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立的雨衣

来源 :奇闻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2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午还是艳阳高照,傍晚下班时雨却瓢泼而至。同事们撑着伞三三两两地走了。偌大的办公室只剩下吴光胜一人。他骑摩托车,没有雨衣他走不了。
  吴光胜批改完一批学生作业,屋外的秋雨仍势头不减,这个时候,吴光胜想到了刘玲。
  刘玲和他年龄相仿,都是前年来到这所学校上班的。校长夏定远说给吴光胜委以重任,连续两年让他执教高三,还带了一个班,做班主任。
  刘玲的嗓子和她人一样美,普通话说得又标准,被分到了学校团委主持广播室,工作很清闲,一天只有三个播音时段,早操、午间和放晚学之后,偶尔还插播学校的几则通知。闲着的刘玲如同一只花蝴蝶,成天在学校里飞来飞去,忙碌的吴光胜难得和她说上话。
  吴光胜对刘玲早已暗生情愫,可他面子薄,一直沒敢主动表露。
  吴光胜从一楼的办公室向五楼迈去。一至四楼,是高一和高二年级的教室,五楼其实只有两间房,一间是刘玲的团委办公室,另一间就是广播站。两边的工作人员,都只有她一个。
  广播站的门是虚掩的,吴光胜随手一推,门就开了,门一开,扑面而来的是一张桌子,桌子上有部功放机,吴光胜在隐隐约约的光线中,突然看到屋里还站着一个人,不由得一哆嗦。
  “咦,你、你还没走?”吴光胜颤声问道。对方一动不动地沉默着。吴光胜情绪平静下来。如果刘玲没走,她应该开灯才对,怎么会不出声地站在那里呢。
  吴光胜摸索着找到电灯开关,啪的一声摁亮了。
  灯一亮,吴光胜不禁哑然失笑。这哪是什么人,却是一件厚厚的蓝雨衣。用衣架挂在窗户上方,模模糊糊看上去,倒是像极了一个人站在那里。
  吴光胜伸手取下了雨衣,心里一动,他把雨衣往身上一套,大小正合适:就像是专门为他准备的一样。
  穿上雨衣的吴光胜噌噌下了楼,直奔学校停车场而去。吴光胜骑上车,径直往家奔去。
  一路上,他不时地能闻到雨衣上的丝丝缕缕的香味,这让他有些悸动,雨衣肯定是刘玲的,她也一定穿过,上面还有她的体味呢。
  吃过晚饭之后,吴光胜准备给刘玲打个电话,把拿走雨衣的事儿和她说一声,以此为机会,和她聊一聊。谁知刘玲手机却关机了。
  第二天一早,吴光胜把雨衣放进了摩托车的后备厢里,准备还给刘玲。而在学校忙碌之后,他已经把雨衣的事给忘了。
  等到晚上放学、吴光胜猛地想起那件雨衣,于是他立刻上楼,却听到自己所在的办公室里有人说话,原来是两个同事在聊天。
  吴光胜不想被人知道自己上楼找刘玲,于是又坐到了自己的椅子上批改起作业来。
  一直改到了5时30分,有个同事的手机响了,他对着手机嗯了几句,然后向另一个同事说订在金宝酒店,走吧。两人邀吴光胜一道去吃饭,原来有个学生家长请客。吴光胜连连摆手,说不了不了。他们一走,吴光胜就把雨衣一夹,直奔五楼而去。
  团委的门还是关着,广播室的门还是虚掩在那里。吴光胜伸手推门,大吃一惊,这次屋里真的站了一个人,一动不动的人。
  “刘、刘玲?”吴光胜叫道。
  那人不吭声。
  吴光胜大着胆子开了灯,让他目瞪口呆,窗边居然又是件雨衣。大小,颜色,和他手中的一模一样,只不过是新的罢了。
  吴光胜根本想不出这里面的玄机。他把手中的雨衣往窗户的栏杆上一挂,匆匆地走了。
  吴光胜觉得这一次借雨衣的事没做好。拿走了刘玲的雨衣,就该及时地告诉她。现在人家买了件新的,再解释已经不合适了。
  这天下班后,吴光胜又一次没有回家。他决定再去广播室看看。
  广播室这一次被锁上了。
  吴光胜忽然大起了胆子,他是教物理的,精通锁的奥秘,三下两下,就捅开了广播室那把暗锁。窗户边依然挂着那件旧雨衣。
  吴光胜走到了窗户边,外面不远处是一幢住宅小区,高耸逼人,从这边的五楼看那边楼顶,还需要仰视才成。吴光胜默默地看着,心里忽然有种揪心的疼痛。他知道那个小区里有一个人,很有可能和雨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打开灯又推开窗户,长长地叹了口气。
  就在吴光胜准备离开时,外面又下起了雨,他想也没想,就把那件雨衣穿好,帽子也戴到了头上,然后向楼下走去。
  吴光胜刚刚走到停车棚那里,一个女人从僻静处窜了出来,扬起了手中寒光闪闪的匕首:“你这个不要脸的臭婊子,你勾引人家丈夫,要不是那天我看到你那个广播室有两个人的身影,我还不知道我家那个死鬼死哪儿去了。”她叫骂着,匕首捅进了吴光胜的腰部。
  吴光胜到死都不知道在他们那所学校里,关于刘玲和校长夏定远关系不正常的议论早已沸沸扬扬,他们之间甚至不敢通电话不敢发手机短信,约会的方式恰恰就是吴光胜拿走的那件雨衣。因为夏定远家住学校对面小区的九楼,可以清楚地看到这边五楼广播室窗户。
  其实这两天,就在吴光胜借雨衣还雨衣的时候,夏定远和刘玲就在团委办公室里。
  等吴光胜把雨衣挂到广播室之后,广播室的窗户上已经有了两件雨衣。
  夏定远观看这边窗户,时间久了,他妻子也窥出了名堂,那晚她看向这边时,还以为夏定远和刘玲正肩并肩地向窗户外眺望呢。
