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啸山庄》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xc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从小说到电影,从过去到现在已经形成了很多经典的剧目,《呼啸山庄》的改编也是其中的经典。从《呼啸山庄》的小说中所得到的对人性的认识,与从电影版《呼啸山庄》中所表达的对情感的体验和把握,都看到了两者所独有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从小说中,读者认识了希斯克利夫的性格特点,从电影中,观众又感受到了希斯克利夫的不同的另一面,都是一个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却在文学到电影的转换过程中,收获了不同价值和感受。
  [关键词] 《呼啸山庄》 小说 改编 电影 影响
  当越来越多的读者被《呼啸山庄》所吸引的时候,人们渐渐的为出自一位女性作家的作品,那为挣脱现实而蕴藏着深刻内涵的叙述手法所折服。《呼啸山庄》从问世之初的质疑,到广为称道,犹如泄闸的潮水一般一发而不可收,随着同名电影的面世,更是好评如潮。本文将结合原著《呼啸山庄》,从作者的情感世界、小说的叙述手法、电影的表达艺术等方面展开对其的阐释,旨在从小说的的思想性、文艺性,以及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特征等来共同领略小说和电影所产生的艺术魅力和独到之处。
  一、认识《呼啸山庄》的情节故事
  小说《呼啸山庄》之所以能够受到众多书迷的追捧和热衷,不仅因其独特的叙述手法,更是因其对小说人物的内心的刻画,使得人们从中感受到作者对人生、对世界的独特感受。电影《呼啸山庄》的面世,虽然打破了小说的章节顺序,但从导演和编剧的精心构思依然受到了众多观众的认同和肯定。
  希斯克利夫作为《呼啸山庄》的男主人公,以他的成长轨迹为线索,从而给人们展开了一幅十八世纪的英国北方的时代背景。希斯克利夫的一生受尽了苦难,从一个弃儿被收养,从温馨的童年到遭受奴役一般的劳作生活,长大后的希斯克利夫一直为苦难的生活阴霾所笼罩。当他拥有爱情的权利时,由于他和凯瑟琳之间的不平等地位,终究使得自己的恋爱中断受挫,希斯克利夫内心的痛苦的发誓,要走出去实现致富的梦想,几年后,终于发财有所成功的希斯克利夫,他带着对凯瑟琳的爱慕,带着对辛德雷的仇恨再次回到了呼啸山庄,从而展开了他的复仇计划。
  整部作品不仅宣扬着反对压迫、追求幸福的斗争精神,也充满了离奇诡异的环境气氛,随着时代的流逝,人们逐渐从《呼啸山庄》所蕴藏的复杂的思想内涵中,看到了作者对当时英国残酷的阶级斗争的针砭,对追求自由、平等的歌颂,作者用犀利的文笔发出了对当时英国社会的无声的反抗,激起了众多民众的反思与遐想。
  《呼啸山庄》的作者是一位女性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在她短暂的一生中,唯有《呼啸山庄》是她唯一的,也是她成为英国文学史上著名女作家的一部作品。她的名字和她的作品因其刚毅的性格、热情中却又充满内向,将自由和独立流淌在她的作品中。艾米莉·勃朗特因环境塑造了她的追逐自由的性格,因居住在荒原而越发热爱大自然,她从生长的荒原上感受着对人生的种种灵感,投身于对文学的爱好中。
  二、《呼啸山庄》小说版、电影版的特点
  艾米莉·勃朗特所处的19世纪中期的英国,女性文学作品创造正处于井喷之势。艾米莉·勃朗特在其短暂的30年的人生里,没有结婚,而是将自己全部心血都凝结在了《呼啸山庄》这部作品中,从而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黑白电影《呼啸山庄》的改编成功,更加印证了其作品的构思与丰富的想象,以及人们对其艺术表现手法的独特见解和哲思,进而使得这部电影获得了奥斯卡最佳故事片和最佳摄影的提名,闪耀着经典之作所特有的光芒。
