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不断表现的过程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lyfore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会表现”是全体师生共同追求的一种境界和目标,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培养开朗、乐观、活泼的现代人的需要。表现是知识内化和展示新知的桥梁,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是学生表现的源泉。学生的发展,首先是内化过程;其次,也是一个释放、展露的过程,即外化过程。内化就是接受知识并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外化就是知识的回忆及能力表现的过程。而学习过程本身就是新旧知识、能力的重新连接、重新构建的过程。因此,内化的过程离不开原有知识、能力的外化。同样,知识、能力的外化过程,就是知识运用,是学习主体的实践过程,外化中必然会遇到新情况、新问题,外化者在实践中探索,把得到的经验教训牢记于心,这本质上也是内化。可见,内化与外化是统一的,内化是外化的基础,外化同时是新内化的开始,内化与外化互为条件,密不可分,它们甚至是同一的过程。内化和外化如何才能衔接转化?这便需要“表现”搭桥铺路。吸收和理解是表现的基础,是表现的源泉。吸收是表现的前提,表现是吸收的发展与深化。如果没有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表现”也就成了无源之水。表现必须以知识的积累为基础,善倾听、会欣赏的人才有表现的资本。
  教师的内化教育不能代替学生的内化过程,只是为学生内化活动提供策略与榜样;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这一主体,内化因学生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要用矛盾的观点来看待学生这一主体,不同的内化主体,必定表现出内化的矛盾特殊性。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内化习惯,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引导学生学会评判,使内化的知识优化,使内化的能力有利于个体的全面发展。
  首先,培养学生外化的信心与勇气。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外化教育更显重要,而要在重内化偏外化的教育氛围中解放出来,关键就是培养学生外化的信心与勇气。
  其次,创造学生的外化环境。如果说把培养学生外化的信心与勇气理解为外化的内在环境的话,那么,就可把学生知识能力的外化场所理解为外化的外在环境。因此,课堂一定要创设激趣、激疑的外化环境,使学生想问、敢问、善问。
  最后,必须重视实验、实践。从事实践活动既是内化的最终目的也是外化教育的内在要求。也就是说重视技能的培养,技能源于知识而又高于知识,而技能的培养与施展只有通过长期的练习与实践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也只有这样才能使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技能,使内化的知识转变为外化的技能,让学生在社会的大舞台上施展才华。
  提供机会、积极引导是学生表现的关键。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是核心,教师的主导性只有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过程中才能得以体现,即只有学生能自由表现,教师才真正处于“主导”地位。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常常被视为一张白纸,任教师涂抹,或者被看作容器,任教师满堂灌。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现代教学要求,教师设计教学时,要坚持一个原则,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想象、自学、猜测、探究,能解决的问题就应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教师必须给每个学生以表现的机会。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转变过去的教师角色。教育是人施之于人的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双边作用的过程,其核心关系是教与学的关系,从教学两个方面看:教师教,学生学,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没有任何一方的参与就不成为教学。因此,教师与学生都是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双主”调和,师生互动,才能达到教学相长。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不能动摇,课堂上应是“双主体”,在教学中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同时又不忘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机地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间的相互作用融为一体,才能在教学改革中取得一定成绩。
  及时点拨、多加激励是学生表现的加速器。
  教师是“积极的鼓励者”。教师可以随时用情绪化的语气表达自己对学生的努力和成功的赞赏心情,表达与他们共同体验学习时所有收获的快乐,也可以通过身体语言将这种积极的情绪感受传递给学生。学生就会产生自我发展的内在强化力量,积极参与到表现的氛围中来。教师多加激励,让学生有乐于表现的意愿,培养善于表现的能力,使学生学习真正成为一个表现的过程。
  鼓励,作为一种教育教学手段,在创造师生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在转化后进生方面,具有突出的效能。要想多鼓励学生就要求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要做善于从多角度透视的有心人,务必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老师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为他们创造施展才能和获得承认、表扬的机会,不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的学习动力,最终达到以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来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目的。其作用有三:
  第一,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对一般学生来说,教师的鼓励如及时擦亮的火柴,会使学生的热情高涨,积极上进,可谓“点石为金”。适时适度,对“后进生”进行鼓励。对于后进生来说,他的闪光之处如晨露夕晖一样宝贵,抓住时机,适当鼓励,可使他更新认识,转变学习态度,迷途知返,步入正途。
  第二,鼓励是开启学生心理情感大门的钥匙,益于建立和谐、融洽、合作的师生关系,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人总是有一种成功的欲望,学生更是如此。因此,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
  教师的鼓励,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参与意识和自主意识,益于其人格的健康发展。一句赞扬,一个眼神,都会激发学生的热情,拉近师生距离,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第三,教师的鼓励,对于学生学做人、学做事等方面健康发展的渗透作用,不可忽视。教师的评语,意义深远。赞扬褒贬,给学生内心的感受迥然不同,要激动,要肯定,要催发,要感化……
  在教学中,教师的鼓励对促进学生的学习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适时、充分、恰当地对学生进行鼓励,是必不可少的教育教学手段,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关切台湾光复甲午中日之战发生于1894年1月25日,清廷一败涂地,令人切齿痛恨!隔了4个月,孙中山先生就领导革命,首先创立“兴中会”。第二年4月17日,马关条约订立,台湾被迫割
一个50000平方英尺的数据中心每天要消耗大约4兆瓦的电力,相当于57桶油。根据Gartner的研究结果,对于一个典型的数据中心而言,能源成本将很快占据全部信息技术预算的50%以上
砂姜黑土是黄淮海平原南部的古老耕作土壤,面积约4700万亩,其中以安徽省的面积最大,约2100万亩(以其土地面积70%计算);河南省次之,约1300万亩(包括南阳盆地500万亩),山东省
采用结构化程序和规范化数据库技术开发了模具高速切削数据库系统,使用该系统可实现模具材料查询、刀具选择和切削用量查询。针对高速切削数据缺乏的问题,本系统采用了基于实
目的了解并比较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大学生骨髓捐献认知现状与差异,为骨髓捐献的宣传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自编问卷,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合肥某2所高校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大
近日,在一份报纸上看到了一篇文章《“问心无愧”赞》,读后颇有几多沉思。文章说:在江西省曾发生一起敲诈案。一位推销员到泰和县推销某产品,在销路不畅,陷入困境之际,他给泰和县县
由南京大学自然灾害研究中心、中国科协、江苏省科委、江苏省科协和一些全国性学会共同组织的“全国自然灾害成因与对策科学研讨会”于11月5日一7日在南京召开。会议请当今
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和园艺创新协会同意联合投资2 050万澳元,利用昆虫不育技术(SIT)控制昆士兰州实蝇,此项研究具有里程碑意义。该研究团队由菲尔泰勒副教授主导,将专注于开
据不完全统计,我 国现有各类气体充装站 2000余家,其中液化石 油气充装站的占一半, 据劳动部锅炉与压力容 器安全监察局调查,目 前全国各类气体充装站 的安全管理状况令人担
为开展山区小流域治理工作,加速水土保持工作步伐,特制定本办法。一、总则 (一)小流域治理的目的,是控制水土流失,改变水土流失地区低产贫困面貌,根治江河,减少泥沙,改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