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科研档案“卷”改“件”管理模式

来源 :兰台内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yao0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归档文件整理规则》颁布以来,档案管理人员围绕科研档案是否采用“卷”改“件”管理模式展开了深入的思考与热烈的讨论,得出了许多有益的观点。本文在对传统科研档案以“卷”整理归档的弊端、优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科研档案“卷”改“件”的策略。推行科研档案“卷”改“件”管理模式时机已成熟,势在必行。
  关键词:科研档案;管理模式;“卷”改“件”
  1 问题的提出
  科研档案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和条件,通过对科研档案的开发利用,会有效地推进科学研究的发展。科研档案是在自然科学研究领域、生产技术等活动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的科技性的文件和资料,包括图纸、图表、声像等资料,是科研活动的原始记录和真实反映[1 ]。科研档案涉及的研究内容、技术手段和研究方法等,各个专业领域迥然不同,具有显著的专业性、成套性、多样性。进行科研档案的优化管理,实现科研档案价值利用的最大化,以促进和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一直是学术界、档案管理者研究与探索的目标。
  2000年12月6日颁布实施、2015年修订的《归档文件整理规则》,无疑对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同时也迎来了高校档案整理工作的一个重大转折。《规则》明确了以“卷”改“件”进行文件级管理的指导思想,强调了“简化整理、深化检索”的改革宗旨,把档案管理人员从繁重的归档、整理工作中解放出来。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增强档案的检索、利用和服务的能力。经过十多年的摸索与创新性实践,文书档案目前已基本实现按“件”整理的模式[2 ]。而对科研档案,多数还是按照国家标准《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对科研档案进行按“卷”管理。对科研档案以“卷”改“件”进行整理模式的改革,争论不休,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笔者作为长期从事科研档案管理的人员,认为随着社会进步,“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遵循“简化整理、深化检索”新的档案管理理念,科研档案由“卷”改“件”进行文件级管理,已是箭在弦上。
  2 传统科研档案以“卷”管理的弊端
  档案的本质是直接的、原始的历史记录。档案整理中所谓的“卷”,是指在一个全宗内,由相互联系的若干文件组合成的放入卷夹、卷皮内的基本保管单位。而“件”的基本含义是以每份文件为一件。由于缺乏档案数字化管理技术,为了保持科研档案的完整性以及体现档案的内在联系,传统的科研档案往往以“卷”为单位进行管理。但是,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数字化的发展,以“卷”归档的科研档案,已不能与时俱进地跟上科学研究发展的步伐,逐渐在档案的服务、利用等方面体现出一些弊端。
  2.1 不准确的案卷标题,妨碍科研档案利用
  科研档案涉及的研究领域广阔,专业门类众多,而且通常会有多种学科交叉。而科研档案管理人员所涉及的知识面有限,即使通过专业知识的培训,也难于达到科研项目的深度与广度。高校科研档案管理人员多数非档案专业出身,有些人整理档案时机械地拟写案卷标题,由于写不好、概括不准确,也给档案查找带来了不便,达不到拟写案卷标题的目的。
  2.2 不及时立卷归档,造成科研档案丢失
  当前高校科研项目较多,从立项到结题的持续时间也不相同,而且展现科研成果的论文发表、专利授权以及科研获奖的时间也不尽相同。而依据传统的科研档案的立“卷”管理规则,为确保科研档案的完整性,通常需要将科研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文件材料收集齐全后,方能立“卷”归档。而在这之前,各类文件常常分散在科研管理部门、科研项目负责人,甚至项目参与成员手中,极易造成应归档文件材料的遗失,最终达不到科研档案系统性、完整性要求。
  2.3 不利于借阅,陷入泄密、难于服务的困境
  科研文件、资料整理归档的目的在于能更好地提供检索、利用与服务。以往按“卷”整理的科研档案,因包括了科研项目进行过程中产生的一组文件,档案材料有相当的厚度。根据长期的档案查阅利用的实践经验,即使档案借阅者往往需要查看其中的一件或者少量档案材料,也得把整卷档案都调出,如果再有其他人借阅该案卷里的其它档案材料,则需等归还后才能再借阅。另外,若档案材料太厚,在给利用者提供复印时,有时不得已还要把整理好的案卷拆开,这将会对档案产生不必要的损坏。除此之外,当利用者借阅档案时,也会看到不属于借阅范围的内容,极有可能导致科研项目的泄密,不利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产生不良影响。
