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快的自白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sky_zx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抒情诗集《生命的欢乐》跋
  
  人类是很顽强的:无论经历怎么样的灾难——大火,水灾,地震,战争,只要活着,不管留下多少创伤,都会再站起来,用自己的双手建设自己的家园,把自己的眼睛投向天空和大地,又去寻找更美好、更欢乐、更富有创造性的生活。
  我们这个民族在这点上是更典型的。不用远溯那浩瀚的历史,就我们这一代所经历的,就足以摧毁掉人们生的欲念,但是我们还是勇敢地承受了,战胜了那种种的邪恶,并且又开始在破坏的废墟上建设,播种明天的幸福。
  这就是生命的力量,是为幸福、欢乐生活所驱使的生命的力量。
  我们又终于为那自由的阳光而欣喜,并期望从自己身上重新焕发出那种青春的勃发与追求。
  一种单调、古板、没有生气的生活已为人们所不能忍受了,时代要求新鲜的创造,勇敢的探索,多样的竞赛,绚丽的生活,快速的节奏,这些都给生命带来一种真正的欢乐。
  我觉得,这种期待、理解、和思索是美的,因而也是诗的,是诗的丰富的宝藏,是开拓不尽的主题。
  这样,我的眼睛和情感孕发了新的内容,周围的事物对我产生了新的诱惑。我觉得,我应当喜欢这一切,喜欢这可爱的世界,喜欢这久经折磨而永远年青的民族,并且升腾起那种热情奔放的情绪,去温暖我们生活中依然存在的某些冰凌。而且,也只有这种情绪才使人变得真诚,敢于追求美好的生活和勇敢地革除那些对美好的种种束缚。
  我一直固执地认为,写诗固然需要才华,需要思想技巧,需要丰富的知识和广泛的阅历,但是,最重要的还是一种热爱,对人、对社会、对自然的强烈的热爱。只有这种热爱才是诗的喷口,是点燃所有感情和生活的火焰。这就是我在诗《每天我骑车穿过城市》中所描写的情景和我心灵的感受:
  
  一个光明彩色斑斓的世界
  在我的车轮下转动
  一张张各不相同、表情丰富的脸
  在我眼睛的湖水中跳荡
  无论是快活的,还是愁眉不展的
  无论是美貌的,还是多皱纹的
  都充满着人的魅力
  都闪动着生命的光芒
  
  我是个快乐的人,用快乐的眼光去看周围。我觉得做一个人应当快乐,快乐才有青春,快乐才是生命。有人说我是“苦中乐”,我想苦是事实,但需要乐,也是事实,或者说是心灵的渴求。但我以为这不是一种粉饰,这是一种愿望,一个普通人对日常生活、对四周现实的一种呼唤。我希望我们的道路是一条“丝绸之路”,而不是为苦而苦的路,虽然沿途不是铺满鲜花,充满艰险,但“梦,凝结在丝绸的经纬里/花,开在太阳起落的两边”。
  同样,我不反对别人对我们生活作另一种感受,我甚至不反对写痛苦和忧伤;我自己也写,只是我总是带着愉快的情调去写罢了。我觉得写忧伤、痛苦的诗同样需要,同样会打动人,因为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这种种情绪都有权利在诗中得到表现。我甚至想,那种痛苦和忧伤也是热爱的另一个侧面,欢乐和忧伤是一对孪生的姐妹。啊,难道不是因为有过太多的恋情才不满与痛苦的吗?
  写诗的人最忌对生活冷漠,那种呆滞的目光是不可能酿造出诗情来的。
  因此,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这种热爱,煽动那种对生活的激情,是保持自己旺盛的诗的观察和联想的重要因素。
  也正是这种热爱导致我对多样化的追求。我觉得在生活与诗中都应该多样化,这样才符合大自然的本来面目。百花齐放,就是要一百种、一千种花都开,甚至各种草都竞相争长;百家争鸣,就是要一百种、一千种鸟儿都唱,不一定要去比那种鸟的声音最好,然后让所有的鸟都去学这种声音,而是让它们都尽情歌唱,让各种爱好的人去选择自己爱听的声音。我写过这样一首小诗。
  
  如果地上的色彩统统鲜红
  如果头顶消失了蔚蓝的天空
  如果用一张图纸去盖所有的楼
  如果只有粮食而没有一棵大葱
  
  生活我能对你说些什么呢
  就是一片菜叶里也没完全相同
  的昆虫
  婴儿啼哭自有自己的旋律
  愿给多样化与个性吹来温暖的
  春风
  
  不久一位大学生写了封长信给我,说他受到触动,引起他对哲学和我们一些生活现象进行了长长的思考,而且使他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我想这种多样化反映在诗歌中既包括内容,也包括形式。与其让大家去创造一种共同遵守的模式,还不如鼓励大家都去创造自己的形式,造成千帆竞发的生动局面。我个人,对古典诗、民歌、新诗、外国诗,各种流派的诗都喜欢,只要它们确切地表现了作者所要表现的内容。我愿作多方面的尝试。在开拓主题、题材,在寻找表现手法、角度,在形式创新方面经常地学习别人,并做出自己的思索与创造。
  这本集子中的诗就基于这些考虑所写,而这些思想是近三、四年逐步形成的,所以集子里几乎都是新作,由于编辑部希望实际上是一本自选集,这样我又添了极小量的旧作,也有个别篇章来自别的集子。
  一个人的歌声唱得再好也是单薄的,只有许多的人都带着自己不同的音色和旋律去唱,世界才会变得美好起来。
  在宽容的气氛下,诗的追求会使我们灵魂更美,会使生命体验出更大的欢乐。
  
