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成人高等教育有其特殊性,在课程建设中,如果课程体系忽视成人教育特点,将严重影响成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制约成人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对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行必要的改革,提出新建议,以适应现实社会对成人教育的需要。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设置建议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8)12-137-02
成人高等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开放的社会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成人高等教育也暴露出许多问题,特别是在课程设置方面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加强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设置的改革与研究,已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改革的建议,希望能为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一、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成人高等教育虽然在我国有较为悠久的发展历史,但成人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初期,面对人才紧张、人才需求缺口较大的现状,普通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又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国家在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但在发展之初,成人高等教育已被打上了普通高等教育的深深烙印,由于对成人高等教育理论缺乏研究,对成人知识现状缺少深入的分析,在成人高等教育模式上只能参照普通高校,在课程体系的设置方面采取的是“拿来主义”,基本上是照搬普通高校同层次同专业的课程体系,既未对成人这一教育对象进行细化分析,也未考虑成人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导致成人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上不及普通高校,实际操作能力上又不符合成人高教目标,不利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更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2、课程设置缺乏实用性。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整个社会处于知识断层时期,成人高等教育照搬普通高校的课程体系设置具有便捷性,对提高学员的整体文化素质起到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普通高校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尤其各层次毕业学生人数的增加,原来照本的模式已满足不了学员对知识的需要,比如成人高等教育中的专升本,原专科学习已有了专科的学历与学识,专升本就是想既提高学历。又提高学识。而这些学生在接受本科段教育时,所学的课程多数是专科阶段已学过的,在深度上也难以有较大的突破。成人高等教育的实践环节相对匮乏,理论与实践脱节,使培养的学生在实际操作能力成为不符合成人教育培养目标的人。
3、课程设置的层次缺少明晰性。从目前情况看,成人高等教育,主要有中专、专科、本科、研究生。一般来说,不同的层次应有不同的目标要求,但这种差异在课程体系中常常难以得到充分的反映,不少高校的课程设置不同程度地存在混乱现象。中专课程、专科课程是本科课程不同程度的压缩版,而研究生课程是本科课程的重点重复,实质上符合不同层次教学的新意内容很少,未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
4、课程内容片面性。课程内容注重学术性而缺乏实用性、技术性,理论内容太多,技能性内容太少。在教材使用上,是把普通高校的教材通过“加减”处理后作为成人学生使用的教材,未考虑成人高等教育的特点与规律,缺乏针对性,缺少职业性课程的特点。课程形式单一,内容有些重复,知识技术的更新缓慢。教材建设落后,不能及时反映最新的内容,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课程内容片面强调对学科发展的促进作用和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忽视学生的经验和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成人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适用于成人高等教育。
5、课程设置的刚性化。成人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缺少一定的预见性和弹性,很多课程是刚性结构。学生没有自主选择课程的可能,走进某专业,就得听从学校的,安排什么课,就得上什么课,没有考虑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差异,学生想选修跨专业的课程根本不可能。由于成人高校课程设置的老化,使学生该学的没学到,学到的又用处不大,这不仅影响学生在工作岗位上能力的发挥,也影响学校的声誉和可持续发展。
6、课程反馈缺少机制。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缺少反馈机制。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制定等均由一些指定的人员完成,缺少必要的論证和研究。首先,成人高等教育理论研究薄弱,特别是系统的、理性的、体现成人教育特色的课程理论研究匮乏,使成人教育课程实践缺失一种扎实的理论根基,从而导致成人教育课程发展先天的营养不良。其次,由于对成人教育本身所具有的非正规、非正式等特性缺乏共识,造成对成人高等教育质量观的评价失之偏废,于是客观上导致成人高等教育课与正规教育标准的盲目对照,最终使成人教育课程走入片面强调正规化的误区。再次,成人高等教育的任课教师来自正规本科教育的较多,教师承担成人教育的研究课题少,对其成人高等教育的规律不掌握,很难有针对性,所以就不可能取得好的、预期的效果。出现的结果是教授的课程是否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学生是否已经理解和掌握,所设课程是否满足社会的需要,课程内容是否具有先进性等等没有得到反馈,没有反馈,就没有真实的反应,就不可能有改进,更不会有好的效果。
针对以上问题,成人高等教育要想在社会高等教育的行列中取得进步,持续发展,就必须对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只有改变现状,才能有良性发展。
二、改进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设置的建议