  3 科研档案以“件”管理的优越性
  3.1 随时归档,避免档案文件材料的遗失
  采用由“卷”改“件”新的科研档案整理归档模式,对科研活动中产生的文件材料随时归档,不仅能降低文件材料整理归档的难度,也可防止文件材料的遗失,从而保证科研档案的齐全性、完整性。
  3.2 按“件”管理,便于统计上报
  高校的档案种类繁多,如果科研档案还是进行传统的以卷归档,则会导致统计的单位不一致,统计数据难于准确反映高校承担科研项目的真实情况。因此,科研档案按“件”归档,符合档案数字化的发展趋势,有利于统计工作的开展。
  3.3 按“件”管理,提高检索、利用效率
  在现代数字化和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科研档案按“件”归档,只需在电脑中输入需查找的文件材料的关键词,进行搜索,便可查寻到所有相关的档案材料,最后定位到所需要的文件即可。这样,不仅简化了工作程序,加快了检索速度,方便了利用者,提高了信息服务的质量,而且增强了档案材料的查准率、查全率,大大提高了档案利用效率。
  4 科研档案以“件”管理的主要策略
  4.1 纠正错误认识,推动科研档案“卷”改“件”管理模式
  科研档案的原始记录性是随着科学研究过程而产生,是文件自然形成的,是客观存在着的。与归档文件的整理方式完全无关,文件的原始记录性更不会因“卷”改“件”而消失。以“件”为单位对档案进行归档整理,是一种思维习惯的改变,是一种整理方式的调整,是一种著录形式的转变,仅仅是既定的管理、存储习惯的改变。相对于科研档案的内涵而言,这些外部因素并不会导致科研档案的根本属性发生质的变化[3 ]。在如今网络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技术上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障礙,在理论上并不违反归档整理规则和档案保管原则。   4.2 解放思想,灵活处理科研档案的“卷”改“件”
  科研档案“卷”改“件”的归档模式是依据《规则》而进行的一项文件材料归档方式的改革与创新,目的就是为了在档案管理中,更有利于简化管理,更有利于科研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存、检索、利用和服务。在思想上一定要摒弃传统科研档案管理中的陈规陋习,在操作方式上一定要避免死板、僵化、一刀切的处理方式,根据科研档案不同的个性特点而灵活进行处理。科研档案以“件”管理模式中的件,可以是单份文件,也可以是多份文件的组合件。
  4.3 做实科研档案的“卷”改“件”,服务于科研档案的检索与利用
  在科研档案“卷”改“件”整理归档的具体操作中,虽然不用立卷,但仍可依据分类规则的要求,对归档文件材料进行分类、排序,内容相关或一个项目的文件材料还是会分类排列在一起。这样,通过关键字进行检索时,就可以查找出所有相关档案材料,实现科研档案的文件級整理、保管和利用,又便于成套检索利用。
  4.4 充分依靠数字化技术,确保以“件”管理的科研档案的内在联系
  科研档案“卷”改“件”的最大顾虑,是造成对科研档案成套性的破坏。为了防止这一问题,应采取两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在归档时注意检查成套科研档案中各“件”材料题名的关键词的一致性。二是在进行文件材料排列编号时,注重成套文件材料的关联性和连续性。与此同时,基于互联网与数字化技术的档案管理系统功能日趋完善和规范,计算机终端不仅可以直接检索到单个的件,而且还可以进行批量检索,这样可检索出有成套性特点的科研档案。
  对于科研档案的管理,大多还是依据《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进行管理,而本文提出的科研档案“卷”改“件”的管理模式,是依据《规则》而进行的创新型档案整理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仅仅是档案归档整理方式的改变,不会改变档案文件的基本属性。科研档案以“件”归档的模式可从根本上解决传统档案以“卷”归档的弊端,在科研档案的收集、整理、保存、检索与利用等方面展现显著的优势,充分体现“简化整理,深化检索”的档案管理新的理念。随着数字化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科研档案的“卷”改“件”管理模式,在操作和技术上已无任何障碍,必将更好地推动科研档案的管理与利用,促进高校科学研究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欣烨.做好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研究[J].办公室业,2020(03):83—84.
  [2]刘国能.卷论——卷、立卷、文书处理部门立卷[J].档案学研究,2010(4):9—12.
  [3]吴岚.档案实施按件归档的思考与探讨[J].文教资料,2010(33):185—187.
