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创建特色班级的理念与路径

来源 :辽宁教育·管理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123g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打造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做到一个班级一个品牌,应该从“核心——建设目标凸显独特的文化魅力;关键——特色活动展现独特的管理品位;重点——激励机制促进独特的内涵发展”这三方面入手,通过思想引领、活动设计、制度完善,创建具有班级专属风格的特色文化,满足学生个体生命和谐发展的需求,激发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教育智慧,搭建教师与家长、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合作之桥,促进师生、家长共同成长。
  关键词:特色班级;管理目标;激励机制
  如何打造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笔者认为,首先需明确特色班级共建的主体组成部分,即班主任是总设计师,学生是主角,家长是同盟者。特色班级共建主要从“核心——建设目标凸显独特的文化魅力;关键:特色活动展现独特的管理品位;重点——激励机制促进独特的内涵发展”这三方面入手。通过思想的引领、活动的设计、制度的完善,创建具有班级专属风格的特色文化。当班级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班级创建特色的愿景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呈现,促使每个学生置身于富有个性的班级文化氛围中,汲取营养,重塑灵魂,提高能力,升华品格,从而满足学生个体生命和谐发展的需求。同时,也能激发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教育智慧,满足班主任专业成长的需求,有效搭建教师与家长、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合作之桥,实现双赢局面,促进师生、家长共同成长。
  一、核心:建设目标凸显文化魅力
  优秀的班级文化会孕育独特的班级精神文化,这是班级管理的灵魂。班主任应抓住特色班级构建的核心任务,基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目标,站在教育的制高点、把握德育的增长点、探寻家校同盟的合力点,准确定位班级特色,促使班级的精神文化具有个性并凸显文化魅力,使其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小屋”,成为班主任专业成长的“实验田”。
  (一)站在教育的制高点,设计管理目标
  教育的本质是发展人、成就人,学校是育人的地方,是培育人的场所,班级是学生的家,是学生成长之地。班级特色定位需要班主任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有全面的了解。班主任应以“学生为本”,分析学生特点、兴趣爱好,结合班级发展阶段的需要,以及自身专长,将班级特色理念具体落实到班级的名称、理念、目标、措施里。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家长共同设计好班徽、班歌、班训、班报、班级博客等,形成班级独有的品牌和班级文化管理模式,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把握德育的增长点,创建管理目标
  班主任在特色班级创建目标上,要基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以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行为习惯教育、生命教育、感恩教育等为抓手,寻找德育工作的立足点、切入点、落脚点和延伸点,作为开展特色班级创建工作的教育理念和指导思想。在班级目标创建中,班主任应开展以心理教育为主的深层次的德育活动、以信念和价值观教育为主的高境界的德育活动,进一步构建良好的班级文化,形成催人奋进的班级精神、乐观向上的班级风貌。
  (三)探寻教育的合力点,定位管理目标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家长是重要的力量和资源。在班级特色定位上,班主任应构建家校教育合作共同体,家校真正达到同频共振。因此,在创建目标与措施上要充分发挥家长的智慧,及时召开家委会议,不断挖掘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教育潜力。学校与家长携手,开发和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形成教育的合力与张力,打造家校联手共育的良好态势。
  二、关键:特色活动展现管理品位
  学生是特色班级的主体,其品德、个性发展、思想、才能、情趣、品质都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特征。结合班级实际及班主任的特长,班主任应把握特色班级构建的关键,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把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紧密结合,把特色活动与各种主题教育活动有机融合,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进行有机渗透。班主任应创设富有本班特色的德育活动体系,创新教育方式,设计富有时代意义、多姿多彩的特色活动,积极开展“近、小、实、新”的班级特色活动;以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为途径,在系列化、多样性的实践活动中,搭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的平台,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引领学生在生动、具体的道德实践中,自觉践行道德规范,增强道德意识,强化道德养成,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规范、自我完善。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开展特色活动
  在特色活动的开展中,班主任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中,不断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团队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还要激发班级的活力,充分发挥班集体在学生教育与管理方面的组织作用,将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与探讨、自主设计活动方案,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与个性。例如,举行主题班队会,在“我的班级我做主”“展示风采  快乐成长”“秀一秀我们的班”等活动中,鼓励每个学生自主参与设计与主持。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既展示自己的特长,从中获得作为班级成员的价值,提高自己的能力与素质;又在精彩有趣的特色活动中获得体验、实践,获得审美的熏陶、塑造,培养了正确的审美情趣,心灵获得成长,道德获得提升。
  (二)激发家长的热情,设计特色活动
  班主任应让家长满怀热情地参与到特色班级活动中。通过组建班级家委会工作小组,设置宣传组、活动组、后勤组,成立家长义工、故事爸爸妈妈志愿者、校外志愿者等,引导家长协助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特色活动。例如,班主任可以发挥家长的资源优势,培育和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打造“爱劳动特色班”,围绕“爱劳动”这个特色主题,帮助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的理念。同时,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使其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在劳动中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学会感恩。为引导学生懂得劳动能美化家园、锻炼成长,可以开展“我是优秀的值日生”“我為课桌椅洗洗澡”“我是劳动小能手”“洁净家园我行动”等活动,引导学生感受劳动的快乐,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   (三)利用现代化手段,助推特色活动
  班主任可运用互联网技术,在家委会的支持下创建班级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学生的美文,展示班级开展的特色活动,如育儿经验、读书沙龙活动等;也可以成立爱心家长联盟QQ群,组织开展亲子读书会、班级家长读书沙龙等;组建假日小队,带领学生参与垃圾分类工作,或到社区、敬老院献爱心。
  当家长成为班级工作的协同者,就会与班主任一道汇集智慧、相互配合、协力共管,助推特色班级的创建工作,形成培养学生道德教育、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等的德育体系,展现班级独特魅力。
