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激励教育法

来源 :青年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oami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激励教育法,就是教育者从积极鼓励的角度出发,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各种闪光点,不断扬其善,救其失,激发被教育者成功动力,使其发挥内在潜力,追求更高奋斗目标。“激励教育”重在“激励”,重在能引起学生大脑的振荡、能引起学生的心灵的共鸣。为此,我认为有必要谈一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激励教育法,若有不足,望同仁们斧正。
  一、激励教育法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中的作用
  当前,我国的教育正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在学生的综合素质中,心理素质居于核心地位,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严重地阻碍了学生正常发展。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走路!”这句话道出了激励教育法成功的秘诀,也是学生素质发展中的一条捷径。现代科学证明:人的兴趣、爱好、愿望和热情都会使大脑处于活跃的状态,此时进行学习和记忆,不仅记忆牢固,还会使人沉浸于学习和记忆事物的乐趣中,产生幸福愉快的感觉。如果教师对学生歧视偏见或吹毛求疵,学生就会精神紧张,惊慌失措或情绪低落,这时大脑如临大敌,处于消极状态,设立各种防御机制抵制信息编码,学习和记忆效果就差,因此,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激励依然是教育的诀窍,歧视偏见则是教育的大敌。
  二、要适时渗透激励机制,将“激励”带进语文课堂
  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曾这样说过:“教育,就是给人积极向上的影响力,教学艺术就是激励的艺术。”语文课堂要让学生不仅敢想,更要敢说、敢做,创设民主互动的良好课堂环境,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具体地说,可以导语激励,调动学生情绪;活动激励,体验成功喜悦;朗诵激励,使学生情感涌动;时事激励,展示人性的光辉;对话激励,捕捉思想的火花。在语文学习中适时渗透激励机制至关重要。同时,也要将“激励”带进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学实践中,无数成败的事实启示我们:老师一个激励的眼神,一个信任的微笑,一回肯定的颔首,一句鼓动的话语,可以驱散学生积聚在心底的自卑的阴影,可以找回他们失落的自尊,可以唤醒他们封尘的潜能,从而使他们信心足起来,手臂举起来,声音亮起来,做人的腰干子也挺起来!从而推动和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除了将“激励”写在脸上外,还应将“激励”贴在墙上,如果是进步比较突出的同学,我用一张“优点卡”,连同习作一起张贴在教室的光荣榜上。这样不但激励了被表扬的同学,对全班同学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只有将课堂的主体--广大学生调动起来,语文课才能真正成为涌动生命活力的课。
  三、拓展语文学习渠道,激励学生主动探索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应该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动的语文课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尽量拓展语文学习渠道,激励学生主动探索,让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具体的做法主要是:坚持语文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坚持语文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语文教学与班队活动相结合;坚持语文教学与电脑网络相结合。经过几年来的实践与研究,我校已经建立一个能够全方位,高实效地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开放的教学体系,以激励学生主体的探索的兴趣和精神。正在形成自己特有的一套理论和实践经验。实验优化了课堂教学、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四、运用激励教育法要做到赏之有度、识之有据
  运用激励教育法的关键是要做到赏之有度,识之有据,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优点而不自卑,中肯地看到自己的不足而不自大。在具体运用中,必须把握好三个环节:一要善于发现“闪光点”;二要学会欣赏学生的长处;三要把握好激励的尺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依照激励教育法的“激励”、“平等”、“宽容”、“信任”等原则,树立民主融洽的师生观,注重挖掘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创造性地应用激励教育方法,满腔热情地去关爱每一个学生,非常理智地去引导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在“我能行”、“我是好学生”的心态中觉醒,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激励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发现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并将其“放大”和强化,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和激活每个人的潜力,发挥出自己的潜能,提高学习成绩,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五、运用激励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与成长
  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倡导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自信心,只有恰当地运用激励评价才能积极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与成长,使其学有动力、学有方向、学有方法。1.激励性评价要注重情感投入,情绪和情感是一种内在的动机力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作为教师,对学生答问、交流表现优秀的,亦应用内心流淌出来的激情冲击学生的灵魂,使其大脑再次亢奋而出击,不断闪烁新的火花。2.激励性评价要用事实。能激发内驱力的评价,不仅要注重情感因素,而且应注重内容翔实,有根有据,防止激励性语言苍白乏力。3.激励性评价要重视归因心理。不一味赞赏学生的智能,更多地赞赏学生付出的劳动,赞赏他们良好的学习方式。4.激励性评价要讲究语言的机智、有趣。学生们都喜欢幽默的老师,如果老师把幽默恰如其分地用到课堂中去,会拉近和学生间的距离,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师要不断地在课堂激励评价方法上积累实践经验,吸取课堂智慧,提高课堂信息的捕捉和处理能力,评价才能屡评屡新,越评越精,学生才会在激励的阳光中充分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
