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大棚番茄多层覆盖栽培技术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m020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为了切实满足番茄正常生长发育对气温的要求,确保在早春寒流影响下植株不被冻伤,如皋市经济开发区通过多年探索,尝试采用大棚加中棚加小拱棚加草帘、地膜的多层覆盖方式来提高温度,使番茄播种期提前,尽早上市,不仅满足了社会大众对番茄的需求,还提高了番茄种植的经济效益。本文重点介绍了如皋市经济开发区早春大棚番茄多层覆盖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合理密植、田间管理、采收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更好地指导实践种植工作。
  关键词 番茄;栽培技术;多层覆盖;早春
  中图分类号 S641.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6-0063-01
  随着设施大棚面积的不断扩大,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蔬菜销售量不断增加。为保障江苏省菜蓝子工程的实施,如皋市经济开发区农业服务中心既要考虑设施经营者的效益,又要分析本地市场的需求[1]。
  经过调查,如皋市城北市场番茄销售量为108 t/d,而本地产品只占市场份额的21.2%。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以下3点。一是本地产品上市时间较迟。本地番茄大致在5月1日前后批量上市,上市时间较迟,导致大部分外地货源提前涌入。二是栽培设施单一,缺乏科学的技术支撑。本地早春番茄种植设施大多为单层棚加地膜,多层覆盖种植比例较低,从而导致本地番茄成熟度、着色、品质和果型较外地货源差。三是本地早春番茄规模种植面积小。早春大棚番茄多层覆盖技术使棚内温度比单层棚加地膜提高5~6 ℃,因而多层覆盖技术比单层棚加地膜种植方式提早上市30~35 d,平均增加经济效益4.02万元/hm2。
  如皋市盛志果蔬专业合作社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出一条番茄3月中下旬上市、明显高于普通栽培效益的新路子。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上市的早春番茄一般产量为63 t/hm2,产值138 870元/hm2。番茄9月中旬播种,10月上中旬分苗,12月上中旬定植于双层大棚内。大棚规格长×宽×高为100.0 m×6.0 m×2.5 m;中棚比大棚低20 cm,宽度减少25 cm;小棚覆盖高垄,高于垄面20~25 cm。小棚内进行高垄栽培,垄高25 cm,垄面宽75 cm,垄沟宽35 cm,铺好地膜后双行定植。
  1 选用优良品种,适时分苗
  选用早熟耐低温品种苏粉8号。该品种粉红果,果型适中,符合本地消费习惯,是如皋市大量种植的优良品种[2]。9月中旬播种,播后20 d及时分苗,分苗规格为12 cm×12 cm,用大棚加小拱棚覆盖遮阳网遮荫育苗,适当控制水分,以防苗期徒长,控制苗高约30 cm,发现第1盘花序时准备移栽,苗期注意防治蚜虫。
  2 施足基肥,合理密植
  于11月中旬搭好中棚,施入腐熟粪肥1 500 kg/hm2作基肥,并配合施入45%硫酸钾型复合肥1 875 kg/hm2。随后进行翻耕、起垄,保证垄高25 cm、垄面宽75 cm、垄沟宽35 cm,保持棚内温度18~20 ℃闷棚3~5 d。12月中旬定植,行距40 cm、株距30 cm,定植后浇透活棵水,适当闷棚后放风。放风时若为晴天,则揭去中棚和小棚;若为阴天,只揭小棚通风[3]。
  3 田间管理
  定植当天晚上,使用草帘将大棚四周密封起来,以此提高大棚温度。1周后,晴天将草帘揭开,光照直射,提高温度,促进缓苗。缓苗后,白天大棚温度保持在25~30 ℃之间,晚上则保持在15~20 ℃之间,避免夜间大棚温度较高,引起徒长。开花时,番茄对温度的敏感性更高,尤其是开花前15 d至开花后3 d,气温高于30 ℃和低于15 ℃均会影响番茄开花、授粉与受精。结果期间,白天温度最好控制在26 ℃,夜间温度控制在16 ℃,昼夜温差不得超过10 ℃。结果期温度管理最为关键,温度过低,果实生长较慢;温度过高,不利于果实着色。因此,结合番茄生长习性科学合理控制结果期间温度,对于保障番茄优质高产尤为重要。
  次年2月上旬加大放风量,及时撤去小棚,搭架绑枝,采用单干整枝[4]。花期用30 mg/kg防落素喷花,每层花序处理1次,坐果后及时疏果,每盘留果3~4个。坐稳4穗果后留2叶摘顶,追肥在第1果穗长至鸡蛋大小时,用0.5%尿素水加0.3%磷酸二氢钾叶面喷施。第1穗果开始转色时用乙烯利200 mg/kg涂果,促进提前采收。3月上旬撤去中棚。
  为降低棚内湿度,防治疫病和脐腐病,定植后10 d开始用药防治,通常使用百菌清或一熏灵药剂交替烟熏,每隔5~7 d使用1次。此外,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要做好蚜蟲防治工作。
  4 适时采收
  为了能尽快上市,番茄变色期间便可采摘,鲜食番茄则应在坚熟期采摘,此时果实营养最为丰富。如果番茄需要远距离运输,则在采摘前3 d不再浇水,以此来减低水分含量、增加干物质,以利于贮存和运输。番茄果实采摘后,剔除畸形果、损伤果、病果,去掉果柄,以避免其在装运过程中刺破果实。采摘时尽量轻拿轻放,按照大小分级将番茄进行分装。此外,注意番茄采摘时间宜安排在气温较低的晴天上午,如遇高温采摘,采收后必须摊晾,待果实温度降低后再放入筐中。
  5 参考文献
  [1] 冯胜利,张以和,张娟,等.多层覆盖促成技术在早春温室番茄栽培中的运用[J].北方园艺,2014(24):50-51.
