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农村地区大学生信贷行为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uo4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信贷需求日益旺盛,研究其行为影响因素有利于更好地满足大学生的信贷需求。为此,基于北京、河北等地16所高校大学生信贷的调研数据,运用logit模型,分析大学生的信贷行为影响因素,并探讨城镇和农村两地大学生影响因素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性别、户口、付款方式等八个因素对于大学生的信贷行为有显著影响。城镇、农村大学生,在付款方式、信贷态度以及融资偏好三个变量上具有相同特征,而性别、婚恋状态、家庭经济收入等变量对两地大学生信贷行为的影响有所区别。
  关键词:信贷行为;影响因素;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30-0049-04
  引言
  2021年我国在校大学生有近4 000万人,消费市场规模庞大,消费信贷越来越受大学生青睐,信贷需求日益旺盛,并呈现快速增长趋势。面对庞大的大学生消费群体,早在2002年,商业银行便针对性地推出了大学生信用卡,但坏账率也随之提升,发展得并不顺利,大学生的信贷需求也并没有完全得到满足。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互联网信贷产品纷纷涌现,大学生选择通过互联网信贷来满足自身消费需求。但网络信贷产品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一定风险,校园贷、暴力催贷等问题频发。因此,研究大学生信贷行为影响因素有利于进一步了解大学生信贷的现状和特征,从而规范大学生的信贷行为,防范信贷风险。
  本文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探讨以下问题:大学生信贷现状如何?城镇和农村大学生之间信贷有何差异?影响大学生信贷行为的因素有哪些?上述问题的研究有利于在了解大学生信贷现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信贷教育,设计信贷产品,提供信贷服务,从而满足大学生的信贷需求。
  一、文献综述
  Modigliani的生命周期理论中指出,青年消费者往往处于收入不高但消费需求旺盛的阶段,为满足自身的消费欲望,会采用举债的方式来达到目的[1]。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处于自我认知的探索时期,其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都对于其消费行为产生巨大影响,而其在探索过程中也会存在非理性、高风险的行为[2]。
  大学生消费信贷行为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人口特征与信贷行为密切相关。Danes和Hira T.(1987)通过模型对大学生信用卡行为影响因素進行研究,发现性别、年级、婚姻状态等人口特征对其信贷行为具有显著影响[3]。韩德昌、王大海(2007)对国内大学生进行研究,同样发现性别、可支配收入显著影响信贷行为,学历、专业则影响不显著[4]。崔静雯(2016)对江西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受教育程度、户籍、工作经历也会对信贷行为产生显著影响[5]。
  经济知识和经济情况等消费特征影响信贷行为。个人理财知识与大学生信贷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金融知识水平较高的学生信用卡余额明显更高,负债越多,更有可能负责任地使用信用卡[6]。融资偏好、预期未来收入也显著影响大学生的信贷行为意愿[7]。
  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还受到家庭、身体状况及独生子女等环境因素的影响[8]。父母的经济地位、父母互动等外部因素对大学生信贷行为有显著影响,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学生进行风险信贷行为可能性越小,父母应努力引导,成为积极的榜样[9]。信贷平台的安全性、服务性、规范性等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大学生是否发生信贷行为[10]。同样,大学生周围借贷行为或者广告与大学生的信贷行为显著相关[11]。