  综上所述,“激励教育方法”是人性化的方法,是教育家们所提倡的方法。激励教育法在语文教学中有着无穷的魅力,可以提供师生互动的平台,为达到教学目标营造了良好的环境。用殷切的鼓励去开启学生心扉,引导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恰当地实施评价策略,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途径。教师想方设法地鼓励学生,创设一种生动的教学情境,教学就会充满灵性,学生就会孜孜以求,乐此不疲,充满信心地学习。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新课程教学背景下,对高中物理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理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高中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物理基础,但是随着教学内容难度的加深,如何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是值得教师探究的问题,本文就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物理概念的形成和对规律的掌握,作了简要的分析,希望对广大高中物理教师的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物理、物理教学、形成、规律  学生在初中时已经接触过物理这
期刊
【摘 要】: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已有三年,在走入新课程的这段时间,我们是否对自己以往的教学思想和方法、行为进行了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思考,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回顾,运用教学标准要求不断检验自己,追求的是教学全过程的合理性。  【关键词】教学反思;化学教学  教学方法的改革,首先是教学思想的改革。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
期刊
学习数学的过程,本质上是解决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矛盾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其特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认识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作为发展变化主体的学生态度消极、被动——不想学,不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充分运用或者不能以正确的方法运用自己的眼、耳、鼻、舌、身等,特别是不能或者不想动脑,去认识教师的所教,那么,即使教师"教"的再好,也不能促进学生自身知识
期刊
我们的国家要在充满挑战和竞争的二十一世纪中跻身于强国之列,最根本最关键的问题在于教育。从战略眼光看,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将是一个从观念,思想到方法,行动都不同于二十一世纪的全新教育;而这个全新的教育又将以“教育现代化总揽全局”方能实现。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阶段的当务之急,必须真正实现由“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主体”的转变,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死读书、读死书的沉闷气氛,在教师的帮助下,积极主动地学习,充分
期刊
【摘 要】:在语言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把语文训练课上成真正的语言训练课,把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分成三个阶段:初读、细读、品读,学以致用,运用到阅读和作文中去,达到教学目的,切实把语文课上成语言训练课。  【关键词】语文教学 注重 朗读训练 作文  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理解课文内容的主要途经,也是学好普通话,从小培养良好语言习惯的基本手段,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指出:“
期刊
【摘 要】:随着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中专数学教学内容也更加贴近生活实际,其中一些探究性的题材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和学习途径。但是由于一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得到全面的提高,依然存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过多,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过少,因此,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本文通过对中等专业学校数学教学与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的分析,指出中等数学教育应当以培养应用能力为核心,提出了中等
期刊
【摘 要】:沥青路面具有造价低,行车舒适,修复方便等特点,在其运行、使用过程中,由于自然原因和人为因素影响,会出现多种类型的损坏,使道路质量降低,影响设施功能的充分发挥。沥青路面的裂缝病害极具普遍性和严重性。本文对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病害的防治措施和治理方法提出相应的见解,具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防治措施  裂缝是沥青路面的主要损坏形式之一,包括纵向裂缝、横向裂缝
期刊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应是演员与观众的关系,而应是导游与游客的关系。教师只是引导,大好的风光还得由学生自己去看,自己去欣赏。因此,教师应设法调动学生的情绪,使之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一、自读质疑  首先,教师要指导好“自读”这个环节。要求:(1)正确、流利地读通课文,遇到困难看注释、看图或自己思考或查资料、问同桌、问老师。(2)初步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3)勾画圈点批注,寻找问题,发现
期刊
【摘 要】: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通过化学课中的实验这一特殊教学手段,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只要能灵活变通、潜心钻研,便能使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得到培养。  【关键词】探索法 变通法  化学教学本身并不只是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化学概念和规律,而是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智能,使他们能够掌握和运用一些化学原理和实验手段,学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期刊
【摘 要】:实现初三议论文新授与复习的高效结合必须结合我们学生基础差认识能力受限的现实情况采取了循序渐进,多方位突破的方式。首先从新授课入手,形成对议论文的整体感知;再者拓展阅读,强化练习; 整理归纳议论文的知识体系和做题方法;中考链接,真题演练;转化为议论文写作能力的实现。  【关键词】初三议论文 新授 复习 高效  议论文在中考试题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初三年级面临着时间短,授课任务重、复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