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小学生深度学习的数学教学策略探析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t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体系中,教师往往缺少充分开展教学的素材,经常忽视细节上的教学.因此,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开展深度学习,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从而提高教学成效.本文分析了深度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对深度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生;深度学习;数学;教学策略
  一、引 言
  与其他科目相比,数学在小学教学中是相对较难的一门课程.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有些同学明明和成绩优异的同学同样用功,但是在数学学习中却显得非常吃力.存在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没有发展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过程和操作实践中没有进行足够详细的深度学习,因此影响了整体学习效果.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师必须集中精力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二、深度学习的意义
  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是指小学数学教师在特定生活和活动条件的帮助下,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数学表层知识,深入挖掘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知识,让知识体系在内部构建方面得以实现,充分发掘小学数学知识的丰富价值.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内部结构,实现对学生的价值指导、情感启发以及个性思维的培养,真正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这对于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非常重要.
  三、深度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改善知识体系
  小学数学知识是系统的,新知识与旧知识密切相关.奠定良好的数学基础对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具有重要作用.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遇到整合新旧知识的数学问题.目前,大部分学生容易忘记以前学过的数学知识,很难迅速解决问题.小学生的自制力和知识储备均不足,很少能在学习中有效吸收学过的知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有时会比较片面.这是学生学习新知识和解决复杂数学问题时出现混乱的主要原因.这使得学生不仅很难完成學习课题,而且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态度和自信心.深度学习能够在了解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完成对数学知识的消化,并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加强学生对于新旧知识的整合能力,这样将来学生在遇到同样的问题时就可以迎刃而解了.[1]
  (二)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
  核心素养的发展主要是指学生必须具备的这种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需要满足他们自身的成长和社会发展需要.这是对学生知识、技能、感情、态度、价值观等的全面体现,需要继续改善.它在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表明我们的学生不仅要有知识,还需要具有各种各样的能力,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掌握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要求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使数学知识和技能适应现代生活和学习的需要,还在于培养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实现,小学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深入探索知识的内部结构,发现数学知识的价值,理解数学之美,培养创新精神,从而适应新的时代.
  (三)提高数学思维质量
  深度学习对于学生在数学方面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有些教师认为仅仅通过简单的浏览和简单的练习就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这种学习方法有一定的效果,但长期来看,不仅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缺乏解决数学问题的灵活性,而且使学生的个性僵化,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会产生非常不好的影响.许多学生结合实践,潜意识地模仿教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解题的框架不是根据学生自己的想法构建的,而是根据教师的说明、思考和解题框架来解决问题.这样做不能培养和促进创新意识的形成,不会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深度学习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独自分析、思考和假设,通过各种渠道让学生自己想方设法地去解决问题,能够促进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得到飞速的发展.而且深度学习还具有集中学生学习经验的作用,它可以辅助学生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让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
  四、正确引导小学生深度学习的数学教学策略
  (一)根据实际情况优化教学内容
  我们一般认为深度学习必须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和实践经验为基础,对整体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并达到良好链接知识点和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当然,就实际情况而言,在我国目前的小学数学课程体系中,各种知识之间都存在着较为明显的联系.也就是说,只要教师能够通过这些连接点来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度的消化,就能轻松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脉络体系.除此之外,教师也需要对学生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场面进行深入的了解,这些有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可以成为许多教学内容的开发点,并因此能让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高.[2]
  例如,在“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加强学生对重点知识联动思考能力的培养.换句话说,在讲述平行四边形的由来时,可以这样说:三角形可以通过旋转、平移和其他方式变成平行四边形等.而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的时候,同样可以借用之前所学三角形的知识做铺垫,让学生能够深度地理解要学习的四边形知识.又如,在“购物”这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平时购物的经验,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对加减运算的运用能力.并且因为课本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所以会让学生有很强烈的代入感,从而能更加轻松地理解课本上的内容.
