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教学建议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jiajun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乘法分配律”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该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本单元内容的难点,教材是按照发现问题——提出假设——举例验证——归纳结论等层次进行的。然而乘法分配律又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加法的运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本节课不仅让学生学会什么是乘法分配律,更要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学时,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
  一、在“体验”中学习新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教育家波利亚也曾经说过:“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我们的教学往往比较重视解决书上的数学问题,学生一旦遇到实际问题就束手无策。在乘法的运算定律学习中,教材以学生植树活动穿插了三个例题,在利用情境图时,要注意挖掘其内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示情境图之前,可以先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被破坏而出现的自然灾害,如沙尘暴、水土流失等,并结合信息让学生说说自己想说的话,引发学生对保护环境的紧迫性,渗透环保教育,接着出示学生植树情境图,再让学生寻找相关信息独立解决问题。“活用”课本情境图,将学生置身于植树活动中解决问题,不仅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更进一步促成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生成,为探索运算定律准备了资源。
  二、在“意义”中归纳“定律”
  乘法分配律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涵理解上,都比乘法结合律难。在教学时,情境中的植树问题学生能很快得出以下两种解决方法:
  方法一:     方法二:
  (4+2)×25    4×25+2×25
  =6×25     =100+50
  =150(人)    =150(人)
  以上两种方法,可先让学生观察分析,在学生理解“4与6的和乘25”等于“4与2分别乘25的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4+2)×25”表示“(4+2)个25”,是“6个25”,“4×25+2×25”表示“4个25”加“2个25”,也是“6个25”,二者结果是相等的,即(4+2)×25=4×25+2×25。乘法分配律的理解,不能仅看表面,理解乘法分配律内涵的关键是乘法的意义,教学时应更侧重结合乘法的意义来理解表达式中两部分的含义。在此基础上,不要急于让学生说出规律,可以继续为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研究机会,让学生再举出一些符合自己心中规律的等式,学生例举的定律式不一定是数字式,如“(★+●)×■=★×■+●×■”,又如“(姐姐+我)×妈妈=姐姐×妈妈+我×妈妈”,当学生写到类似的定律式时,教师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这样写?思维活跃的学生马上就会明白,因为“妈妈”既是“我的妈妈”,又是“姐姐的妈妈”,是“我和姐姐”公有的,所以“我和姐姐”都有资格和妈妈在一起,再如“(铅笔+圆珠笔)×本子=铅笔×本子+圆珠笔×本子”等,这样的定律式不是十分贴切,但却富有情趣,学生们在编例子的同时,其实已把握了乘法分配律的特征,学生就不会出现(a+b)×c=a×c+b的错误。在生动活泼的“打比方”中,归纳整合为字母算式:(a+b)×c=a×c+b×c,(a+b)×c表示(a+b)个c,a×c+b×c表示为a个c加b个c,所以两者结果相等,紧扣学生例举的定律式,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字母式,字母式中的“c”是“a和b公有的”,“a和b分家”,前后都有才公平。在练习时,判断是否符合规律也可以依据乘法意义进行,如判断“56×(19+28)=56×19+28”时,“56×(19+28)”应当等于“19个56加上28个56的和”,而不是“19个56加上28”,所以是错误的,判断变式“99×24+24=24×100”时,“99个24加1个24等于100个24”,所以正确。就这样,以乘法的意义为内涵,在形象贴切的“打比方”中感悟到等式的特点,验证其内在的规律,从而概括出乘法分配律,使数学课堂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三、在“运用”中领悟“定律”
  乘法分配律在乘法的运算定律中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定律,而有关乘法分配律的运用却灵活多變,学生们应用起来有些不知所措,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可以把乘法分配律的运用分为以下三大类:
  1.平均分配法。如:(125+50)×8=125×8+50×8,即125和50要进行平均分配,都要和8相乘,不能只把其中一个数字与8相乘,这样不公平,称不上是平均分配法,“左右分家”得“公平分配”,加深学生的印象,学生便会正确运用定律进行计算。
  2.提公因数法。如:78×75+78×25=78×(75+25)解题关键是找准两个乘法式子中公有的因数,算式中的“78”是公有的因数,称为公因数,提取出公因数后,剩下的“75”和“25”,该相加还是该相减,看符号就能确定了。类似的例题,其实是乘法分配律定律式的逆向运用,即a×c+b×c=(a+b)×c。
  3.拆分法。如:102×45=(100+2)×45=100×45+2×45,这类题的关键在于观察哪个数字最接近整百数,将它拆分成整百数加一个数或者整百数减去一个数,再应用乘法的分配律进行简算。有了归类,学生再见到题目就能依据数字或运算符号的特征熟练进行乘法分配律的简算了。
