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膺与囚禁

来源 :作文通讯·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25877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夏天的清晨,天尚未大亮,街上看不到多少行人和車辆,我小小的身板背着大大的琴盒,走在学琴的路上。
  亲戚朋友常常夸奖我,说这么小的年纪就这么努力,小提琴拉得这么好。我却不以为然:小提琴是我的牢笼,是侵蚀我灿烂的孩童时光的罪魁祸首。
  我的漫漫学琴路,始于父母斩钉截铁的一句“学”。他们的语气那么坚决,我迫不得已地拿起了琴。
  学琴之路并不顺利。我学得晚,在孩子们的包围中艰难地调音引弦,紧绷的弓弦划过,拉出来的不是流畅的乐曲,而是“锯床腿”的声音,是绿皮火车经过时的鸣笛声,是雨滴敲击在我情绪低落的心窗上的声音。我在催促和压抑中练琴,收效甚微,收到的只有批评和嘲讽,也因此失去了拉琴的乐趣,更加不喜欢拉琴。
  因为枯燥的练习、难听的声音、伙伴的嘲讽,我一度萌生了放弃的念头。当我小心翼翼地向父母征求意见时,他们明确回答:小提琴必须学,你没有选择的余地———一如他们开始让我学习时的坚决。我没有选择的余地,只好继续痛苦地学习。小提琴束缚了我太久,像一个牢笼,四周是高高的围墙,我在墙内,自由在墙外。每当同龄的孩子三五成群地玩耍时,我却背着沉重的负担,连身高和志气都被压低了一截儿。
  然而,一年生两年熟,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下,我的情况悄然发生了变化。从一对一的小班课,到众人齐聚一室的表演会,我收到的赞扬越来越多,逐渐汇聚成河,渐渐超过了我的痛苦和抱怨。无论我走在哪里,都像一名在战场上勇往直前的战士,小提琴就是我的武器,是我荣誉和汗水的见证。不再用父母督促,每天清晨,我总是自觉地在琴弓上抹上松香开始练习。
  出生在音乐世家的小提琴手刘宪华说,小时候是父母强迫他学小提琴,他感到很痛苦,后来却慢慢喜欢上了。我也是这样。小提琴是我被动接受的,是曾占据我大好童年时光的怪物,但现在,它成了我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我将小提琴顶在肩上,拉动琴弓,此时此刻,我是主角。
  佳作点评
  许多孩子从小被父母逼迫着上各种辅导班,当时满心的不情愿,可学着学着,就学出了兴趣,就有了成就感,本文作者就是这样。文章表现自己的成长经历,具有真情实感,不过在语言上可以进一步提升。(鑫源)
其他文献
一  关于大哥的故事,就从他的初恋说起吧。22岁的大哥,在当满四年兵后,在1970年那个金秋回家探亲了。这是大哥参军四年第一次回家,我发现大哥参军走时上唇的茸毛已变得又黑又硬了,变化的还有他的身份。他现在已经是边防某团侦察连的副连长了。在人们眼里,调皮捣蛋的大哥一战成名,不仅荣立了一次个人二等功,还破格从战士提拔成了副连长。大哥在1970年的秋天,春风得意地回家探亲了。  大哥穿着四个兜的军装进门
韩明星是山东青岛128路公交车的司机,最近,他的一段视频被乘客传到网上,几个小时播放次数就突破了10万,还收获了20万网友的点赞。视频巾,韩明星正在用巾文和英文进行双语报站,浑厚的嗓音和标准的发音让乘客连连称赞,甚至有乘客表示:“有一瞬间,我以为自己在飞机上。”问及为何要用双语报站,韩明星说,有一次一名外国乘客上车后用英语跟他打招呼,但他听不懂,只能用微笑来缓解尴尬。后来,他发现乘车的外国人越来越
语文学科是研究人的学科,因此,引领学生学习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在感受文字之美、文学之韵的同时关注现实社会的风云变幻,关怀人类生存的诸多苦难,从而感悟人类思想文化的艰深与博大,以此启学生之智,养学生之德,这是语文教学的要务之一。  本次作文专题重在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生存的困境与迷惘。  所谓人的迷失,是指人在现实生存中面临的种种困惑与迷茫。在物质与精神、理想与现实、现代与传统、宏大与渺小的众多冲突