  夏定远的妻子就在那一刹那间动了杀机,她要等屋里只有刘玲一个人时再来动手。吴光胜在这边一开灯,夏定远的妻子就误以为今晚是刘玲在里面。
  吴光胜被匕首刺中了肾不治而亡,夏定远的妻子自然也被逮捕。
  刘玲仍和夏定远在一起厮混,她要堵住人们的嘴,还是准备用老办法,在窗边挂雨衣,来约夏定远。
  这天入夜,刘玲从团委办公室这边的抽屉里,取出了一件雨衣,来到了广播室。门打开了,刘玲信步往里面走,突然,她看到窗户边有个人,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
  “你是谁?”刘玲颤声问道。
  “我,我是来还你雨衣的。”那个人幽幽地答逋。刘玲吓得魂飞魄散,软软地瘫在地上。
  夏定远哈哈大笑起来,“你真胆小,竟然吓成这样。”他开了灯,正要走过来扶刘玲,突然,他看到刚刚站着的窗户边,不知什么时候多了一件雨衣。
  刘玲手里的雨衣,是新的;而那件,却是旧的,正散发着隐隐约约的香味。
其他文献
不久之前,日本一部名为《破狱》的电视剧在网络引起轰动。剧中主角是以日本的越狱奇人白鸟由荣为原型,一直以来日本人对白鸟由荣的评价是:“只要他想走,就没有监狱能关住他。”他在11年内,于监管森严的监狱,4次成功越狱,以别人意想不到的方式逃逸。白鸟由荣的越狱经历充满传奇色彩,且影响深远。日本政府甚至因他而修改了相关法律,人们称他为日本“越狱之王”。   意外入狱   1907年7月31日,白鸟由荣出
茹绍雄,北京贝朗律师事务所知名律师,最近由于著名的“北京泥人张”案,这个名字频繁出现在各大媒体上。  就是他,成功地使“北京泥人张”在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的二审中反败为胜,维护了自己作为一个独创性品牌所应有的权益。  今天,我们就雕塑创作维权问题,采访了茹律师。    记者:茹律师您好。在今天这个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似乎所有的东西都可以用金钱衡量,这就导致了在艺术创作领域抄袭、剽窃现象十分普遍,近年
潘更迪  1970年生于浙江。就读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现为中国雕塑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全国城市雕塑创作设计资格证书持有者。  在这个安静得仿佛没有世俗纷忧,只剩下音乐、茶与“泥巴”的地方,潘更迪创作出了《奥林匹克精神》《岸》《舞者一放》《飞翔的梦》等一批雕塑作品。  “高度的创意和低度的有趣”难结合  陈志凌:大家对你的作品的好评,主要有两种,一是说
清朝末年,朝廷派南洋大臣、两江总督端方去美国考察政务,端方是一个文物收藏大家,到芝加哥后,对当时正在修建中的一个大型博物馆费尔德自然史博物馆(The Field Museumof Natural History,Chicago)很感兴趣,回国后寻找了一件精美的天尊石像赠送过去,即盛唐开元十三年杨真造天尊像,并在石像背后用毛笔详细记载其事,包括英文译文。这大概是有记载最早流传到美国博物馆的道教造像了
        
  
这个故事是我从一位姓王的老司机哪里听来的。他跑了20多年车,路上经历过不少奇事,以后还会讲到他的故事。  听老王讲,那是2000年的事了。有一次,老王拉了一車服装从乌鲁木齐到阿克苏,由于老板催着要货,老王不得不连夜赶路,但是天有不测,半路上老王的卡车出了故障,待老王修完车,已经是晚上11点了。老王没有吃晚饭,肚子非常饿,于是想赶到新和(阿克苏下一个县)去吃点东西。老王开了半个多小时,突然看见路边微
有人说,深海里生物的长相跟水深有关,距离海面越深,相貌越丑陋,因为太黑所以不用看长相。这种说法可靠吗?对于深海生物,其实有许多你不知道的秘密,下面小编带你来揭晓。  身怀绝技才能获得食物   深海中大多數是海盆、海山环境,而这样的环境中生物相对稀少,因此有人将深海称为“海洋中的沙漠”,这里的动物虽然个体比较少,但种类却不少。   由于可获取的食物来源有限,所以能够在深海生活的动物大都身怀绝技,
2019年10月29日,100岁的罗梅·戴维斯乘坐一辆豪华轿车抵达她工作的超市,同事們向她抛洒彩纸。铜管乐队奏乐欢迎她,她跳起舞来,然后穿过气球拱门走进超市。罗梅被搀扶到一张装饰华丽的椅子上,员工们聚集起来,背景墙上写着“庆祝罗梅·戴维斯100周岁,干杯!”她收到了一个三层的生日蛋糕和礼物,其中包括一年的超市免费日用百货。罗梅说:“我爱你们所有人,我很惊喜。”她没有退休的迹象,目前仍然每周工作5天
1977年 生于福建省宁德  2000年 毕业于福州大学工艺美术学院   雕塑系 现居厦门    我们与天空  We and the Sky   ⊙童焱 by Tong Yan  苦难历练人生,愤怒成就诗人。  生活和艺术永远都是一对形影相吊的伙伴,艺术家离开了生活的体验,他们的作品就会缺乏感情的质量,生活没了艺术的升华,就会变成一片沼泽。  这几十件作品是一个系列,龚栋给他们起了一个名字,叫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