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革《机械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ientist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机械基础》是机械、机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主干技术基础课程,掌握机械传动的基本原理和最新方法是机械机电类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本文针对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就如何培养中职学生职业技能,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实践环节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与设想。
  关键词: 中职 《机械基础》 课程改革
  
  机械专业是培养机械行业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机械行业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综合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反观传统的机械专业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就会发现课程设置单一、知识面和专业面窄、课程难以形成完整的体系、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等不足之处。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适应当今社会对机械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培养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创造能力强、素质高的机械工程人才,调整教学内容,改革课程体系势在必行。
  课程改革是最基本的教学建设。《机械基础》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为了突出中职的教学特点,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就该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实践环节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一些改革意见。
  
  一、整合课程内容,建立和完善课程体系
  
  中职的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应强调理论知识的应用,必须按照一线生产实际需要授课,其课程体系必须突出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其教学内容应摆脱学科系统性、完整性的束缚。据此,教学内容调整的思路是强调基本知识、基本原理,注重实际应用,引入反映机械设计理论和方法的新概念、新理论、新方法,介绍各种新型机构和新的机械设计方法,力求在压缩课内学时的前提下,拓宽知识面,增加信息量,提高教学效果。
  《机械基础》是以机构运动简图为研究模型的,建立机械运动简图应该是机械设计的基础,因此应把机构的结构分析、机构运动简图的定义、性质和常用运动副的代号、机构运动简图的建立作为重点讲授内容。对机构设计部分的内容,要通过多媒体技术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机械传动和零件间的传动关系,从而减少繁杂的语言讲述,多作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零件结构和一些设计参数的选取原则的介绍,并加强对机械运行的介绍,比如多种传动方式的组合、原理、特点,以及工程实际中的应用、维护,等等。应增加一些本专业的最新动态的介绍,多向学生介绍一些机械的新发展、新思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要克服传统教学重设计计算轻结构设计,以及与工程实际技术问题紧密结合的部分的缺陷。如滚动轴承这一章,轴承装置设计这部分内容在传统教学中往往不作为重点,而这部分内容是生产一线技术人员直接接触最为广泛的实际问题。因此,可以把这章内容进行重新整合,把轴承装置设计这部分内容作为重点,要求学生重点解决轴承的安装、配合、紧固、调节、润滑、密封等实践性很强的技术问题,在学习这些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再举一些工程实例,如CA614OA车床主轴支撑的例子。通过这个实例,学生能重点掌握轴承的组合结构,轴承的调整,以及轴承的精度对机床主轴传动的影响。通过这样的整合,学生既能学会轴承的基本知识,又能掌握轴承的应用技术,同时能明确轴承在工程实际中的重要地位。
  
  二、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面对未来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如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着重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已成为教学改革中一个重要的问题。针对《机械基础》课程的特点,我们采用“精讲多练、加强自学、分析讨论”三环节相结合,以启发式教育为主的教学方法。
  精讲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力求使知识容易理解、掌握和记忆。如对机构的结构分析进行精讲时,平面连杆机构的设计、凸轮机构设计、平面齿轮机构的设计都只精讲一种基本结构形式的设计方法,其他结构形式的设计要求学生自学。对机械设计的概念,学生只听不练自然不能掌握。因此,在各章节都应安排相应的练习,还要安排一些阶段性的综合练习,提高练习的综合程度,注重方法的运用和掌握,注意对各种理论、方法的综合应用进行总结,使学生学牢学活知识,具有应用知识的能力。
  分析讨论课是开发学生智能、锻炼学生胆量、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方法。因此,在教学中应安排一些课堂讨论,课堂讨论的内容可以是概念题讨论、综合题讨论、自选题讨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启发式教学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首要方法,它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并在求解过程中进一步思考,进而进一步提出科学的设想。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一定要善于设疑、质疑,要特别注意在新旧知识的衔接转换处提出新问题,提出的问题最好能引起几种回答,以此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在恰当的情境中作出正确的回答和判断。
  
  三、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中职学生年龄普遍较小,缺乏社会实践知识,所以对专业课的学习觉得索然寡味。要克服以上弊端,达到教学的最佳目的,关键在于融教与学为一体,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机械基础》中适当运用直观教学的手段,改革程式化的教学方法,采用实物激励法、模型演示法、巧用挂图法、实践教学法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工程知识和业务技能,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
  
  四、重视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机械基础》课程实验是中职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实验,可直接接触到生产一线的技术问题和操作技能问题,因此,该课程实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如通过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测定实验和减速器的结构分析和装配实验等,就能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具体的测试技术、测量方法,从而接触和熟悉测量工具与设备。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还可进行一些改革与创新,设计并提出一些新的实验内容,如可选用一些磨损过的齿轮和使用过的减速器,让学生独立动手操作,通过分析,提出一些具体的修理、调整、改进的意见与建议和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这些实验过程,学生如亲临现场,感觉到自己就是一名一线技术人员在做具体的技术工作。这样,学生既能巩固和加深理论知识,又能使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觉得学有所用,强化工作兴趣与工作热情。
其他文献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侵害大脑中枢神经的重要人畜共患传染病,一旦发病,死亡率几乎是100%。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世界每年因狂犬病导致的死亡人数为5~6万人,而绝
摘 要: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利用创造性思维推动教育的发展已成为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那么,如何放手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主动发展,有所创新呢?本文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此予以探讨,希望能引起读者的讨论与思考,同时供大家取舍。  关键词: 开放性思维 初中社会教学 实践 互动    进入新世纪以来,社会发生了激烈变革,人类世界已超越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速度急剧发展,社会对个人的基本素质也提出了越来越高
摘 要: 近年来,高职院校教师流失现象日趋严重。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教师流失的成因,认为高职院校应构建新型薪酬激励机制,以促进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稳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教师流失 薪酬激励制度    薪酬激励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劳动者的劳动特点和劳动成果设计出的一套能充分调动劳动者工作积极性的劳动报酬发放标准和方式。在如今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教师是否愿意坚守自己的教学岗位,是
摘 要: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生长点是“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是“探究性学习”。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除了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外,还必须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  关键词: 新课程 教师角色 转变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理念、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发生变
摘 要: 本文介绍了简·奥斯汀的基本情况。从《傲慢与偏见》的具体内容、结构和人物性格中运用的讽刺手法,体现出简·奥斯汀(Jane Austen)在文学史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在英国文学及世界文学的发展中,展示其独特的文学艺术。  关键词: 简·奥斯汀 《傲慢与偏见》 文学艺术    简·奥斯汀虽然生活和工作在人们所认为的浪漫主义时期,但她并不是一位浪漫主义作家,她大约在二十岁左右开始写小说。她的每一
摘 要: 师德,即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时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新时代下师德的内涵。教师自身的学识与道德水平即师德,在潜移默化中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也影响着学生对他的看法,进而影响着师生关系。良好的师德能提高教师的素质进而加强师生关系,一个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才会具备优良的素质。  关键词: 师德 热爱学生 树立形象 乐教勤
为了深入研究奶牛乳房炎的局部粘膜免疫情况,揭示其发生机理,需要建立一种快速而准确地测定乳汁中SIgA含量的方法。本研究分别从奶牛初乳SIgA的提纯方法、小鼠乳房炎模型的建立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与动物直接或间接接触机会越来越多,关于野生动物感染隐孢子虫的报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国内外关于牦牛和非人灵长类动物猴的报道有限,基于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