  电影版的《呼啸山庄》,更是从小说的人物性格特征入手,将对人物的刻画更加突出,以表达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的复仇之路,同时,在电影人物塑造中,对老主任恩萧的描写,温馨而充满快乐,优美的旷野,无忧的生活,从收养希斯克利夫开始,就突出了恩萧的善良。同时,在希斯克利夫的童年岁月里,电影对其儿时的故事也加大了戏份,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的纯真烂漫的童年世界里,两小无猜的微笑,以及青涩羞怯的爱恋,都给故事情节的变换做了铺垫。由于老恩萧的宠爱,引起其儿子辛德雷的恼怒,在恩萧死后的岁月里,辛德雷断绝了希斯克利夫接受教育的机会,同时也将其转入奴役般的劳作生活里,为希斯克利夫的内心增添了更多的复仇情结。接着,凯瑟琳与埃德加的结婚,让希斯克利夫彻底从痴恋中愤然离开,增强了影片的戏剧性和冲突性。
  三、小说版《呼啸山庄》与电影版的相似点
  1.主人公之间的爱恨缠绵贯穿于小说版和电影版的始终
  无论是小说版《呼啸山庄》还是电影版作品,都将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的爱与恨很好的展开和融合,艾米莉在小说里将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的感情从童年到少年、再到青年人之间的爱恋,再到虽然相爱却难以相守的无奈,用文字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样,电影版也对其幸福的童年生活和真挚的爱情进行了讴歌和赞颂,导演对两人的感情进行了特殊的渲染,以突出故事情节的突变下,那些饱受情仇折磨的希斯克利夫的内心的纠葛与仇怨,也让观众从中感受到电影的精彩。
  2.电影版《呼啸山庄》凸显爱情,淡化了仇恨的分量
  从电影版的《呼啸山庄》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导演所要表达的多是从爱情的真挚情感上来刻画主人公,比如对两位主人公分开后的情感折磨,凯瑟琳虽然已经出嫁,但仍对过去的爱恋情感有加,当希斯克利夫再次返回呼啸山庄时,凯瑟琳更是陷入了痛苦的抉择中。从导演的视角来讲,他们是想通过影片来烘托温馨感人的浪漫爱情。从艾米莉的小说中,我们也能够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的对爱情的追求,从这一点来讲,电影版和小说版的初衷是相通的。
  四、小说版《呼啸山庄》与电影版的不同点
  我们从电影版的《呼啸山庄》中的画面、音效、以及从场景的变换中所表达的电影的情感与魅力中,感受到电影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所特有的视角和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的情结。同时,从电影的逼真的镜头里,我们也看到了19世纪英国的社会风貌,栩栩如生的景物,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以及对电影特效的灵活应用,将作者艾米莉笔下的呼啸山庄展现在观众的面前,并从男女主人公的人物刻画上,为电影而情动,为情节而心动。当然,导演在电影版《呼啸山庄》中,由于时代的特征,对影片所表现的新时代的内容,为电影注入了丰富的新鲜的血液,也让小说版的《呼啸山庄》更加焕发出熠熠光彩。
  从小说版的《呼啸山庄》中,艾米莉对男女主人公的情感纠葛中一直延续在小说的始末,整个小说所表达的都是一种对压迫的反抗,对复仇的不顾一切,让读者深深的陷入灰色的、阴森的、无尽的痛苦中,而电影版的《呼啸山庄》则在复仇的情节中,导演尽力去压缩其影响,以突出影片对爱情的歌颂与凸显,并将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了简单化,以满足观众在欣賞影片的过程中,不至于太紧张和内心纠结,如此,与小说所倡导的希斯克利夫的暴戾孤独、怪异复仇的性格不相一致。在电影里的希斯克利夫面对着凯瑟琳的死,心中的恨得到了畅快的表达,同时,在恨的同时,又迸发出无尽的爱意,最终,将电影中的故事以一个疑问回馈给了所有的观众。
  我们每时每刻都在选择,你在选择的同时,也作出了放弃的决定!