  本单元的学习中,更多是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从具体数据的讨论,上升到规律的发现与归纳,最终形成相应的数学模型。这个过程,也是学生数学模型思想的经历与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积累的过程。教学中,因为运算定律是运算本身固有的性质,也是后续代数知识学习的必备基础,因此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简便计算教学。但运算定律的学习过程也是为后续灵活处理计算问题积累起相应的活动经验的过程,因此,教学时尽可能将过程拉长,注意让学生探究、尝试,交流、质疑,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定律的同时,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其他文献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第3节“质数与合数”第14页教学内容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质数(素数),什么是合数。  2.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质数与合数。  3.能熟练判断20以内的数哪个是质数,哪个是合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重视概念的形成过程  1.复习因数,引出质数、合数的概念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什么是因数吗?谁来举例
制造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被形容为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國之基。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并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制造业大国。在制造业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我国制造业相关企业在发展模式、规模等方面也在不断变化。  日前,在有着浓厚“工业基因”的四川德阳,举办了一场以“携手产业新经济,聚力成德同城化”为主题的
一、基本案情异议人:乐高博士有限公司被异议人:汕头市贝贝家贸易有限公司被异议商标:JIANRONG-LEGAO指定使用商品:第28类“玩具;游戏器具;积木(玩具);智能玩具;玩具无人机;玩具车;棋盘游戏器具;玩具机器人;体育活动器械;锻炼身体器械”。
今年6月10—11日,以“全球大变局下的中国金融改革与开放”为主题的第十三届陆家嘴论坛在上海举行。论坛虽然结束,但是产生的影响正在酝酿发酵,有关货币金融政策的观点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货币政策“稳字当头”  “货币政策在保持总量政策‘稳字当头’的前提下,加强货币政策在结构性调控方面的改革和探索。”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指出。货币政策要在总量政策适度的前提之下,加强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两大结构性领域建
(本刊讯)6月11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商标审查审理标准(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有关单位和各界人士可通过电子邮件、传真、信函等方式,在7月12日前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具体意见。据了解,该标准征求意见稿修订内容主要涉及两方面,一是新增商标形式审查和事务工作审查标准,其中包括明确了形式审查一般性要求,细化了注册、异议、评审、撤销等商标各项业务形式审查工作标准;规定了商品服务分类.
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过来的人们,对于英雄杜凤瑞这个名字,耳熟能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国庆阅兵战旗方阵中,以他名字命名的“杜凤瑞中队”荣誉军旗,让人们眼睛一亮:被岁月尘埃湮没的英雄回来了!
以“全球大变局下的中国金融改革与开放”为主题的第十三届陆家嘴论坛闭幕了。参加论坛的多是金融大腕,谈论的话题也是金融,为实体企业融资带来了“雨露”和“春风”的信息。  IPO发行将稳健多元  上市融资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陆家嘴论坛释放的信息可以说为欲上市融资企业吃了颗“定心丸”。最近,有观点认为IPO发行有所收紧。对此,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第十三届论坛上进行了回应。  “应该说,IPO继续保持了
作为中国最受瞩目的城市群与一体化示范区,长三角经济圈以仅占全国2.2%的区域面积,集中了我国约1/5的经济总量和约1/4以上的工业增加值。自《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于2016年5月正式实施以来的五年时间中,“三省一市”在促进要素流动和资源整合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与此同时,创新创业活力的不断增强,也是长三角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底气所在。  2021年5月,中国商界杂志社战略合作单位企查查大数据研究院
中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此目标愿景下,中国绿色金融转型升级也按下\"加速键\"。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文表示,中国不仅是发展中国家绿色金融的先行者,更是世界范围内绿色低碳产业经济的领航者。在碳中和目标提出后,如何以提高气候适应能力开展绿色金融气候转型至关重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知识产权法是发展最为快速的、对社会影响力最大的部门法之一。笔者要与读者探讨的《商标法》第四十四条第一款中“以其他不正当手段取得注册”的情形之含义指向也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时代的变迁而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其含义的边界在不断的外延与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