  [2] 王艳,严从生,王明霞,等.安徽省沿江地区大中棚多层覆盖早熟番茄吊蔓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16(16):62-63.
  [4] 朱富春.早春大棚番茄多层覆盖栽培技术[J].西北园艺:蔬菜专刊,2013(11):37-39.
  [5] 谷晓飞.早春大棚番茄多层覆盖高产栽培[J].吉林蔬菜,2013(3):34.
其他文献
摘要 新形势下我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本文通过实地调研,结合单县农村土地概况,总结了近年来山东省单县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成效和转变,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期盘活单县农村土地资源。  关键词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转变;建议;山东单县  中图分类号 F3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02-0294-01  近年来,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精准扶贫、特色小镇、田园综
摘要 熊峰1号奶参选自湖南奶参道地产区新化大熊山区的野生品种,可药食两用,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已在生产中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熊峰1号奶参的特征特性,总结了其规范化栽培技术,包括选地整地、种苗繁殖、水肥管理、搭架、病虫草害防治、采种与采收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 奶参;熊峰1号;特征特性;规范化;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67.5304 .7 文献标识码 B  文
摘要 介绍了济宁市直播稻栽培技术,分析了其存在的利弊,并提出了直播稻生产发展措施,以期为济宁市直播稻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 直播稻;栽培技术;利弊;措施;山东济宁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0-0047-01  直播稻是指在水稻栽培过程中省去育秧和移栽作业,在本田里直接播上谷种栽培水稻的一种方式。目前在济宁市的鱼台县、任城区等地已发展到2
摘要 羊鼻蝇蛆病作为羊的常见多发寄生虫病,在生产实际中较普遍。本文详细介绍了一例绵羊鼻蝇蛆病的诊疗经过,探讨其发病的原因、诊断要点及治疗措施,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 羊;鼻蝇蛆病;诊治  中图分类号 S858.2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23-0217-01
摘要 为初步掌握巴中市各区(县)丹参种植情况,深入了解巴中市丹参栽培中存在的问题和关键技术,对巴中市5个区(县)种植丹参的村镇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巴中地区目前丹参产业发展态势较好,但丹参产业想要健康有序的发展,除了科学的规划、逐步扩大规模、提质增效外,还需要解决目前存在的种源混乱、方法各异、人工成本高等问题。  关键词 丹参;产量;品质;栽培技术;不同产区;四川巴中  中图分类号
摘要 为探索夏玉米最佳播期,特进行不同播期对夏玉米产量及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本年度播期以6月8日最佳。小麦收获后,争取及早播种夏玉米,可有效避开高温“卡脖子旱”,从而提高玉米产量。  关键词 夏玉米;播期;植株性状;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9-0007-02
摘要 研究了植物免疫诱抗剂对番茄主要病害的防治效果,即苗期叶面喷施氨基寡糖链蛋白500倍液3次,每7 d喷1次;定植后用10亿CFU/g枯草芽孢杆菌30 kg/hm2灌根2次,每30 d灌1次;结果期轮换使用10亿CFU/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300倍液 15%黄腐酸水剂2 000倍液、2亿CFU/g木霉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6%甲壳素水剂800倍液,每7 d喷1次,交替用药。结果表明,免疫诱
摘要 通过设置不同的播期和播量组合,研究播期和播量对济研麦7号小麦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穗数和穗粒数减少,千粒重增加;随着播量的增加,穗数和产量增加,但穗粒数和千粒重下降。播期对产量的影响大于播量。对于济研麦7号小麦来说,播期10月15—20日、播量187.5~225.0 kg/hm2条件下,成产三因素协调发展,可获得较高的产量。  关键词
摘要 本文应用MICAPS常规资料、贵州省七要素自动气象站雨量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对2017年6月22—24日铜仁市中北部出现的特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期望加深对低空急流与低涡切变共同导致贵州省暴雨的认识,丰富此类天气系统配合下的贵州省暴雨天气分析个例,为建立低空急流与低涡切变配合型贵州省暴雨天气模型积累个例档案,为今后此类暴雨预报与服务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西南低空急流、低层切变辐合是
摘要 恒丰优3550是湛江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广东粤良种业有限公司用优质不育系恒丰A与抗病恢复系R3550组配育成的高产弱感光型杂交稻新组合。本文介绍其特征特性,并从合理安排播种期、合理密植、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其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 杂交水稻;恒丰优3550;特征特性;栽培技术;高产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