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化学教学中,为了真正达到教学要求,应让学生亲身感受、动手操作、动口交流。化学教师必须一改传统教学模式,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知识再现规律,重视重构内容,让学生提前预习,课堂上让学生分组讨论,完成探究内容并小结探究内容,完成书面小结,相互传阅,然后由学生小结,并对自己在本节课中的得与失作出合理评价。
关键词: 新课标 化学教学 探究式教学 实验教学
在化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和再现创造性的“做”,才有可能是有效的。若没有活动,就不会形成学习,教师不仅应该使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而且要把理解的知识储存在头脑中,以达到巩固记忆的目的,更重要的是把知识重新构造成符合学生本身认知结构的知识体系。这样有利于训练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达到真正掌握知识的目的,并将新知识纳入学生自己的知识结构,形成新的知识体系。下面谈谈新课标下的化学课探究式教学。
一、重构内容,确保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策略
(一)课堂中注重强调学生自主学习
智力活动是为一种情感性力量所激发的,一个人从来不想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要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就得引起学习的动机。如一个原本不起眼的如何熄灭烛火的问题,稍加改变就引起了学生的关注,继而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产生了一连串精彩的回答,这种和谐课堂具有开放性、多元性、民主性,顺应教师、学生个体的成长规律,使教师、学生健康和谐地成长,拥有健康的身体和阳光的心态。和谐课堂为师生提供更广阔、更和谐的平台,有利于学生培养兴趣、激发潜能、提升素质,获得幸福体验。
(二)注重组织有效的课堂探究活动
根据学生的学力水平有效组织探究活动的形式。在制订教学方案时,对学生提出合理的要求,让学生“跳跳能够到”,使学生的探索活动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目标得以落实。人人参与探究,人人获得有价值的教学。
始终把调控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环境的改变等作为提高化学问题的探究反思的途径,努力使各方面达到最优化。
(三)复习课中注重一题多解
教师由于长期的教学经验,往往形成思维定势,对许多问题的解决可能受常规思维的制约,不如学生的切入点多。许多教师都或多或少有过这样的体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自己课前根本没想到,觉得大受裨益;但如果在教学中轻易地将自己的观点与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却陷于机械模仿中去了,失去了培养创新思维的良机。一题多解是展现和培养学生思维的良好形式,特别在复习课中,通过一题多解,联系、运用和巩固许多相关知识,使复习课不会成为毫无生气的习题课。
(四)注重大胆改进教学模式
通过教学反思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我们尝试采用了学案教学的模式,目前这种学案教学模式已经在我校成为常态教学模式并深受各级领导的好评。学案分为三个环节:一是我预习、我展示。旨在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让教师在教学时做到心中有数,只讲学生不会的,从而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给学生更大的探究空间。当然,在课堂环节中,学生的展示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此环节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才是课堂的主人,自己才是课堂的主宰者,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转变。二是我耕耘、我探究。此环节时间很长,是课堂的精华部分,可以让学生动手探究,可以让学生思考探究,也可以让学生讨论探究。不管是哪种探究方法,都要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探究、表达等能力为主要目的。课下,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们说:这种课堂模式我们很喜欢,能充分实现自我,充分拓展自己的思维,有了做主人的感觉,终于告别了老师枯燥的讲述,给我们留了自由发挥的空间。三是我收获、我享受。此环节是对本节知识的梳理与整理,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激发求知的欲望,提高学习的兴趣。
二、感受探究,重视探究过程学习的有效性的策略
化学实验的核心是对实验过程的实验探究,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实验技能。因此,探究学习过程应该既重视结果,更重视对实验探究过程有效性的总结,为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倡导以下做法:让学生感受探究过程,体会思维方法;不只关注对结论的探究,实验课堂上的题目不以结论的形式而是以问题的形式出现,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反复提问学生:你们是怎样想到的?如何验证自己的猜想结论?
三、充分认识化学探究实验教学与各因素的关系
影响教学的因素诸多,在调查的基础上探析、反思了影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相关因素,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发现相关因素来自:
一是教师的教。在教学过程中,那种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重习题操练、轻探索归纳的传统方法是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能力的。那种采用拖堂、延长教学时间的手段其效果也是适得其反的。因此,教师要在实验教学中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探究活动,注重分析、归纳、展示问题的探索过程,多设计一些开拓性、创新性、发散性的问题,给学生更多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同时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注重教师情感投入,说话有亲和力,趣味性强,机智、幽默,使学生将愉悦的情感体验转化为内在的学习动机,从而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四十分钟的课堂效率。
二是学生的学。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自信心、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是促进化学学习,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并且每一位学生存在着学习上的差异,有各自的思维方式。学生一旦对学习有了感觉,就有了兴趣。
在化学教学中,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化学认知结构的特点。高中阶段的学生处于生理发育期、心理成长期,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都有明显区别,必须遵循规律和学科特点,分阶段重点突破。
参考文献:
[1]中学化学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3.
