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羔羊不同部位肌肉品质评价及营养组成分析

来源 :动物营养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ang8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旨在研究呼伦贝尔羔羊不同部位肌肉品质及营养组成,为其精细分割提供参考.以处于相同饲喂条件且体重相近的27只呼伦贝尔羔羊为研究对象,采集前肩、颈部、背肌、前肢、后肢5个部位的肌肉样品,测定肉品质指标[pH45 min及肉色亮度(L?)、红度(a?)和黄度(b?)值]和营养成分(粗蛋白质、粗脂肪、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1)颈部肌肉的pH45 min显著高于其他部位肌肉(P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颈部肌肉的SFA含量显著高于前肢、后肢和前肩肌肉(P<0.05),前肢、后肢和前肩肌肉的PUFA含量显著高于背肌和颈部肌肉(P<0.05).由此可见,呼伦贝尔羔羊不同部位肌肉品质和营养组成存在差异,且前肩和前肢肌肉品质和营养组成优于背肌、后肢和颈部肌肉.
其他文献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不同水平枯草芽孢杆菌和植物精油复合制剂(BS?EO)对雪峰乌骨鸡产蛋性能、蛋品质、血清生化指标和粪便菌群的影响.试验选取健康的雪峰乌骨鸡76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2只鸡.对照组(A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B组、C组和D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00、600、900 mg/kg BS?EO.预试期7 d,正试期56 d.结果表明:1)在5~8周,与对照组相比,D组产蛋率显著增加(P<0.05),料蛋比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B组和D组蛋黄指数显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不同剂量25羟基维生素D3[25(OH)VD3]对断奶前犊牛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血浆代谢物及粪便菌群的影响.选取18头健康、体重[(40.68±1.20)kg]相近的新生荷斯坦犊牛,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6头牛.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不添加25(OH)VD3;试验组每头犊牛每天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6000(低剂量组)和12000 IU(高剂量组)的25(OH)VD3.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体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高剂量组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磷源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血清指标、骨骼钙和磷代谢以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试验选用640头健康的、遗传背景一致、初始体重为(63.10±2.32)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6头(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磷源为磷酸氢钙(DCP);试验1组磷源为磷酸一二钙(MDCP),其中MDCP提供的磷水平为对照组DCP提供磷水平的80%;试验2组磷源为MDCP,其中MDCP提供的磷水平为对照组DCP提供磷水平的60%;试验3组磷源为磷酸二氢钙(MCP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广藿香油对热应激肉牛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18月龄、体重[(330±20)kg]相近的锦江黄牛36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牛.其中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50、100和150 mg/kg的广藿香油的试验饲粮.试验选在夏季高温高湿环境中进行,预试期10 d,正试期30 d.结果表明:1)试验期间,牛舍环境的日平均温湿指数高于79,表明肉牛处于热应激环境.与对照组相比,50 mg/kg组和150 mg/kg组试验牛的呼
本试验旨在通过Illumina HiSeq测序技术和实时定量PCR研究饲粮中性洗涤纤维(NDF)/淀粉比值对荷斯坦公牛瘤胃古菌和甲烷排放量的影响.选取36头体重[(282±37)kg]相近、健康的荷斯坦奶公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头.各组分别饲喂NDF/淀粉比值为1.13(Ⅰ组)、1.38(Ⅱ组)、1.63(Ⅲ组)的全混合日粮(TMR).预试期7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1)Ⅰ组甲烷排放量较Ⅱ、Ⅲ组极显著降低了33.13%、67.89%(P<0.01).2)Alpha多样性分析发现,Ⅲ组Chao1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添加辣椒提取物对母猪繁殖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初乳成分的影响,以确定母猪饲粮中辣椒提取物的适宜添加剂量并阐明其作用效果.选择配种时间和体况相近的妊娠85 d“大白”母猪27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9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Ⅰ组为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Ⅱ组和Ⅲ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5%和1.0%辣椒提取物的饲粮.试验从母猪妊娠85 d开始,至产完挤奶后结束.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辣椒提取物对母猪各项繁殖性能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2)Ⅱ组母猪血清总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淀粉糊化度对颗粒饲料加工质量以及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与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通过改变挤压膨化工艺参数,制备淀粉糊化度分别为92%、85%、80%和73%的挤压膨化大料.将不同淀粉糊化度的挤压膨化大料与预混料、热敏性原料混合均匀后,在相同条件下低温制成颗粒饲料.试验选用初始体重为7.56 kg的28日龄断奶仔猪96头,随机分为4个组,每个组6个重复,进行50 d的饲养试验,其中前期为28 d,后期为22 d.结果表明:1)在颗粒饲料加工质量方面,淀粉糊化度为85%、80%、73%
本试验旨在探究哺乳期补饲开食料对牦牛犊牛生长性能、腹泻频率和发病频率的影响.选取1月龄、体重相近的20头牦牛犊牛,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在第1~100天,试验组补饲开食料,对照组不补饲开食料;在第101~150天,试验组和对照组饲喂相同的饲粮.测定牦牛犊牛的采食量、体重和体尺,并计算腹泻频率和发病频率.结果表明:1)在第1~50天和第51~100天,试验组牦牛的干物质采食量、粗蛋白质采食量和粗脂肪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中性洗涤纤维采食量和酸性洗涤纤维采食
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菌糠替代白酒糟对育肥牛瘤胃发酵参数、微生物菌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选取18月龄、体重[(350±30)kg]接近和健康状况良好的育肥牛(西门塔尔牛×本地黄牛)24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8头.对照组粗饲料以白酒糟、稻草和全株玉米青贮组成,记为白酒糟组(DG组),试验Ⅰ和Ⅱ组分别用发酵菌糠替代对照组50%和100%白酒糟(干物质基础),分别记为白酒糟-发酵菌糠组(DG?FSMS组)和发酵菌糠组(FSMS组).预试期14 d,正试期60 d,于正试期第60天晨饲前采集各组瘤胃液,提取总DNA后采
本试验旨在研究酵母硒和枣粉对白羽肉鸡肌原纤维蛋白构象、功能及消化特性的影响.选用1日龄、体重相近、健康的白羽肉鸡180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6个组分别为CK组(基础饲粮)、J组(基础饲粮+8%枣粉替换8%玉米)、0.3S组(基础饲粮+0.3 mg/kg酵母硒)、0.6S组(基础饲粮+0.6 mg/kg酵母硒)、0.3S+J组(基础饲粮+0.3 mg/kg酵母硒+8%枣粉替换8%玉米)和0.6S+J组(基础饲粮+0.6 mg/kg酵母硒+8%枣粉替换8%玉米).试验期42 d.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