  (二)摒弃旧的教育理念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下,教科书是教师的唯一参照,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都是照着教科书来教学的.这种指导方法使教师容易实现教学目标,但没有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面对这种情况,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导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小学数学课程的效果,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教学生.观察结果表明,许多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都会在上课前与学生进行交流.交流有多种形式,如讲有趣的故事,玩游戏等.这些活动看起来和课堂没有关系,但其实不然,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找规律”这一节,教师问“1乘1是多少”,学生简单回答“等于1”,然后问“什么是111111×111111”,这个问题学生就很难回答了.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1×1=1”“11×11=121”“111×111=12321”和“1111×1111=1234321”,然后指导学生寻找规律,找到“111111×111111”这个问题的答案.这样做不仅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还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自发地深度学习,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创设以生活为背景的情境
  学生的身心发展还不成熟,教师必须注意有效利用情境教学,开发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在构建教学情境时,教师必须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情境要素,提高教学情境与学生认知内容的适应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积极地学习网络环境中现有的教学情境事例,并根据班里学生的特点进行相应的调整,引导学生完成深度学习,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方向与位置”的教学中,如果在教室里布置一个模拟现实的场景,同时配置医院、购物中心、娱乐场所和公交站等场所,学生就可以在整个场景中辨别方向,直观地找到从学校到图书馆的最短路径.因为毕竟有生活背景作为场景体验的基础,所以能够提高学生在区分位置和方向方面的能力,并且能开发学生的思维,促使学习目标实现.
  (四)通过实物进行数学教育
  小学生年纪还小,对很多事情与知识都理解不了,所以教师必须以适合小学生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知识点,教师可以使用特定的对象或模型,通过这些实物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认识.小学生对一些数学资料和模型感兴趣,也就会对学习过程感兴趣.小学生只有在对数学知识感兴趣的情况下,才会独自去探索数学知识点.例如,当学习“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为了提高学习兴趣,教师需要利用一些小实验.许多教师通过摆小棒的方法来详细说明计算过程,在这个小活动中找到计算法则,在计算中总结数学公式.又如,在學习“三角形面积”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逐渐将三角形转换成其他形式,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计算过程中决定图形底边、高的关系,进行比较和记录,并观察图表的变化,从而进行深入思考,真正理解数学知识点.
  (五)引导学生活用对比学习
  对比思想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数学思维.事实上,考虑对比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提高.例如,当学习“一个数值比另一个数值多(或少)百分之几”的知识点时,学生不能完全理解这种类型问题中关于单位“1”的认知,这样会很容易出现错误.因此,笔者设定了一系列的对比练习来指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比如:(1)农民今年种了15亩水稻,去年种了10亩,他今年比去年多种了多少水稻?(2)农民今年种了10亩水稻,比去年多5亩,去年的种植量比今年少多少?在比较的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单位“1”的理解,实现了数学能力的内化.
  五、结束语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深度学习水平,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数学知识,高质量地实践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教师要深入学习与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相关的教育知识,积累教育经验,同时加深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深度学习策略的理解.教师要注意学生在深度学习中的角色定位,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改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正确思考,也要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露露.引导小学生深度学习的数学教学策略[J].小学生(下旬刊),2019(08):22.
  [2]张洪梅.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的相关策略研究[J].新丝路(上旬),2020(04):95.
其他文献
【摘要】在如今信息化飞速发展的社会,传统中学数学教育方式已经渐渐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因为当前中学教育观念对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所以课堂教学要求也在与时俱进,教师应不断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辅以多媒体教学教案,努力实现传统数学教学向电化教学的转型,同时不断实现现代教育科技与传统教育方法的融合,利用多媒体教具、教案提升中学数学课堂的活跃度,使得中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为高效,实现开拓
【摘要】数学属于小学阶段难度较高的学科,因为数学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十分考验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这也是导致部分学生学习效率较低、学习成绩持续性下滑的主要原因.学生因为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学习自信.对此,笔者认为小组合作教学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解决上述问题,提高学习实效性.因此,笔者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展开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有效性研究  引 言  
【摘要】目前,在国家和社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过程中,教育事业走上了全新的发展道路,越来越多有效教育理念的提出,使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小学阶段数学课堂也是如此,想要真正地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效果和掌握情况,教师就要能够在全新的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使小学生的知识学习找到最新的路径.本文就基于核心素养这一背景,重点了解到在小学阶段数学课堂上,学生数学建模素养的具体培养方法,希望能够真正优化课
【摘要】初中数学属于具备较强创造性的学科,学生如果想要将数学学好,就应该具备良好的创造性思维.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思维,通常就是对于思维主体而言具备独特性的思维活动,对新事物发现,对新规律掌握,对新方法实施创造,对新问题进行解决等等.教师通过有效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将这种思维能力良好地掌握.本文探讨分析科学培养初中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一、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需要应用模型思想来培养学生,因此如何充分发挥模型思想的作用来开展培养工作就成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模型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积极的作用,能让教学更贴近新课改要求,通过在教学中融入模型思想,采用合理的培养策略,可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数学模型理解能力、独立解题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模型思想;学生培养  一、引 言  在相对高层次的数学教学中,很多知识点或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