  一九八一年早春写于北京
  
  (《生命的欢乐》诗集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其他文献
客观实在的世界是由可能与不可能统一构成的,有许多事物,在我们看来是可能的,但实际上它是不可能的。举例子来说,数学上的世界名题欧拉与七座桥的问题,就说明了这一点。  十八世纪在东普鲁士哥尼斯堡城的河上,建有七座桥,当地的居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一个人他怎样才能一次走遍这七座桥,而每座桥只能走一次,最后还能回到原点。这个问题有许多人都做过尝试,结果没有一人能够做到,世界著名的大数学家欧拉从千百人的失败
编辑词选,金、元、明而下很少为人留意。这固然与当时词运的“衰微”有关,然而金、元、明、清各代值得注意的作家作品,也还是很有可观的。尤其是清代,词号中兴,上接南北两宋,下启近世,有其相当重要的地位。著名词学家夏承焘等人编选注释的《金元明清词选》,可以说填补了从宋以后直至清代八百年间词作选本的空白。  本书之宗旨,编选者在《前言》中说明:“意在文献,以觇词学之兴替,并借此了解当时社会生活之一个侧面。”
读几篇写改革的报告文学    “历史被阻碍得太久了。摸索了十几年,动乱了十年,徘徊了两年,它早已不耐烦了。一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闸门,时代所企盼的改革便如同奔腾澎湃的大河,席卷了我们广大的国土。”这是报告文学《在大时代的弯弓上》的作者,对当前正在汹涌奔流的改革潮流所作的描绘和概括。  的确,改革的大潮开始漫过祖国大地,正在疏通着社会主义建设中被阻碍的渠道,也把一大批锐意改革的时代先行者推上了
5月10日,杭州通报“金钱豹外逃事件”调查进展,称因管理人员疏忽,三只金钱豹于4月19日10时在动物隔离区逃离。让舆论哗然的是,直到杭州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公众才知道三只金钱豹竟已经出逃20多天。目前已捕获追回两只。杭州野生动物世界现已关闭,主要负责人被控制。网友热议  现在说第三只掉入四次元空间或者虫洞我都信。  豹子越狱大剧第一季结束,第二季开始了。  小豹子让这种人胡乱管着,想想也好可怜。解词
刘永济先生遗著《词论》第四页曰:“按宋人词名诗余者至多,而南宋人集,前人词名《草堂诗余》,意谓词体出于诗,为诗之余也……。”  此处正确的句读应是“而南宋人集前人词,名《草堂诗余》”。按宋宁宗庆元间的《野客丛书》已引《草堂诗余》里的张仲宗(即张元干,字仲宗)《满江红》词。《四库全书》的编纂者纪昀等据此断定《草堂诗余》的成书年代必在庆元以前,是令人信服的。由于《草堂诗余》是南宋时编成的书,编者不详,
去年荷香时节去杭州,造访孤山北麓的曼殊塔。凭吊之际,颇多感慨,心想:如果苏曼殊的著作再不出版,这位近代的著名文学家就将被湮没在历史的尘埃里了。不料,桂花开时,就在苏州买到了新版的《苏曼殊小说集》。欣喜之余,又不由为苏曼殊短暂的一生而叹息不已。就象该书封面上画的那样:一只离群的孤雁在漠漠的夜空中,追求一轮圆月的明光,但终然是可望而不可达。这是何等悲哀、何等惨淡的际遇。  苏曼殊的才华是多方面的,在文
记吴文藻教授    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虽然有了比较“正规”的社会学,但是,社会学课程主要在洋人办的教会学院中开设,教员是洋人,教材是洋书,课堂里讲的又是洋语。吴文藻先生对社会学的这种状况非常不满,他公开站出来抨击洋人垄断社会学的不正常状态,大声呼吁学术界的同仁们共同起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学教学和科研体系,使中国式的社会学“扎根于中国的土壤之上”。  吴先生是这样提倡的,他自己也是这样
江苏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二年版《同书异名通检》是一部较好的工具书,然间有微瑕,兹指出数点以求商榷:  82页《词选》条,列元邵亨贞、清张惠言、近人吴梅三家,胡适的《词选》却未收入,似不妥。胡适编《词选》为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影响之大非吴梅等《词选》能及。其中某些观点还被《复兴高中国文教科书》采用,为很多人所信服。  16页《中国文学史》条,不仅未收王梦曾著商务版《中国文学史》,连问世早、影响大,在宣
张政同志的《漫谈》一文探索了不少关于《封》的问题,颇有启发性,促使人对这部长篇小说作进一步探讨。  《封》是一部怪书:它不登大雅之堂,文学史上地位很低,评论家几乎置之不理;但流传了几百年之久,始终处于畅销书之列。这种遭遇的结果,到今天连作者为谁都成了疑案。张政同志早就考证为十六世纪后期一个全真派道士陆西星所作,但关于陆西星此人,现在资料仍旧非常缺乏,也还未见有进一步研究。因此对于《封》现在还只能就
读罗曼·罗兰《歌德与贝多芬》受到的启示      一    很多人知道罗曼·罗兰是一个懂得贝多芬的文学家,但不大知道他是一个对贝多芬深有研究的音乐专门家。他那著名的小说《约翰·克利斯多夫》主人公的青少年时代是以青少年时代的贝多芬做模特儿的;他那本介绍贝多芬的天才和他不向厄运低头的战斗精神的小书《贝多芬传》至今还在我国广为流传。他除了用小说和传记文学介绍贝多芬外,还写了一部规模宏大的研究贝多芬的多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