  目前,关于大学生信贷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从个人特征、消费特征、环境特征等角度探讨,为本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基础。但关于城镇和农村地区影响因素的比较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鉴于前人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运用Logit模型,分析大学生信贷行为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城镇、农村大学生信贷行为影响因素的差异。
  二、问卷调查与样本特征
  (一)数据来源
  北京七悦社会公益服务中心于2019年开展了大学生校园信贷问题的调研,项目涵盖北京、河北、河南等省份的16所高校,共回收有效问卷2 756份,根据条件筛选,剔除无关问卷,得到有效调查问卷1 660份,样本有效率为60.23%。
  (二)样本描述
  1.人口特征。在总体样本中,发生过信贷行为的学生为648人,占比39%,未发生信贷行为的学生则有1 012人。发生信贷行为的学生中,城镇大学生有248人,占比38.3%,农村大学生占比61.7%,农村地区大学生发生信贷行为的概率远高于城镇地区,农村大学生更容易选择信贷的方式来满足自身消费需求。
  2.消费特征。在1 660个样本中,44%的学生是男生,女生占比56%,单身大学生多达1 038人,占比62.5%。在付款方式的选择上,93%的大学生选择使用手机支付,手机支付已经成为绝大多数大学生的付款方式,很大程度上助力了互联网信贷的使用,促进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对于信贷行为的态度,44%的学生持有中立态度,肯定态度的学生占比19%,持否定态度的学生有625人,在对信贷持否定态度的学生中,农村大学生占比远超城镇,多达64.2%,农村地区大学生对于信贷行为的态度更消极,信贷行为可能受到态度影响。
  在融资偏好上,如果有想买大件物品或者突然有较大支出时,79%的学生会选择不借款,而是会选择积攒生活费或向家里要钱的方式进行购买,选择全额借款的学生仅占3%,部分借款也是学生会选择的一种购买方式。而在不借款的学生中,农村学生占比61.2%,城镇学生占比38.8%,足以看出当面对大额支出时,农村学生消费更谨慎,相对而言消费观念更为保守,更多选择不借款的方式。
  21.9%的学生平均月收入低于500元/月,近30%的学生月收入在收入1 001~1 500元之间。在平均每月花费方面,779人月均花费1 001~2 000元,占比47%;月均花费600~1 000元的有651人,占比39%;花费3 000元以上的较少,仅占4%。在月均花费600~1 000元的学生中,农村地区的学生有479人,占比多达73.6%,而城镇地区花费600~1 000元的仅占26.4%,农村地区大学生月支出更少,消费水平更低,消费能力远低于城镇地区大学生。   3.环境特征。样本的家庭特征如下:从整体样本数据来看,46%的大学生家庭经济收入水平属于中等,收入水平很低的家庭占比11%,很高的仅占2%,绝大多数家庭经济收入都处于中等水平。
  城镇地区家庭经济收入水平很低的学生有56人,占比26.3%,而农村地区则有157人,占比73.7%,可见农村地区家庭经济收入水平远不如城镇地区。当家庭经济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差异很大时,会导致入不敷出或者家庭矛盾;当家庭经济水平不能满足自身消费时,更容易选择信贷方式进行消费。
  在发生信贷行为的648名学生中,27名学生认为他们的信贷行为受到周围同学借贷的影响,同时41名学生认为周围信贷广告的吸引对他们的信贷行为产生影响。可见,周围同学的影响和广告的宣传吸引力越大,大学生越容易受到影响,发生信贷行为的可能性越大。这说明,周围同学和广告对于大学生进行信贷行为具有一定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三、模型构建及变量选取
  (一)模型选取
  因变量为大学生是否进行信贷行为,结果可以描述为“是”或“否”,结果为“否”赋值为0,结果为“是”赋值为1,属于只有0或1的二分类变量。故本文采用Logit模型对所获得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同时采用多个解释变量来考察不同因素对大学生是否产生信贷需求的影响效果。模型的基本形式为:
  Li=Ln[ )=β0+βxi+μi
  其中,p代表大学生进行信贷行为的概率,β0代表常数项,β代表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xi为一系列解释变量,μi代表随机误差项。