1、课程设置目标明确。课程目标应为实现教育目的服务。成人高等教育是一种为成人提供学历和学识的教育,其目的是扩大教育机会,提高国民素质,增强就业机会,实施终身教育,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的目标是非常明确的,不是仅为学历而学历,其根本目的是为提高国民素质和就业能力。实施终身教育。在确定课程目标时,应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因素,遵循人类认识发展的规律,吸收社会的发展需要。未来社会是竞争的社会,对未来人才也会有更高的要求,因此,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的目标应反映未来人才的思想,改革的着眼点要瞄准未来,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精神。
2、增设个性化课程。对成人学生来说。由于先天禀赋、后天的成长经历和所需求知识的不同,教育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要求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同时,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样化、多规格、多层次的。从这一认识出发,课程体系的设置应实现多元化,要发展个性化的课程。所谓个性化课程,就是学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适合自己兴趣特点、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课程。这就要求教学计划大量增加选修课程,减少必修课,实行灵活的课程设置,以适应学生的个人爱好、兴趣、才能等个性特征,满足学生对教育的需要。
3、适当增加实践课。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一般目的性都比较强,学以致用,在工作中能立竿见影,所以在理论课学习的同时,应增加实践课,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对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会有很大的帮助,尤其对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实践课可以安排学生结合岗位完成,这种以学生自主性为基础的实践课,把主要的时间与空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的内容和方式等方面有更多的选择,在自主的实践中进行探索,完成直接的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地将理论知识和具体实践联系起来,实现了所学知识和自己的经验的综合。要达到这一环节的目的,指导教师的作用非常重要,要认真指导,不能流于形式。
4、完善教材建设。教材建设也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选择不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多年来,成人高等教育在教材建设方面显得比较落后,特别在成人学历教育中,基本上是照搬普通高等教育的教材。因此,必须加强成人高等教育的教材建设。在编写教材时,应突出岗位培训和技能培训,密切与行业经济的结合,注意克服“大而全”、“题典式”教材的现象,力求做到少而精、有针对性,符合可接受性,讲求教材使用上的时效性。此外,还应当注意改变传统的“文字教材”一统天下的局面,应代之以多种多样的电化教材。电化教材形象、生动、灵活、方便,不受时空限制,易于保存,配合教师的讲授使用,教学效果好。
总之,成人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是关系成人高等教育质量,关系成人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一项复杂的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需要有识之士共同努力。
(责 编 若 佳)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设置建议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8)12-137-02
成人高等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开放的社会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成人高等教育也暴露出许多问题,特别是在课程设置方面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加强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设置的改革与研究,已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改革的建议,希望能为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一、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成人高等教育虽然在我国有较为悠久的发展历史,但成人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初期,面对人才紧张、人才需求缺口较大的现状,普通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又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国家在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但在发展之初,成人高等教育已被打上了普通高等教育的深深烙印,由于对成人高等教育理论缺乏研究,对成人知识现状缺少深入的分析,在成人高等教育模式上只能参照普通高校,在课程体系的设置方面采取的是“拿来主义”,基本上是照搬普通高校同层次同专业的课程体系,既未对成人这一教育对象进行细化分析,也未考虑成人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导致成人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上不及普通高校,实际操作能力上又不符合成人高教目标,不利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更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2、课程设置缺乏实用性。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整个社会处于知识断层时期,成人高等教育照搬普通高校的课程体系设置具有便捷性,对提高学员的整体文化素质起到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普通高校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尤其各层次毕业学生人数的增加,原来照本的模式已满足不了学员对知识的需要,比如成人高等教育中的专升本,原专科学习已有了专科的学历与学识,专升本就是想既提高学历。又提高学识。而这些学生在接受本科段教育时,所学的课程多数是专科阶段已学过的,在深度上也难以有较大的突破。成人高等教育的实践环节相对匮乏,理论与实践脱节,使培养的学生在实际操作能力成为不符合成人教育培养目标的人。
