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细胞异体神经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修复神经缺损

来源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yuanji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去细胞异体神经修复神经缺损的促进作用.方法根据bFCF因子用药浓度分为1 000、500、250和100 U/ml与盐水对照组每组5只日本大耳白兔.采用抗神经微丝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各组神经纤维再生的距离,抗S-100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许旺细胞的分布.研究不同浓度和剂量的外源性bFGF对去细胞支架移植后早期神经再生的影响.结果高浓度bFGF组(1 000 U/ml和500 U/ml)的神经再生距离在术后10 d明显大于盐水对照组,(P<0.01).而低浓度bFGF组(250 U/ml和100 U/ml)与盐水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去细胞异体神经移植后早期应用一定浓度和剂量的bFGF能明显提高再生轴突在支架内的生长速度。

其他文献
自1996年7月~2003年3月共收治特殊复杂性手外伤8例,其特点为手背皮肤脱套且毁损较重而离断各手指远端尚完整,手掌侧皮肤尚完整.我们基本是利用残存手指异位再植拇指,利用带足背皮瓣的第二足趾再造中指及手背皮肤,同时利用足背动脉的分支桥接残指动脉,利用足背皮瓣的静脉桥接指静脉,一期完成再造与再植,重获手的外形及功能。
期刊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探讨肢体爆炸伤最佳游离肌皮瓣移植时机.方法实验犬27只,随机分为3组,均炸伤左后肢,分别在3、7、14 d的3个时间行吻合血管的游离肌皮瓣移植,通过创面肉眼观察、不同时间细菌含量及耐药菌含量变化、4个月后皮瓣存活率、软组织感染率、骨髓炎及骨折愈合率等指标,确定最佳肌皮瓣移植时机.结果3 d时,坏死组织已基本上清除干净,随着时间的延长,局部炎症反应加重,游离骨块中细菌数量增加,虽
目的 通过对四肢严重创伤的治疗方法回顾总结,探索理想治疗方法.方法73例四肢严重粉碎性骨折或骨缺损、主要血管神经损伤、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及感染者,根据伤情及创区污染程度进行分型,选择带有骨、肌腱等组合组织或组合皮瓣Ⅰ期修复伤肢多种组织缺损,或采用分期组织移植方式修复重建.结果73例毁损伤肢经上述方法处理,69例成功,4例失败,其中54例随访2~4年,功能优良率为79.6%.结论利用显微外科技术采
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皮肤薄,色泽好,有可供缝接的皮神经,可制作成感觉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时有其独特的优点.但由于该皮瓣的血管蒂较短,旋转幅度有限.为此,我们设计了第一跖背动脉远端蒂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增加了皮瓣的旋转幅度,临床应用3例,修复足趾背侧及足趾残端创面,效果满意。
期刊
目的 为内踝前动脉穿支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3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察踝前内侧区的动脉来源、分支分布及其邻近动脉吻合.结果踝前内侧区动脉,前侧来自内踝前动脉和胫前动脉踝上支穿支,外径平均0.6~0.8mm;后侧来自胫后动脉肌间隙支和骨皮穿支,其中胫后动脉的肌间隙支2~3支,平均外径(0.9±1.2)(0.5~2.5)mm,骨皮穿支1~2支,外径(
期刊
患者女,24岁.2005年5月19日工作时,头发被机器转动轴卷入,致全头皮撕脱.检查:头皮自帽状腱膜下撕脱,前起于鼻根、双侧眉下眼睑中部,后及枕部发际,两侧达双侧耳根、颧弓,面积约35 cm×40 cm,头发大部分脱落,头顶枕部皮肤挫伤严重,大约有9 cm×12 cm瘀斑,头皮边缘不整齐,神经、血管牵拉性撕断,长短不一,挫伤严重,额、顶、枕、颞骨外露。
期刊
目的 回顾性分析及报道指尖部断指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动静脉转流,吻接1条动脉和1条指腹静脉,吻接1条指动脉加拨甲、放血或结扎近端一侧指动脉、扩大近端骨髓腔的经骨髓腔静脉回流等方法进行指尖部断指再植.结果临床再指806例1046指,成活1016指,成活率97.1%.术后随访3~18个月,成活的手指的长度与健侧指相似,指甲生长良好,手指端皮肤红润,痛温觉恢复,两点分辨觉为4~5 mm,患者对功能及
股前外侧皮瓣是目前显微外科中比较常用的游离皮瓣之一.自1998年1月至2005年1月,我院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45例,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期刊
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因其发生率高、胫前软组织覆盖困难而一直是临床上棘手的问题.我们采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急诊一期修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创面7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