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裔特色经济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

来源 :西北民族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lif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索一种行之有效的城市融入模式对于当前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而言殊为迫切,族裔特色经济模式是一种值得关注的模式。本文梳理国内外研究,在界定族裔特色经济概念内涵的基础上,依据田野调查资料,总结族裔特色经济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经济融入中的现实表现,并基于此探讨族裔特色经济对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经济、社会、文化、心理层面实现城市融入的作用。本文认为以族裔特色经济为核心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融入模式对于他们实现城市融入确有其效且广泛适用,并且有助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实现城市融入中保护其民族文化特质。
其他文献
期刊
有机会就《西北民族研究》与民俗学学科建设问题,与大家分享一点我的看法,不胜荣幸。我先不揣冒昧地代表民俗学学科对《西北民族研究》表达敬意,然后从《西北民族研究》刊发民俗学稿件的情况入手,就该刊物与中国民俗学学科建设的关系,发表一点浅见。
关于"国民"与"民族"等概念如何在清末民初经康有为、章太炎、孙中山等人之文章、言论流传于中国知识分子间,近代史学者们已有丰富的研究成果。本文探讨一个学者们较少触及的议题:在民国肇造之后的二三十年间,早年从事边疆民族考察的学者们如何带着"国民"与"民族"概念,与其自身所有的此两种身分认同,进入边疆人群中进行考察。其目的在于厘清本国"国民"中究竟有多少"民族",并尝试划分各"民族"间的边界。他们深入乡土社会的调查方法,以及因此与本土知识分子的接触,让他们成为"民族"及"国民
本文聚焦于目前研究不足的少数民族自主创业者。基于2018年9月-2019年1月期间对居于成都和西宁的15位自主创业者的访谈数据,本文以自我表达价值观作为时代背景(创业者的动机来源),运用社会资本(创业者的创业目标)概念检视藏族年轻人的创业故事,由此揭示他们创业的动机、特点、复杂性、面临的困境以及对未来的期望。研究发现,在自我表达价值观及生存价值观共存的时代,一些藏族年轻人在尝试通过努力创业,将现代经济、市场与藏族社区、传统联结起来,并且希望由此扩大藏文化与主流文化的交流。因此,这些创业者都在尝试把自己的事
《蒙古族传统物质文化》是敖其教授在多年的学术实践、调研实践与生活积累中蒙古族物质文化研究成果的集结,大力推进了蒙古族物质文化研究。物质文化研究近年来已逐渐成为一种跨学科研究的新热点,尤其以传统文化视域开展物质文化研究逐渐成为研究强宗。敖其教授以"物质文化研究"为主题开展论述,提出"正确认识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关系",进而从传统文化视域出发,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梳理了蒙古族基本生活方式的传承与发展轨迹,并提出以"整体性""本真性"对蒙古族传统物质文化加以保护、传承、发展。这部著作的出版不仅填补
期刊
很高兴参加本次学术研讨会,非常感谢中国民族学会、西北民族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的邀请,借此机会向郝苏民先生致以崇高的敬意:今天这个会议的主题,一个是回顾民族学70年的学科建设,再一个就是关于学术刊物与学科建设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