人总会厌倦日常平淡的生活,渴望去外面的世界走走。行走,总有一种无法具体定义的意义存在。我喜欢行走,旅程中遇到的每个人、经过的每个地方于我就是最好的收获。  每次旅行前,我都会在网上查阅资料,提前做好攻略。记得有一次去一个渔村游玩,我特地住进了据说是最有特色的一家民宿。那是一栋老式民宿。走在民宿的楼道里,一张张摄影作品以波浪状排列在墙上,又用漫画相隔,墙壁空白处也被游客们写上了感想与祝福。“不忘初心
河南人爱吃面食,尤其是面条。  河南人吃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比吃粽子的历史还要悠久。《诗经》中已有“贻我来牟”的记载,其中“来牟”亦作“麳麰”,指的就是“小麦”。中华文明就是吃着“白面馍”,喝着“黄河水”成长起来的。西晋文学家束皙著有《饼赋》,云“玄冬猛寒,清晨之会,涕冻鼻中,霜成口外。充虚解战,汤饼为最。弱如春绵,白如秋练,气勃郁以扬布,香气散而远遍。行人失涎于下风,童仆空嚼而斜眄。擎器
汪国真曾言:“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秀,那风再温柔。太深切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是双脚,还有未来。”吾辈正值朝华之年,更应迎奋斗之风,扬远航之帆。  “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陈寅恪如是说。而独立精神与自由思想的本源便为奋斗精神,從“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到“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从“吾将上下而求索”到“少壮不努
它发生在你的世界  ——素材A共享雨伞现身杭州  不到24小时被收  从网约车到共享单车,再到共享充电宝、共享篮球……共享经济已经越来越深入人们的生活。前段时间,“共享雨伞”现身杭州,约5万把共享雨伞分布在杭州城的火车站、地铁站、商场等公共区域。其押金19元,租金每小时收费0.5元。但投放后不到24小时,城管局就对地铁口周边共享雨伞进行了集中清理整改。相关工作人员称共享雨伞因具有“租赁”属性并且以
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中学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十八岁成人礼。仪式上,同学们依次踏上红毯,由家长给他们戴上“成人帽”,同学们向父母恭行“拜谢礼”。然后父母和孩子携手步入“成人门”,踏上“成才路”,面对一支巨型蜡烛许下愿望,并在《感恩的心》的动人旋律中互换书信。接着,几位身穿汉服的同学走上舞台,献上诗朗诵《青春的十八岁》。最后全体学生起立,庄严宣誓。  对于诸如
议论文的论证方式一般可以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前者是证实,后者是证伪。在写作中,我们熟悉且常用的论证方式是立论,但在日常写作中,驳论不仅是一种极常见的论证方式,且它和立论之间很难完全划清界限。只是有时驳论比较隐晦,常发生在写作者思考的瞬间,不容易被发现。例如,当我们要证明“人是要讲道德的”这一观点时,我们的脑海里便迅速思考“人不能不讲道德”“人如果不讲道德会带来怎样的恶果”等一系列问题。于是当我们反
一周速成的字帖、碎片化的无数段子、包罗万象的朋友圈文……快时代生活的锣鼓已然在生活中敲响。然而,任由快生活侵入文化圈,真的是好事吗?答案是否定的。  读书是不能求快的,我们应注重对书籍核心思想的挖掘,强调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对书籍及其周边文化的深入研究。这是对文化的敬畏,这便是快不了的书匠精神。  与如今灯红酒绿的繁华都市不同,过去,书籍才是人们精神的食粮。在潜心研究的大环境下,一方安静的书桌上,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