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语言符号、跨文化电影海报影像设计方法研究——以中韩美本土化设计作对比研究

来源 :艺术与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eng19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韩美三国的电影业都取得了不错的成就,在电影产量不断提高的同时,也越来越注重电影的文化内涵以及对人们精神层面的影响.其中在电影海报的设计上,展现出各自的设计风格与文化底蕴.文章针对中韩美三个国家在电影海报设计中本土化元素的差异,从跨文化传播、非语言符号的角度,用比较的方法,研究中韩美在电影海报中的文化意蕴与文化传播特征;并阐释了影像设计中的非语言符号表达、摄影的应用和数字时代的创新形式,以为电影海报的设计提供启示与方向.
其他文献
从1356年张吴政权定都苏州,到1368年朱元璋南京建国,江苏地区政治环境动荡不安,统治阶层与吴中文人群体关系错综复杂,文人画艺术活动随之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面向.文章意在立足对1356年至1385年间政治格局与文人群体之互动关系的考察,辩证地探讨这一阶段文人画家群体的艺术活动与明初文人画坛“沉寂”现象的关联,挖掘其中所包含的文人画“新生”蓄势的力量,反思洪武画坛在中国艺术史上的地位.
视觉“考古”是欧洲现代艺术运动的重要创作实践,它以融合、转化各类原始艺术、远古艺术为路径,实现对欧洲自然主义艺术传统的突破,由此进行视觉艺术的革新.作为一种视觉的实验,现代艺术的视觉“考古”基于“纯视觉”的普遍性而形成了独特的创作方法论.以独立的视觉系统、“差异化”和语言重构作为显著的特征与内在的逻辑.这一艺术史的经典样本不仅重构了个体与艺术传统的关系,也重新定义了视觉艺术创作,对当代艺术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
文章试图以德国新表现主义艺术家安塞姆·基弗的作品与犹太诗人保罗·策兰的诗歌为例,通过两者间的互文关系探寻基弗艺术作品视觉图像背后隐含的文学象征意义,从而揭示策兰《死亡赋格》文本中与民族历史、战争创伤、集体记忆相关的多重文化隐喻,以基弗作品视觉图像与策兰赋格文本意涵的相互映射来重启战后德国艺术与诗歌之间的互文性研究.
竹编工艺是遍布我国南方各省的一种民间工艺,造型丰富多变,具有特殊的形式美感以及独特的视觉语言.竹编工艺除了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外,还同时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文章在分析竹编工艺及其美学特征的基础上,总结竹编工艺应用在室内设计中所遵循的设计原则,并基于非遗传承视域探柝竹编工艺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创新与应用路径.
漳浦剪纸艺术作为区域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具备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市场价值,在强调本土化和民族化的文创产品设计中,可以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挖掘.文章分析了漳浦剪纸艺术的文化内核,阐述了与现代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联姻,提出从题材、图形、技法、色彩方面挖掘美的价值效应,推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创新与发展.
重庆大圆祥博物馆是中国目前古建收藏规模最大、藏品最为丰富的民间博物馆.在这家博物馆的精品厅里展藏着一整面的吞口面具.吞口是云、贵、川等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用来挂在门上驱邪的木雕,吞口作为镇宅面具在中原地区非常盛行.作为一种特殊且重要的镇宅手段,吞口在民间信仰里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它造型独特、色彩多样、纹样丰富,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文章在当代文化背景下对重庆大圆祥木雕吞口的艺术形态进行浅析,融合现代艺术和人文精神的需求,推动对巴渝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魂瓶是一种明器,起源于伯牙叔齐耻于食周粟遂遁入山中而亡的民间传说,人们为了安抚亡灵在明器中装五谷,这是魂瓶的初始,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魂瓶也不断的发展演变,并且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特点.文章主要是对辽代魂瓶的造型和文化内涵进行研究,去探索在草原文化和中原文化相互交融影响下辽代魂瓶独特的艺术特征.
在高校推动和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文章通过分析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结合创新创业教育与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之间的紧密联系,提出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引入到高校工设专业毕设实践中的具体实施方式,探寻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有效途径,为工业设计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思路.
书法审美是一个认知的难题,何为美?书法的典范美包括哪些范畴?艺术上与美对应的丑究竟是什么?看似近似的审美对象怎么去评判它们的优劣?如何突破自己的审美局限,去真正以一种包容的心去审美?又如何能以犀利的目光辨丑?这都为大学公共书法课提出了很现实的问题.运用辩证法思想引领学生对书法本体进行深入解读,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PBL教育模式因其特有的优势,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符合国家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校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文章通过对PBL教育内涵的探讨,明晰PBL教育教学目标,阐述PBL教育模式优势,总结PBL教学中的5个关键点;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并结合高校教育实践,归纳高校PBL教育改革中的问题,挖掘高校PBL教育改革问题深层次原因,并以此为基础,探讨解决方案,促进我国高校教育改革工作的有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