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直流系统蓄电池组自动投入装置的研发与应用

来源 :电工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了基于蓄电池组充电机电压比较法的变电站直流系统蓄电池组自动投入装置,该装置可对蓄电池组与充电机的电压进行同时监测、实时比较,一旦蓄电池组电压低于充电机电压一定值时就立即动作,可靠连接蓄电池组与直流母线,既能实时监测蓄电池组与直流母线的连接状态,又能保证在蓄电池组不正确脱离直流母线后迅速、安全、正确、可靠地投入直流系统,确保二次设备的工作电源可靠供应.实际应用证明该装置安全、有效.
其他文献
针对110 kV变压器增容改造过程中负荷不能由站外电源转供的问题,给出了几类站内负荷转供方法,分析了其适用范围和停电过渡中的其他约束条件.
为充分发挥绝缘横担轻质高强的特点,提高绝缘横担的使用寿命,满足腐蚀严重区域的使用需求,引进高强铝合金材料对10 kV绝缘横担进行轻量化设计及应用研究.从横担芯体、中间固定金具及配套附件三个方面对绝缘横担进行了轻量化的结构设计,采用有限元软件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分析,为试制提供技术支撑.采用高强铝合金材料对方棒和T形绝缘横担的中间固定金具和配套抱箍进行了试制,并进行了抗弯、抗拉和抗扭测试,结果均满足要求.为了验证铝合金材料金具在绝缘横担中使用的稳定性,对方棒绝缘横担进行了热机循环试验,然后对两端金具进行抗拉试验
机械贯穿件作为安全壳的一部分,构成反应堆第三道安全屏障,设置在其内外两侧的安全壳隔离阀的密封性能关系到整个反应堆的安全,是核电站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之一.安全壳隔离阀密封性试验是核电机组在役大修期间的重要试验项目,结合试验实例对试验的原理和方法进行了阐述、分析.
全光纤电流互感器可用于交直流一次电流的测量,而传统的电子式互感器校验仪无法实现直流互感器的校验,因此设计了一套全光纤电流互感器校验系统.该校验系统满足全光纤电流互感器精度测试的全部要求,且成本低,使用方便,适用于全光纤电流互感器的研发测试和出厂测试.
针对电力机车上辅助逆变器运行时输入阻抗与直流侧LC滤波器输出阻抗不匹配导致直流侧振荡的问题进行分析.介绍了一种辅助逆变器结构及控制策略,基于阻抗不匹配导致的直流侧不稳定机理,提出了电压瞬时值控制下逆变器的输入阻抗建模方法,并依照阻抗匹配理论设计了逆变器的部分主要参数.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与实物验证了辅助逆变器设计方法与稳定性分析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限流熔断器频繁发生熔断故障,给油田电网的安全运行带来了较大影响.针对限流熔断器熔断故障的具体情况,分别从时间分布、互感器励磁特性、熔断器制造水平、系统接地故障等影响因素进行原因分析.为了避免限流熔断器非正常熔断,提出了严格验收质量把关、控制选型与尺寸、试点提升熔断器额定电流、实施充油式电压互感器改造、一次侧安装正规消谐器、减少系统接地故障及加装10 kV系统消弧线圈等建议,以提高电网运行可靠性.
为了分析研究雷击杆塔塔顶雷电反击过电压的影响因素,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雷电流波形的对比,结合杆塔、线路、绝缘子实际情况,以一段实际线路和实际杆塔参数为例,利用PSCAD/EMTDC仿真软件建立了符合实际情况的雷电流双指数模型、杆塔单一波阻抗模型、线路Frequency Dependent(Phase)模型、绝缘子闪落判据模型.在所建模型的基础上,利用PSCAD/EMTDC软件仿真分析了雷电流波形和幅值在雷击杆塔塔顶反击情况下的雷电过电压暂态特征,以及对雷电过电压和耐雷水平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
介绍了TGW45系列万能式断路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针对用户现场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故障,对故障类型进行总结,并提出了排查方法.
近年来,变压器短路强度不足引起的事故已成为变压器事故的首要原因,检验电力变压器的短路承受能力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现有试验所需的电源容量大、设备庞大、投资大,且试验费用高、试验周期长和试验能力有限等因素限制了试验项目在物资抽检中的开展.为此采用储能电源技术,通过设计试验装置并进行结构优化,降低试验设备的体积与质量,研制出可移动式的突发短路试验装置,可实现现场检测变压器的短路承受能力,为配电变压器的短路承受能力试验的抽检工作提供技术手段,以保障电网变压器的安全运行.
从柱塞隔膜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出发,分析了导致泵在运行中出现疲劳失效问题的原因可能是排液阀组件损坏和膜片破裂.排液阀组件损坏的原因是阀件自身结构设计不合理,运行过程中阀片的自由度未受到约束,阀片与阀爪易产生撞击致使阀爪损坏;而排液阀组件损坏后无法将管道内介质与泵液室隔断,膜片长时间处于高压状态下,在强大的剪力作用下产生疲劳损坏,因此泵失效的根本原因是进排液阀组件结构设计不合理.对阀组件进行改进,约束阀片运行的自由度,避免阀片与阀爪的撞击,改进后泵运行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