餐店的热气腾腾。泛黄的灯光漾着别样的暖意,轻轻飘飘地在路面上泼
摘要:初中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定位应该是在学生完整阅读整本书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从宏观、微观两方面入手,通过对比梳理、归纳提炼,理性地深读整本书,以此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主题、人物形象和作品风格,为高中的思辨性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理性;对比梳理;归纳提炼   初中语文整本书的阅读教学应该向纵深处发展,追求归纳提炼,深层解读,追求理性的思考。   中考语文试卷名著阅读考题发生了变
霍金经常和母亲说的大多是自己在公园里的见闻,这令霍金的父母很是开心,他们似乎看到了霍金感兴趣的东西。“那你在公园里看到了什么呢?”“很神奇的,妈妈!今天放学的时候,下起了小雨,我看到公园的地上出现了好多蚂蚁,它们都举着一些树叶或是面包屑,排成长长的整齐的队伍,向前方爬去。还有,蜻蜓就在它们上面飞过,飞得很低很低,我好像一伸手就能抓住它们!”霍金越说越兴奋,这个时候竟然一点都不口吃了。母亲惊奇于儿子
【释义】  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给予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辨析】  “谥”容易误读为yì,也容易与“溢”“隘”搞混。  “溢”从水,指充满后流出来。  “隘”从阜,与地势有关,本义狭小,用作“隘口”“隘谷”等,也引申为心胸狭隘。  【起源与演变】  “谥”,从言,益声。用言论给予褒贬,故从言。《逸周书·谥法解》:“惟周公旦、太公望,开嗣王业,建功于牧之野。终,将葬,乃制谥。”意思是说周公旦
在一间简陋的柴房里,隐隐约约闪现着一点点微弱的亮光。若仔细看,是一枚快要熄灭的灯草,火焰如枯草般,好似微风一过便要熄灭。  无情的寒风如凶兽般呼啸而来。星点般的火焰在如温玉般泛黄的的油面上随风起舞,似舞蝶扑动着火红的舞裙在冬日的黑夜中孤独炫舞。这一刻,似熄灭却又在燃烧的火光正用她微弱的、纤细的身子和刺骨的寒风殊死搏斗着。  风似乎有些累了,停了一会。微弱的灯光不知从哪来的力量,颤抖着,呐喊着,号召
夜暗了下来。  整个天空像是笼罩了一层黑色的帷幕,将本该亮堂的夜空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一点月亮的影子都见不着!碰上这样的中秋节,看样子赏月的愿望要落空了。  好在妈妈提前安排了饭局,跟许久不见的亲友吃了个团圆饭,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如今回到楼下停车,妈妈还津津有味地回味着刚刚聚会的场景呢!  我提着一袋水果推开车门,正打算往楼上走,却瞥见一个熟悉的身影——这不是王婆婆吗?只见她身穿一套褐色茶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