  总之,我们从《呼啸山庄》的小说中所得到的对人性的认识,与从电影版《呼啸山庄》中所表达的对情感的体验和把握,都看到了两者所独有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电影的改编同样也是一门艺术的创造,编剧不仅要对原著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同时还要结合时代的特征,将自己对电影艺术的理解,融入到电影的创作中。从小说中,读者认识了希斯克利夫的性格特点,从电影中,观众又感受到了希斯克利夫的不同的另一面,都是一个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却在文学到电影的转换过程中,收获了不同价值和感受。
  参考文献
  [1] 田田 论小说转换成电影的如何可能[D]. 四川师范大学 2011
  [2] 邱璇 文艺传播学视域下小说文本到电影文本的转变[D]. 广西民族大学 2012
  作者简介
  王艳萍,女,1972年生,辽宁医学院外语部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其他文献
《飞鸟侠》(Birdman)是墨西哥导演伊纳里图执导的一部喜剧片,该片于2014年在美国首映;2015年2月,《飞鸟侠》获得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原创剧本四项大奖。  说起来,本部影片的故事情节算得上是似曾相识:“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过去我们有很多部影片都借助戏台讲述人生,比如《霸王别姬》。《飞鸟侠》同样讲述的是老演员里根执着追求舞台艺术的故事。全片的故事线索就是
[摘要] 新媒体给传统电视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电视民生新闻在媒介融合的大环境下,也逐渐吸收了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提升民生新闻内容,以适应新媒体的竞争环境。新媒体传播平台丰富了电视民生新闻的信息来源,改变了其传播形态,拓宽了其传播平台;新民生内容扩展了民生新闻选题范围,提升了民生新闻报道角度和理性把握舆论引导方向。“新”媒体传播,“新”民生内容,成为新媒介竞争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有力的媒介融合策略。 
摘要 法国电影《乡巴佬雅克》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孩子成长为英雄,最终带领村民们推翻贵族压迫的故事。通过对影片内容的解读,结合对镜头语言、色彩运用等的分析,揭示这部电影文化和艺术上的内涵。  关键词 《乡巴佬雅克》成长 矛盾 斗争 胜利    法国电影《乡巴佬雅克》讲述了在十九世纪法国的一个小山村。男孩雅克的父亲被贵族迫害致死,母亲也悲愤而亡。经历了一系列生与死的考验,雅克成长为一名勇敢的青年,最终带领
[摘要] 《色·戒》是一个关于一个人寻找自我的故事,女主人公王佳芝为了成为特工假装自己是另外一个人,但没想到最后找到了真实的自我。影片把王佳芝这个人形象放在2 0世纪30、40年代旧上海社会环境当中。从学生到爱国学生,从爱国学生到“麦太太”然后到汉奸易先生的情妇,她的身份是不断游移于“他者”话语之中。李安在叙事中遵从“所有的人不过是一个人”原则技巧。他把王佳芝作为一个人,一个女人来叙述,叙述在她
[摘要] 《南极大冒险》是一部动物题材的影片,但是在动物造型上具有与其他同类影片不同的特点,从角色设置、动物性格刻画、色彩对比等几个方面,可以看出影片独到的造型特色。在马尔库塞的社会学理论视野里,影片申的拯救行动以及南极空间都具有深刻的隐喻意味。  [关键词] 造型 被拯救 隐喻社会空间    影片《南极大冒险》取材于1957年日本南极探险队的真实故事。1983年,日本曾经以之为原型拍摄了《南
迪尔凯姆认为,空间具有社会性,其是由社会组织起来的,空间组织中带有社会组织的缩影。[1]电影影像空间是社会真实空间的艺术表现,所体现的是客观世界里各种交错复杂的关系,大致包括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一种叙事空间,是电影利用声音画面创造出来的艺术空间和视觉、听觉环境。“电影空间的设置是为内容服务的。”[2]电影的银幕空间不仅是一个单独的物质空间,而且是一个与影片剧情相融合的
[摘要]在承担童年看护角色过程中,中外动画电影流淌着截然不同的血统,展示着作风迥异的性格。外国动画电影出于对儿童天性的尊重与关爱,表现出更多的想象力、趣味性和幽默感;中国动画电影则强调思想性,并具有继承民族题材、艺术传统的显著特点。因此,如何借鉴外国动画电影的先进经验,更加关注人性内涵,走出一条秉承传统与突出原创相结合的发展之路,以及营造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文化生态,都十分值得业内人士进行更为深入
[摘要]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爱玲创作中表现出来的性别意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点。她以鲜明自觉的性别意识构筑了独特的女性书写风景。她既不认同长久以来以男性为中心的写作,也不趋同男性化的写作惯例。她以女性的书写策略构筑了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史上真正意义上的女性话语模式,与男性文化符号系统遥遥抗衡,使真正的女性写作成为现实,  [关键词]张爱玲 性别意识 书写策略 细节描述    在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史上,张爱
摘要 从影视广告娱乐化的作用过程入手,运用多元视角对此进行审视和关照,广告娱乐化的作用过程就是通过广告符号进行视觉说服的过程。  关键词 消费文化 视觉说服 符号 广告文化    所谓广告娱乐化就是借助具有娱乐性的故事内容或娱乐形式使消费者在主动参与中接受广告传播的商品或服务信息的内容,在实现传播广告信息内容的同时使受众获得娱乐的感官享受。目前这种趋势在影视广告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综观世界四大广告节
【摘 要】歌唱教学是小学生音乐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音乐游戏是融音乐与游戏为一体的教学形式,是音乐教育中最易为儿童接受、喜爱、理解的一种综合性教学形式,是培养儿童乐感和美感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针对音乐游戏的特点,从音乐游戏的设计、开展等方面,阐述了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的作用和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旨在强化对音乐游戏的认识,并通过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的应用,提高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