  作者简介:郑慧先、范智新,华中科技大学档案馆。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基于大数据时代,立足于新医改特殊时期,探讨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对固有管理模式的影响,汇总利弊,旨在证明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必要性;并提出对策,借以克服改革带来的负面影响,巩固改革利好。  关键词:新医改;大数据;医院;档案管理  新医改强调要不断提升医院各部门的管理效能,进而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档案管理部门紧跟政策指导,在医院档案管理模式上积极求变,希望通过深度挖掘档案管理价值,更
摘 要: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面临着诸多的现实挑战,需要针对数字背景下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现实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做好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本文分析了数字背景下科技档案特点,以及开展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现实意义,并详细提出了数字化背景下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对策措施,为做好新时代科技档案信息化提供进行了有益探索。  关键词:科技档案;数字;档案信息化;管理  概述 
摘 要:为全面介绍、报道档案馆基本情况、馆藏档案、资料内容,指导档案利用者、查阅者利用档案、资料,国家档案館专门出台了《档案馆指南编制规范》,为各级档案馆指南编制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现实指导。本文分析了档案馆指南编写的意义、原则,以及在编写过程中提示、正文和补充三个部分需要注意的问题,为规范档案馆指南编写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档案馆;档案馆指南;编写  概述  为全面介绍、报道档案馆基本情况、馆藏
摘 要:“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财务档案信息化管理呈现出载体多样性、信息安全环境愈加复杂、工作制度与方式的政策性突出的特点,信息化管理方式所带来的工作便利也给高校财务档案管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对此,该文从财务档案信息资源、管理以及利用层面分析高校财务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以供同人参考。  关键词:高校;财务档案;互联网+;信息化  高校财务档案体现了高校发展、壮大的真实历程,同时也
摘 要:面对新的形势、任务和要求,党校档案工作存在一些工作不规范的问题,制约着档案及档案管理工作在学校教学、科研、管理中发挥有效的作用。我们应当认真对待并深入研究党校档案工作不规范问题,采取多种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体制不顺、立卷归档不规范等问题,规范和提升党校档案管理工作,更好地为党校工作服务。  关键词:新时代;档案工作;党校;规范;提升  进入新时代,党校档案工作面临全新的发展环境、工作任务和
摘 要: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档案管理中的深入应用,做好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是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必然要求。本文探讨了医院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结合大数据时代下的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转型现状,总结相关问题,并提出一些应对之策,为相关领域内的研究与学习提供一份帮助。  关键词:大数据;医院;档案管理;数据安全  21世纪是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新纪元,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各行各业广泛利用大数据,实现服务
摘 要:离休干部是我党的宝贵财富,我们不仅要做好档案服务工作,还应该扩大离休干部的服务范围,开展形式多样的档案亲情服务。工作中应搞清离休干部档案参与亲情服务面临的主要困难,探索离休干部档案参与亲情服务的具体路径,为离休干部享受更为温馨的晚年生活做出新的贡献。  关键词:档案;离休干部;亲情服务;路径  离休干部是档案服务工作的特殊对象群体,搞好对他们的服务,十分重要。离休干部档案参与亲情服务,是新
摘 要:随着高校信息化的推进,档案信息系统的对接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高校档案利用需求为导向,探讨高校档案信息系统与业务系统对接集成方案,以实现电子文件安全规范在线归档,高校档案数据信息的网上平台收集与共享。  关键词:高校;档案;对接;集成;信息系统  高校内不同信息管理系统内存储着各种类型的电子档案信息,涉及管理、教学、科研等方面,各职能部门应能够共享。高校档案管理部门需主动出击,把高校档案
摘 要:在现代化体系发展下,单位档案工作正逐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而财务会计档案管理作为单位档案工作的一部分内容,往往因部分单位领导思想观念、人员编制体制、职工个人素质等方面因素影响,存在一些问题。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如何走向规范化、现代化,纳入单位整体档案管理体系中,是一门需要研究的新课题。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档案管理;问题;解决  事业单位作为政府重要的机构组成,其档案资源非常丰富,但由于
摘 要:城乡规划立法的颁布,进一步明确了城建档案的责任主体及管理依据,对提升城建档案管理水平,指导城建档案管理提供了根本遵循,也切实保障了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健康发展。本文简要阐述了城乡规划立法背景下城建档案管理的范围和内容的变化,探讨了城乡规划背景下城建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并提出了借力城乡规划立法基础上强化城建档案管理的具体对策措施,对提升城建档案管理水平,确保城乡规划目标的实现等,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