  (二)变量设计
  本文所研究的被解释变量为信贷行为,并有性别、户口类型、婚恋状况、付款方式等13个解释变量,变量的具体定义及赋值如表1所示。
  四、实证分析
  为了防止变量之间存在共线性问题,对于Logit模型进行共线性诊断,得到结果如表2所示,可以看到所有变量的VIF值均小于10,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本文通过Stata软件对总样本以及城镇和农村两个户口类型的大学生样本数据进行了分析,最终结果如表3所示。
  (一)大学生信贷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实证结果表明,性别、户口类型、付款方式、信贷态度、家庭经济收入水平、平均月收入、平均每月花费、融资偏好等八个因素对于大学生的信贷行为有显著影响。
  1.從人口特征变量来看,在影响大学生信贷行为的因素中,性别因素对大学生信贷行为的影响关系在5%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女生更理性,更不容易发生信贷行为。户口因素对信贷行为的影响因素为正,表明农村大学生发生信贷行为的概率要高于城镇大学生。相较于城镇,农村的经济水平较低,农村大学生更容易选择信贷方式进行消费。
  2.从消费特征变量来看,付款方式、信贷态度、平均月收入、平均每月花费均与信贷行为显著正相关。说明越倾向于使用手机支付的大学生,发生信贷行为的可能性越高。消费观念密切影响着学生的消费行为,大学生对于信贷的态度也显著影响着信贷行为,对于信贷的态度越正向、越积极的大学生越容易接受并支持信贷行为,信贷行为发生的概率也有极大提升。此外,每月的收支水平也显著影响着大学生的信贷行为。平均每月收入越高的同学经济实力越雄厚,越有多余的钱财进行消费,金钱意识更为薄弱,越容易超前消费,发生信贷行为。平均每月花费越多的大学生发生信贷行为的可能性更大,月消费高的大学生容易过度消费,自身经济实力满足不了消费需求,收不抵支,就容易通过信贷来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而大学生的融资偏好与其信贷行为显著负相关。这表明消费意识越超前,为满足消费需求进行全额借款或部分借款的大学生发生信贷行为的概率越高,而消费观念较为保守,选择不购买或者不借款的大学生消费更理性,更不容易发生信贷行为。
  3.从环境特征变量来看,在本次调查样本中,广告吸引以及同学影响两个变量不显著。而家庭经济收入水平与大学生的信贷行为显著负相关,说明家庭经济收入越高的大学生越不容易发生信贷行为,进行信贷的可能性越小,而家庭经济收入越低,经济实力不足,学生缺乏经济支持,越可能通过信贷方式来进行消费。
  (二)城镇、农村地区大学生信贷行为影响因素差异
  将城镇和农村两个户口类型的样本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知,城镇大学生和农村大学生在付款方式、信贷态度以及融资偏好三个变量上具有相同的特征,在性别、婚恋状态、家庭经济收入、平均月收入、平均每月花费等五个变量上具有不同的特征。
  1.人口特征变量上,性别变量与城镇大学生信贷行为显著负相关,对于农村地区大学生而言结果不显著,表明城镇女大学生更不容易发生信贷行为。婚恋状态显著正向影响农村大学生的信贷行为,城镇大学生的结果则不显著。非单身的农村大学生消费需求增大,每月支出也越高,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更容易通过信贷方式来解决自身消费问题。
  2.消费特征上,付款方式、信贷态度以及融资偏好三个变量均正向影响城镇大学生和农村大学生的信贷行为。
  家庭经济收入负向影响农村大学生的信贷行为,对城镇大学生的影响结果不显著,这说明家庭经济收入越低的农村大学生,缺乏经济支持,入不敷出,越容易通过信贷的方式进行消费。平均月收入与城镇大学生信贷行为显著正相关,对于农村大学生而言不显著,表明月收入越高的城镇大学生消费能力越强,越容易发生信贷行为。而平均每月花费对于农村大学生的信贷行为具有正向影响,对城镇大学生结果不显著,表明每月花费越高的农村大学生越容易消费超支,发生信贷行为的概率越大。
  五、结论和相关建议
  (一)结论