  三、重点:激励机制促进内涵发展
  激励机制是一种软文化,是促进班级内涵发展的重中之重。班主任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遵循发展性、自主性、激励性的原则,根据特色班级的培养目标及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探索机制创建的新思路、新举措,构建适合本班学生的激励机制。班主任应坚持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科学化、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过程动态化的原则,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激发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同时,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唤醒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最终促进班级文化建设内涵式发展。
  (一)注重评价的导向性,突显激励的作用
  激励机制要达到成效,就应以学生为核心,注重评价的导向性,有效激发学生的内生力。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通过激励机制的设立,激发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学校组织的活动。例如,在读书节中,“书香班级”和“经典诵读班”等特色班级可以借此教育契机,引领学生亲近书籍,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沙龙活动引导学生和家长一起诵读经典文章,在美德中修身、修心,进而点亮学生的人生。
  (二)注重评价的多样性,发挥激励的力量
  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班级管理目标,自主设计各种评比项目,发挥激励的隐性教育力量。采用“比比谁的花儿多”“小花换苹果”“集卡”“积分卡”等各具特色的评价激励形式,将“走好路、排好队、做好操、上好课、做好值日”等“五好”常规要求通过评比方式以及“积分”累计的方式进行积分换算,进一步规范学生的一日常规,引导学生走向主体自律。开展班级“文体之星”“小歌手”“小画家”“小小书法家”等评比活动,促进学生特长的培养,最终达到使每个学生都拥有一到两项技能和伴随终身的爱好。
  (三)注重评价的多元性,提升激励的效度
  班主任应积极引导家长参与班级的评价机制,进一步增强家长参與班级管理的意识。例如,在创新班级激励机制时,根据家长在银行从事工作这个职业特点,创建“班级银行”,用“文明银行”把班级一日常规、班级自主管理、家校配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统一起来。这个评价机制,就是借鉴银行的运行机制,通过设立奖励制度、工资发放、奖金管理制度、贷款制度,颁发班级文明银行货币等激励机制,把银行的建立实施和班级每一个学生的自主成长、家庭教育进行有效融合,激发学生向上、向善的内驱力,家长也在参与激励机制中不断调整家庭教育方式。班主任可以将学生参与特色班级创建的积极性、获得感等融入到激励性评价机制上,通过学生自评、伙伴互评,教师、家长、社区综评相结合等方式,使之形成共同评价、共育学生的共评机制,成为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体系,真正使其发挥教育功能和激励功能。通过这些策略,引领学生个体在多元、立体的评价机制中收获自信,引导学生融入班集体,投入到特色班级的各项主题教育活动中,不断提高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意识与能力。
  学生、教师、家长在特色班级构建的成长共同体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有力助推学生的发展,有效增长教师的教育智慧,实现师生、家长共同迈向美好人生,从而使多方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应小涛.小学阶段创建读报特色的班级文化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34).
  [2]张艳芬.基于区域特色的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5(03).
  [3]张成兰.浅析优化小学班主任管理的策略[J].天津教育,2021(4).
其他文献
[摘 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是新时代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新课程理念,以导学单为载体提炼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导学单;核心问题;合作学习;练习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3-0025-02  课程标准强调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教育要适应学生全面
课程思政作为贯彻教育部“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中心工作,要求各学科都要体现这个职能,把课程思政和第二课堂结合可以极大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通过对国际商务专业课程思政与第二课堂结合为例进行探索,体现了人类认识规律在教育工作领域的运用,是贯彻全程全方位育人工作的创新探索。
生态修复责任作为一种新型环境责任形式,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在生态修复制度中,“人的工作”是促使相关措施实施最为基础的元素,也是环境责任形式实现中最根本的力量。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构成生态修复制度中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基本格局。在这一格局中,不同主体均面临不同程度的实践困境,为解决现存的制度困境,可从厘清主体责任、加强多元协作、完善特色制度、建设考核制度等方面着手,采取措施。最终目的在于完善多元主体协同共治制度,实现生态修复的长效机制。
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角的度量”一课,正是作为第二学段以“学生测量及操作技能的形成”为主要目标的内容。因此,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研究,对后续与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相关的课堂教学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自主探究学习作为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教师的耐心引导下,发挥自身的主观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有效性。以“统计与概率”为例,文章分析探究性教学下的学生自主建构学习模式,给出有效的教学对策。
问题引领着数学课堂的推进。在“认识循环小数”这节课中,通过合理应对学情、放大探究过程和有效突破难点,借助“以问引学”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循环小数的认识从已知走向深度学习。
“拼图与周长”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怎样拼周长最短的内容。教师需要善用“放大”的艺术,让学生置身于探究的全过程,在拼图中发现奥秘,在反思中提炼方法,让探究成为整节课的核心,让数学学习往“深刻”中走。
在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可能性的大小”的教学中,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巧妙借助数学实验,唤起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发掘数据中隐含的规律以及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摘 要]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力是教学目标之一,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基础。基于此,教师通过对创设思辨情境,催生数学思考;把握有效落点,推进数学思考;基于数学活动,提升数学思考等策略进行探索,以此推动学生数学思考力的生长与发展,提升其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考力;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日常教学中,很多教师重视教学设计的实施,而忽视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由此开展的教学往往会因为没有精准把握学生的知识生长点而导致部分学生知识结构断层,对新知一知半解。以“植树问题”教学为例,从三个方面对如何“准确把握学生认知生规律,有效促进自主建构”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