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文教学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关系到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和语文成绩的好坏,更关系到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就目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来看,效果不佳,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重视不足,批改不当、态度不正,抄袭严重、缺乏阅读、阅历肤浅等因素。随着新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推进,有效作文教学的呼声越来越强里,为此,本文从微观的角度分析,采取了扩大阅读量、积累写作素材、优化写作方法和创新作文批改等对策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 新形势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问题;对策
一、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困境分析
(一)态度不正,抄袭严重
在作文的教学中,师生的态度有待改进。作文课上,教师要求比较松懈,学生应付心理较强,他们很少主动的积极性自觉的完成写作任务,写作态度极其不端正。一有写作任务时,他们第一时间不是去构思,而是去寻找所谓的捷径,翻阅作文选、去网络上搜索相关的文章,然后要么复制网上的作文,要么抄袭作文选中的桥段,要么东拼西凑,敷衍了事,这些都是目前作文教学和作文创作中的诟病。
(二)观念影响,缺乏阅读
就目前,家长和学校盲目的追求升学率,盲目的认为理科好,存在学科偏见,“重理轻文”已经成为社会的重要特征。这样,在教学中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作文教学也被忽视了,学生被捆绑在大量的习题练习中,没有对学生的作文思维进行发散性的启迪和训练,造成学生作文创作基础不佳。学生兴趣较淡,写作训练比较少,造成学生写作功底较差,严重阻碍着作文的进步。虽然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应试教育仍然是现代教育的主流,为了应付名样的考试,学生的时间一再压缩,根本没有多少时间去进行课外阅读和知识拓展了,造成学生阅读量严重不足,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作文创作。
(三)阅历肤浅,缺乏感悟
现在的孩子虽然生活条件好了,但是他们的生活圈子却越来越窄。他们与社会的接触越来越少,与自然的亲近成为期盼,初中生活多数是“三点一线”的生活,严重缺乏生活阅历和生活感悟,这十分不利于语文作文创作。学生的活动范围和视野显得十分狭小,成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的书呆子。
二、优化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对策探究
(一)扩大阅读量,扩充写作素材
语文作文水平的提高需要教师教导,更需要学生自觉的进行课外课内阅读,阅读是作文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正如古人所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由此可见,扩大初中生的阅读量是扩充他们写作素材,造就写作灵感的重要手段。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应当教育学生明确向课外拓展的重要性,想方高法地鼓励和指导学生广泛地阅读。在课内,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读,不要老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要充分相信自己的学生有能力读懂课文或课外书,让他们学会学习。针对性的阅读资料有《作文与考试》、《作文》、《全国优秀作文选》、《作文报》《作文评点报》等,这些文章有亲切感,有生活味,写作手法新颖,评点也比较到位,另外,老师也可以向学生推荐优秀的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创作熏陶,情感激发,让学生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这不但可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更使得他们终身受益。
(二)利用语文课,积累写作材料
学生在写作文,特别是在写议论文的时候,往往觉得没有什么内容可写。这除了缺乏生活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阅读面太狭窄,知识贫乏,占有的写作资料太少。根据这种情况,在讲读课中,我特别注意将范文中的内容教给学生作为写作材料。譬如,教师可以把毛泽东的《别了,司徒雷登》、吴晗的《谈骨气》、陶铸的《崇高的理想》等课文中关于爱国主义方面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英雄事迹、理论阐述及名言佳句等介绍给学生;对《廉颇蔺相如列传》、《荆轲刺秦王》中廉颇、蔺相如、荆轲等历史人物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颂扬或批判。这样就为学生写作以爱国主义和革命理想为内容的作文提供了材料。
(三)学习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技巧
学生对枯燥的理论学习和作文范文讲解兴趣不大,为此,教师可以在范文讲解的过程中扩大辐射性,可以把讲解范文的写作特色同引导学习和运用范文的写作技巧结合起来,让学生从范文的写作技巧中吸取写作经验,然后逐步地将它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例如《孔乙己》的细节描写不用繁文缛节,不求纤毫毕现,仅用极精炼极俭省的笔墨去摹写人物的特质气韵,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穿的虽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一两句肖像细节就勾勒出了一个迂腐穷酸好喝懒做又死要面子,死不肯放下读书人架子的人物形象。《孔乙己》一文中的动作细节很多,而让人过目难忘的莫过于下面两个细节:“排出九文大钱”和“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排”,既对酒店表示出分文不少,自己是规矩人,又能对短衣帮的耻笑表现出若无其事来。“摸”,不仅真切地反映了孔乙己此时的经济处境,同时也表明了孔乙己沮丧的内心世界。范文的写作技巧分解就是学生创作技巧的最好培养手段。
(四)改革批改方法,激发写作积极性
按照传统的作文批改手法来说,都是老师自己的事,老师全包圆,这样费时费力,并且批改的精细度也不会提高。其实,在作文批改的过程中,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优化作文教学,作文批改的方式必须改革,其实作文批改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或全班批改,或轮流批改,或教师批改,或学生批改。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大胆地打破“学生作文教师改”的桎梏,教师给一些适当的引导和指点,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考虑、决定。其次,也要教育学生转变“我写你改”的旧观念,要使他们懂得,作文是难得“一次成功”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改,是整个写作文过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只能指导你怎么改,而不能代替你改。一个不懂改作文的人,将永远是一个作文的门外汉。为此,必须培养学生改作文的能力,这样也会促进自身写作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思彤.浅谈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现代阅读,2013(5)
