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职业学校要搞好校企合作,至少要做好四方面的工作:一要改革课程模式,二要强化订单培养,三要完善职业培训功能,四要引企入校。
关键词:校企合作 改革课程体系 强化订单培养 完善职业培训功能 全真育人
在职业教育发展目标中,有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它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生命线——校企合作。学校的制度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建设、专业建设、校园文化建设都因有了它,才有了灵魂。追求高水平、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既是职业学校当前的迫切需要,也是学校发展的长期追求。
笔者认为,职业学校的校企合作工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抓紧抓好。
一、改革课程模式,开放体系
为了培养既符合企业需求,又适应岗位的合格技能人才,职业学校必须不断探索,全面进行教学改革。目前多数职业学校推崇的是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工学一体的课程体现了以下特点。
一是传统课程强调的是理论知识系统化,一体化课程强调工作过程系统化。
二是传统课程强调的是对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一体化课程注重的是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
三是传统课程注重对间接经验的学习,教材由课程专家编写;一体化课程注重的是对直接经验的体验和学习,教材内容的选取来自于企业实践。
四是传统的课程按文化课、专业基础、专业课分段进行,一体化课程是全程的实践性课程。
五是传统课程以教师传授为主,学生是被动的学习,一体化课程以学生活动为主,强调学生中心和主体地位,特点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六是传统课程采用的是以单一学科的考试形式评价学生,一体化课程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形成性特点,强调学生的自我发展和提高。
七是傳统课程的教师是学科型的教师,一体化课程的师资要求是“双师型、一体化”的师资队伍。
全新课程体系的建设必将培养出综合职业能力更强,更受企业欢迎的技能人才。新课程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课程的开放性。这就为企业得到更实用的人才带来了机遇。学校随时可以按用人单位的要求更换或添加教学模块,以满足不同企业对人才的差异需求。
二、强化订单培养,形式多样,方法灵活
订单培养近年来体现出了更强的生命力。究其原因,一是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导致企业从未来人才需要出发,储备人才;二是有远见的企业领导层充分认识到技能人才素质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要与优势职业学校合作,并亲自参与;三是新技术新产品的出现,使职业学校培养人才与企业需要出现很大的错位,企业只好主动与职业学校合作,借助优势职校培养新型人才;四是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特别是优势学校培养人才的能力不断增强。近年来,许多校企之间开展了订单培养合作,取得很好的效果。事实证明,订单培养是校企合作联手培养优秀人才的最好办法。学校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力争培养出订单企业最需要的人才。
由于我国技能人才非常短缺,近两年毕业生就业水平大幅提升,就业推荐已不是问题,订单合作的重点应由就业推荐向创新办学模式、深化校企合作,提高育人质量的目标转变。可以采取相对灵活的合作模式。既可实行大规模连年冠名培训的方式,也可实行小班制特殊人才的培养;既可实行企业全面接纳就业的合作,也可实行局部优先录用的合作;既可全部在学校实施培养,也可由校企双方分配学制,共同培养;既可培养应届毕业生到企业工作,也可对企业在职员工进行素质提升培训。
三、完善职业培训功能,面向人人,服务社会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终生学习成为了全社会的共识,技能人才这个群体终生学习的思想正在加强。企业对技术工人终生学习、终生发展给予的关注被逐渐提升,这对于一个工业化进程飞速发展的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从小的方面讲,能够影响企业未来发展的竞争力,从大的方面讲,将使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充满后劲,因此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在职员工的培训工作。张德江副总理指出:我国的社会培训工作在“十二五”期间将发生重大改变,即从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向同时就业一人、培训一人转化,这就从根本上扩大了培训的范围,实现了培训工作由服务于就业向服务于劳动者素质普遍提高的战略性转变。这说明职业学校的社会培训工作迎来了非常重要的机遇,学校可以抓住这一机遇,带动学校的新一轮发展。
四、生产入车间,企业进校园,创全真育人环境
职业学校的发展建设目标之一是所有的专业方向都要有自己的生产性实习场所。我们用丰富的人才资源、设备资源、场地资源,真诚欢迎企业界朋友与学校联手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合办企业,共谋发展,实现优秀人才培养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作者单位:承德技师学院)