关键词: 新课标 化学教学 探究式教学 实验教学
在化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和再现创造性的“做”,才有可能是有效的。若没有活动,就不会形成学习,教师不仅应该使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而且要把理解的知识储存在头脑中,以达到巩固记忆的目的,更重要的是把知识重新构造成符合学生本身认知结构的知识体系。这样有利于训练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达到真正掌握知识的目的,并将新知识纳入学生自己的知识结构,形成新的知识体系。下面谈谈新课标下的化学课探究式教学。
一、重构内容,确保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策略
(一)课堂中注重强调学生自主学习
智力活动是为一种情感性力量所激发的,一个人从来不想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要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就得引起学习的动机。如一个原本不起眼的如何熄灭烛火的问题,稍加改变就引起了学生的关注,继而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产生了一连串精彩的回答,这种和谐课堂具有开放性、多元性、民主性,顺应教师、学生个体的成长规律,使教师、学生健康和谐地成长,拥有健康的身体和阳光的心态。和谐课堂为师生提供更广阔、更和谐的平台,有利于学生培养兴趣、激发潜能、提升素质,获得幸福体验。
(二)注重组织有效的课堂探究活动
根据学生的学力水平有效组织探究活动的形式。在制订教学方案时,对学生提出合理的要求,让学生“跳跳能够到”,使学生的探索活动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目标得以落实。人人参与探究,人人获得有价值的教学。
始终把调控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环境的改变等作为提高化学问题的探究反思的途径,努力使各方面达到最优化。
(三)复习课中注重一题多解
教师由于长期的教学经验,往往形成思维定势,对许多问题的解决可能受常规思维的制约,不如学生的切入点多。许多教师都或多或少有过这样的体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自己课前根本没想到,觉得大受裨益;但如果在教学中轻易地将自己的观点与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却陷于机械模仿中去了,失去了培养创新思维的良机。一题多解是展现和培养学生思维的良好形式,特别在复习课中,通过一题多解,联系、运用和巩固许多相关知识,使复习课不会成为毫无生气的习题课。
(四)注重大胆改进教学模式
通过教学反思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我们尝试采用了学案教学的模式,目前这种学案教学模式已经在我校成为常态教学模式并深受各级领导的好评。学案分为三个环节:一是我预习、我展示。旨在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让教师在教学时做到心中有数,只讲学生不会的,从而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给学生更大的探究空间。当然,在课堂环节中,学生的展示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此环节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才是课堂的主人,自己才是课堂的主宰者,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转变。二是我耕耘、我探究。此环节时间很长,是课堂的精华部分,可以让学生动手探究,可以让学生思考探究,也可以让学生讨论探究。不管是哪种探究方法,都要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探究、表达等能力为主要目的。课下,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们说:这种课堂模式我们很喜欢,能充分实现自我,充分拓展自己的思维,有了做主人的感觉,终于告别了老师枯燥的讲述,给我们留了自由发挥的空间。三是我收获、我享受。此环节是对本节知识的梳理与整理,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激发求知的欲望,提高学习的兴趣。
二、感受探究,重视探究过程学习的有效性的策略
化学实验的核心是对实验过程的实验探究,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实验技能。因此,探究学习过程应该既重视结果,更重视对实验探究过程有效性的总结,为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倡导以下做法:让学生感受探究过程,体会思维方法;不只关注对结论的探究,实验课堂上的题目不以结论的形式而是以问题的形式出现,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反复提问学生:你们是怎样想到的?如何验证自己的猜想结论?
三、充分认识化学探究实验教学与各因素的关系
影响教学的因素诸多,在调查的基础上探析、反思了影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相关因素,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发现相关因素来自:
一是教师的教。在教学过程中,那种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重习题操练、轻探索归纳的传统方法是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能力的。那种采用拖堂、延长教学时间的手段其效果也是适得其反的。因此,教师要在实验教学中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探究活动,注重分析、归纳、展示问题的探索过程,多设计一些开拓性、创新性、发散性的问题,给学生更多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同时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注重教师情感投入,说话有亲和力,趣味性强,机智、幽默,使学生将愉悦的情感体验转化为内在的学习动机,从而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四十分钟的课堂效率。
二是学生的学。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自信心、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是促进化学学习,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并且每一位学生存在着学习上的差异,有各自的思维方式。学生一旦对学习有了感觉,就有了兴趣。
在化学教学中,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化学认知结构的特点。高中阶段的学生处于生理发育期、心理成长期,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都有明显区别,必须遵循规律和学科特点,分阶段重点突破。
参考文献:
[1]中学化学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