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全溶血表型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素及毒力等相关基因的研究

来源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ceXu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不完全溶血表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的溶血素及毒力基因进行分析,研究该类金葡菌的生物学特点。

方法

连续收集2013年至2014年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患者各类样本分离的不完全溶血表型金葡菌50株,选取同期住院患者样本分离得到的完全溶血表型金葡菌作为对照,接种于四种不同商品化绵羊血琼脂平板培养,比较溶血表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标准菌株、完全和不完全溶血金葡菌四种溶血素基因(hlahlbhlchld)mRNA的表达,采用2-ΔΔCt法计算其相对表达量,使用t检验比较各菌株溶血素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的差异。采用免疫印迹技术分析α溶血素的表达。应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不完全溶血表型金葡菌的耐药特性;运用PCR技术检测mecApvltst基因的携带情况。

结果

50株不完全溶血金葡菌在不同商品化血琼脂平板上均出现可稳定遗传的不完全溶血现象。以标准菌株四种溶血素mRNA表达量为1,不完全溶血表型菌株α、β、γ、δ溶血素hlahlbhlchld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02、7.51、0.06和0.12,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46,-56.40,8.12和7.61,P值均<0.05),且α溶血素的表达量降低。药敏结果显示,50株不完全溶血表型菌株均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仅3株传代后使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的最低抑菌浓度发生改变,但均未影响药敏结果的判断。mecApvltst基因在不完全溶血表型金葡菌中均呈阳性。

结论

不完全溶血表型金葡菌是一类β溶血素高表达而α、γ、δ溶血素表达量下降的MRSA,该类金葡菌携带毒力基因pvltst,提示其潜在的毒力较强,应引起临床重视。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游离桡动脉掌浅支复合组织瓣修复手指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6月至2015年2月,对18例手指背侧皮肤软组织肌腱缺损伴有骨外露的患者,采用游离桡动脉掌浅支复合组织瓣进行修复,供区全部直接缝合,皮瓣内携带掌长肌腱修复伸肌腱。结果术后18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12个月。供区愈合良好,皮瓣外观满意,手指感觉和运动功能均有较好的恢复。结论游离桡动脉掌浅支复合组织瓣外观满意,感觉
期刊
目的探讨利用盘侧血管吻合技术建立大鼠腹壁动脉穿支(DEP)皮瓣游离移植模型的可行性。方法2015年3月至2015年5月,选用36只健康成年SD大鼠,雌雄各半,体质量400~450 g。随机选取6只行局部解剖,以明确大鼠DEP皮瓣穿支血管起源、口径及其分布情况。余30只动物,根据DEP皮瓣的血供分布情况,以右腹壁第2肌皮穿支血管为蒂,切取面积为3.0 cm × 2.5 cm的DEP皮瓣。于10倍手术
目的探讨微血管吻合器在口腔颌面部缺损游离皮瓣修复重建术中吻合动、静脉的效果。方法2012年12月至2014年8月共进行了50例口腔颌面部缺损游离皮瓣修复重建手术,术中共应用微血管吻合器53个。所有的血管吻合均采用端端吻合方式。采用的游离皮瓣类型为腓骨肌皮瓣、前臂皮瓣和股前外侧皮瓣。使用最多的微血管吻合器型号直径为2.5 mm和3.0 mm。结果所有移植皮瓣全部成活,未出现局部坏死。2例术后出现静脉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