关键词:校企合作 改革课程体系 强化订单培养 完善职业培训功能 全真育人
在职业教育发展目标中,有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它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生命线——校企合作。学校的制度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建设、专业建设、校园文化建设都因有了它,才有了灵魂。追求高水平、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既是职业学校当前的迫切需要,也是学校发展的长期追求。
笔者认为,职业学校的校企合作工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抓紧抓好。
一、改革课程模式,开放体系
为了培养既符合企业需求,又适应岗位的合格技能人才,职业学校必须不断探索,全面进行教学改革。目前多数职业学校推崇的是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工学一体的课程体现了以下特点。
一是传统课程强调的是理论知识系统化,一体化课程强调工作过程系统化。
二是传统课程强调的是对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一体化课程注重的是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
三是传统课程注重对间接经验的学习,教材由课程专家编写;一体化课程注重的是对直接经验的体验和学习,教材内容的选取来自于企业实践。
四是传统的课程按文化课、专业基础、专业课分段进行,一体化课程是全程的实践性课程。
五是传统课程以教师传授为主,学生是被动的学习,一体化课程以学生活动为主,强调学生中心和主体地位,特点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六是传统课程采用的是以单一学科的考试形式评价学生,一体化课程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形成性特点,强调学生的自我发展和提高。
七是傳统课程的教师是学科型的教师,一体化课程的师资要求是“双师型、一体化”的师资队伍。
全新课程体系的建设必将培养出综合职业能力更强,更受企业欢迎的技能人才。新课程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课程的开放性。这就为企业得到更实用的人才带来了机遇。学校随时可以按用人单位的要求更换或添加教学模块,以满足不同企业对人才的差异需求。
二、强化订单培养,形式多样,方法灵活
订单培养近年来体现出了更强的生命力。究其原因,一是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导致企业从未来人才需要出发,储备人才;二是有远见的企业领导层充分认识到技能人才素质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要与优势职业学校合作,并亲自参与;三是新技术新产品的出现,使职业学校培养人才与企业需要出现很大的错位,企业只好主动与职业学校合作,借助优势职校培养新型人才;四是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特别是优势学校培养人才的能力不断增强。近年来,许多校企之间开展了订单培养合作,取得很好的效果。事实证明,订单培养是校企合作联手培养优秀人才的最好办法。学校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力争培养出订单企业最需要的人才。
由于我国技能人才非常短缺,近两年毕业生就业水平大幅提升,就业推荐已不是问题,订单合作的重点应由就业推荐向创新办学模式、深化校企合作,提高育人质量的目标转变。可以采取相对灵活的合作模式。既可实行大规模连年冠名培训的方式,也可实行小班制特殊人才的培养;既可实行企业全面接纳就业的合作,也可实行局部优先录用的合作;既可全部在学校实施培养,也可由校企双方分配学制,共同培养;既可培养应届毕业生到企业工作,也可对企业在职员工进行素质提升培训。
三、完善职业培训功能,面向人人,服务社会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终生学习成为了全社会的共识,技能人才这个群体终生学习的思想正在加强。企业对技术工人终生学习、终生发展给予的关注被逐渐提升,这对于一个工业化进程飞速发展的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从小的方面讲,能够影响企业未来发展的竞争力,从大的方面讲,将使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充满后劲,因此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在职员工的培训工作。张德江副总理指出:我国的社会培训工作在“十二五”期间将发生重大改变,即从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向同时就业一人、培训一人转化,这就从根本上扩大了培训的范围,实现了培训工作由服务于就业向服务于劳动者素质普遍提高的战略性转变。这说明职业学校的社会培训工作迎来了非常重要的机遇,学校可以抓住这一机遇,带动学校的新一轮发展。
四、生产入车间,企业进校园,创全真育人环境
职业学校的发展建设目标之一是所有的专业方向都要有自己的生产性实习场所。我们用丰富的人才资源、设备资源、场地资源,真诚欢迎企业界朋友与学校联手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合办企业,共谋发展,实现优秀人才培养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作者单位:承德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