3、课程设置的层次缺少明晰性。从目前情况看,成人高等教育,主要有中专、专科、本科、研究生。一般来说,不同的层次应有不同的目标要求,但这种差异在课程体系中常常难以得到充分的反映,不少高校的课程设置不同程度地存在混乱现象。中专课程、专科课程是本科课程不同程度的压缩版,而研究生课程是本科课程的重点重复,实质上符合不同层次教学的新意内容很少,未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
4、课程内容片面性。课程内容注重学术性而缺乏实用性、技术性,理论内容太多,技能性内容太少。在教材使用上,是把普通高校的教材通过“加减”处理后作为成人学生使用的教材,未考虑成人高等教育的特点与规律,缺乏针对性,缺少职业性课程的特点。课程形式单一,内容有些重复,知识技术的更新缓慢。教材建设落后,不能及时反映最新的内容,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课程内容片面强调对学科发展的促进作用和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忽视学生的经验和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成人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适用于成人高等教育。
5、课程设置的刚性化。成人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缺少一定的预见性和弹性,很多课程是刚性结构。学生没有自主选择课程的可能,走进某专业,就得听从学校的,安排什么课,就得上什么课,没有考虑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差异,学生想选修跨专业的课程根本不可能。由于成人高校课程设置的老化,使学生该学的没学到,学到的又用处不大,这不仅影响学生在工作岗位上能力的发挥,也影响学校的声誉和可持续发展。
6、课程反馈缺少机制。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缺少反馈机制。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制定等均由一些指定的人员完成,缺少必要的論证和研究。首先,成人高等教育理论研究薄弱,特别是系统的、理性的、体现成人教育特色的课程理论研究匮乏,使成人教育课程实践缺失一种扎实的理论根基,从而导致成人教育课程发展先天的营养不良。其次,由于对成人教育本身所具有的非正规、非正式等特性缺乏共识,造成对成人高等教育质量观的评价失之偏废,于是客观上导致成人高等教育课与正规教育标准的盲目对照,最终使成人教育课程走入片面强调正规化的误区。再次,成人高等教育的任课教师来自正规本科教育的较多,教师承担成人教育的研究课题少,对其成人高等教育的规律不掌握,很难有针对性,所以就不可能取得好的、预期的效果。出现的结果是教授的课程是否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学生是否已经理解和掌握,所设课程是否满足社会的需要,课程内容是否具有先进性等等没有得到反馈,没有反馈,就没有真实的反应,就不可能有改进,更不会有好的效果。
针对以上问题,成人高等教育要想在社会高等教育的行列中取得进步,持续发展,就必须对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只有改变现状,才能有良性发展。
二、改进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设置的建议
1、课程设置目标明确。课程目标应为实现教育目的服务。成人高等教育是一种为成人提供学历和学识的教育,其目的是扩大教育机会,提高国民素质,增强就业机会,实施终身教育,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的目标是非常明确的,不是仅为学历而学历,其根本目的是为提高国民素质和就业能力。实施终身教育。在确定课程目标时,应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因素,遵循人类认识发展的规律,吸收社会的发展需要。未来社会是竞争的社会,对未来人才也会有更高的要求,因此,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的目标应反映未来人才的思想,改革的着眼点要瞄准未来,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精神。
2、增设个性化课程。对成人学生来说。由于先天禀赋、后天的成长经历和所需求知识的不同,教育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要求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同时,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样化、多规格、多层次的。从这一认识出发,课程体系的设置应实现多元化,要发展个性化的课程。所谓个性化课程,就是学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适合自己兴趣特点、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课程。这就要求教学计划大量增加选修课程,减少必修课,实行灵活的课程设置,以适应学生的个人爱好、兴趣、才能等个性特征,满足学生对教育的需要。
3、适当增加实践课。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一般目的性都比较强,学以致用,在工作中能立竿见影,所以在理论课学习的同时,应增加实践课,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对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会有很大的帮助,尤其对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实践课可以安排学生结合岗位完成,这种以学生自主性为基础的实践课,把主要的时间与空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的内容和方式等方面有更多的选择,在自主的实践中进行探索,完成直接的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地将理论知识和具体实践联系起来,实现了所学知识和自己的经验的综合。要达到这一环节的目的,指导教师的作用非常重要,要认真指导,不能流于形式。
4、完善教材建设。教材建设也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选择不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多年来,成人高等教育在教材建设方面显得比较落后,特别在成人学历教育中,基本上是照搬普通高等教育的教材。因此,必须加强成人高等教育的教材建设。在编写教材时,应突出岗位培训和技能培训,密切与行业经济的结合,注意克服“大而全”、“题典式”教材的现象,力求做到少而精、有针对性,符合可接受性,讲求教材使用上的时效性。此外,还应当注意改变传统的“文字教材”一统天下的局面,应代之以多种多样的电化教材。电化教材形象、生动、灵活、方便,不受时空限制,易于保存,配合教师的讲授使用,教学效果好。
总之,成人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是关系成人高等教育质量,关系成人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一项复杂的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需要有识之士共同努力。
(责 编 若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