[2]李开楠.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长三角教育,2013(1)
关键词: 新形势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问题;对策
一、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困境分析
(一)态度不正,抄袭严重
在作文的教学中,师生的态度有待改进。作文课上,教师要求比较松懈,学生应付心理较强,他们很少主动的积极性自觉的完成写作任务,写作态度极其不端正。一有写作任务时,他们第一时间不是去构思,而是去寻找所谓的捷径,翻阅作文选、去网络上搜索相关的文章,然后要么复制网上的作文,要么抄袭作文选中的桥段,要么东拼西凑,敷衍了事,这些都是目前作文教学和作文创作中的诟病。
(二)观念影响,缺乏阅读
就目前,家长和学校盲目的追求升学率,盲目的认为理科好,存在学科偏见,“重理轻文”已经成为社会的重要特征。这样,在教学中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作文教学也被忽视了,学生被捆绑在大量的习题练习中,没有对学生的作文思维进行发散性的启迪和训练,造成学生作文创作基础不佳。学生兴趣较淡,写作训练比较少,造成学生写作功底较差,严重阻碍着作文的进步。虽然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应试教育仍然是现代教育的主流,为了应付名样的考试,学生的时间一再压缩,根本没有多少时间去进行课外阅读和知识拓展了,造成学生阅读量严重不足,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作文创作。
(三)阅历肤浅,缺乏感悟
现在的孩子虽然生活条件好了,但是他们的生活圈子却越来越窄。他们与社会的接触越来越少,与自然的亲近成为期盼,初中生活多数是“三点一线”的生活,严重缺乏生活阅历和生活感悟,这十分不利于语文作文创作。学生的活动范围和视野显得十分狭小,成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的书呆子。
二、优化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对策探究
(一)扩大阅读量,扩充写作素材
语文作文水平的提高需要教师教导,更需要学生自觉的进行课外课内阅读,阅读是作文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正如古人所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由此可见,扩大初中生的阅读量是扩充他们写作素材,造就写作灵感的重要手段。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应当教育学生明确向课外拓展的重要性,想方高法地鼓励和指导学生广泛地阅读。在课内,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读,不要老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要充分相信自己的学生有能力读懂课文或课外书,让他们学会学习。针对性的阅读资料有《作文与考试》、《作文》、《全国优秀作文选》、《作文报》《作文评点报》等,这些文章有亲切感,有生活味,写作手法新颖,评点也比较到位,另外,老师也可以向学生推荐优秀的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创作熏陶,情感激发,让学生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这不但可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更使得他们终身受益。
(二)利用语文课,积累写作材料
学生在写作文,特别是在写议论文的时候,往往觉得没有什么内容可写。这除了缺乏生活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阅读面太狭窄,知识贫乏,占有的写作资料太少。根据这种情况,在讲读课中,我特别注意将范文中的内容教给学生作为写作材料。譬如,教师可以把毛泽东的《别了,司徒雷登》、吴晗的《谈骨气》、陶铸的《崇高的理想》等课文中关于爱国主义方面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英雄事迹、理论阐述及名言佳句等介绍给学生;对《廉颇蔺相如列传》、《荆轲刺秦王》中廉颇、蔺相如、荆轲等历史人物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颂扬或批判。这样就为学生写作以爱国主义和革命理想为内容的作文提供了材料。
(三)学习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技巧
学生对枯燥的理论学习和作文范文讲解兴趣不大,为此,教师可以在范文讲解的过程中扩大辐射性,可以把讲解范文的写作特色同引导学习和运用范文的写作技巧结合起来,让学生从范文的写作技巧中吸取写作经验,然后逐步地将它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例如《孔乙己》的细节描写不用繁文缛节,不求纤毫毕现,仅用极精炼极俭省的笔墨去摹写人物的特质气韵,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穿的虽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一两句肖像细节就勾勒出了一个迂腐穷酸好喝懒做又死要面子,死不肯放下读书人架子的人物形象。《孔乙己》一文中的动作细节很多,而让人过目难忘的莫过于下面两个细节:“排出九文大钱”和“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排”,既对酒店表示出分文不少,自己是规矩人,又能对短衣帮的耻笑表现出若无其事来。“摸”,不仅真切地反映了孔乙己此时的经济处境,同时也表明了孔乙己沮丧的内心世界。范文的写作技巧分解就是学生创作技巧的最好培养手段。
(四)改革批改方法,激发写作积极性
按照传统的作文批改手法来说,都是老师自己的事,老师全包圆,这样费时费力,并且批改的精细度也不会提高。其实,在作文批改的过程中,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优化作文教学,作文批改的方式必须改革,其实作文批改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或全班批改,或轮流批改,或教师批改,或学生批改。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大胆地打破“学生作文教师改”的桎梏,教师给一些适当的引导和指点,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考虑、决定。其次,也要教育学生转变“我写你改”的旧观念,要使他们懂得,作文是难得“一次成功”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改,是整个写作文过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只能指导你怎么改,而不能代替你改。一个不懂改作文的人,将永远是一个作文的门外汉。为此,必须培养学生改作文的能力,这样也会促进自身写作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思彤.浅谈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现代阅读,2013(5)
[2]李开楠.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长三角教育,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