  基于16所高校1 660份的大学生样本数据,本文对大学生信贷行为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从整体样本来看,大学生的性别、家庭经济收入水平、融资偏好与大学生信贷行为显著负相关,女生消费行为更理性,更不容易发生信贷行为,而家庭收入水平越高以及消费意识越保守、不进行借款消费或者放弃购买的大学生越不容易发生信贷行为。而户口、付款方式、信贷态度、平均月收入、平均每月花费对大学生信贷行为具有正向影响,选择手机支付方式,信贷态度越正向,月均收入越高,月均花费越多的大学生消费需求越强烈,发生信贷行为概率越大。   2.从城镇、农村两地的样本数据对比来看,其在付款方式、信贷态度以及融资偏好3个变量上具有相同的特征,性别、婚恋状態、家庭经济收入、平均月收入、平均每月花费这几个变量对两地大学生信贷行为的影响有所区别,性别和平均月收入两个变量显著影响城镇大学生的信贷行为,但对农村大学生影响并不显著。同时,婚恋状态以及平均每月花费两个变量正向影响农村大学生的信贷行为,家庭经济收入则对农村大学生具有负向影响,但对于城镇大学生而言影响并不显著。
  (二)建议
  1.个人要端正自身的消费观念、信贷态度,合理消费。由前文结论可知,信贷态度、每月收入、每月花费等消费特征显著影响大学生的信贷行为,大学生应树立良好的消费观,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2.高校既要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念,又要及时了解学生需求、设立贷款项目。一方面可以开展系列知识教育讲座,对学生群体进行培养教育,从而丰富大学生的信贷知识,使其养成良好的信贷意识;另一方面可以针对城镇、农村不同群体的信贷需求,设立助学贷款,开通合理的贷款渠道,从而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消费困难。
  3.第三方平台不能唯利是图,要明确自身的社会责任,做好产品设计。通过实证分析不难看出,城镇和农村群体的大学生对于信贷的需求有所不同,信贷平台可以通过合理评估,结合群体特征有针对性地设计安全、灵活的信贷产品,一方面满足学生信贷需求,另一方面丰富信贷产品,促进信贷市场的多样化发展。
  4.政府要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明确监管主体,建立健全大学生信用评价体系,同时积极建立和完善大学生信贷约束机制。政府要做好监管工作,各部门各司其职,建立好监管机制,严守监管底线。同时加强对信贷平台的监控和不良信贷的整治,管控与引导相结合,从而为大学生创造安全的信贷环境。
  参考文献:
  [1]  Modigliani,Franco.The Life Cycle Hypothesis of Saving  and lntercountry Differences in the Saving Ratio[C].Oxford,1970.
  [2]  Shim S.,Maggs J.L.A psychographic 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s’ alcohol consumption:implications for prevention and consumer education[J].Family and Consumer Sciences Research Journal,2005,(3):255-273.
  [3]  Danes S.M.,Hira T.K.Money Management Knowledge of College Students[J].Journal of Student Financial Aid,1987,(17).
  [4]  韩德昌,王大海.人口统计特征、社会环境因素与中国大学生信用卡持有关系研究[J].上海金融,2007,(11):79-83.
  [5]  崔静雯.金融知识对大学生借贷行为的影响研究[J].商,2016,(19):202+206.
  [6]  Robb Cliff A.,et al.Effect of Personal Financial Knowledge on College Students’ Credit Card Behavior.[J].Journal of Financial Counseling & Planning,2009.
  [7]  段海平.大学生电商消费信贷行为意愿影响因素研究[D].泉州:华侨大学,2017.
  [8]  霍剑昶.大学生消费主义倾向实证研究及启示[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15.
  [9]  Jing J.X.,Serido J.,Shim S.Financial Education,Financial Knowledge and Risky Credit Behavior of College Students[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10:113-128.
  [10]  李志华.大学生选择校园信贷消费的影响因素研究[D].贵阳:贵州财经大学,2018.
  [11]  管佩昕.大学生消费信贷行为影响因素分析[D].石家庄:河北经贸大学,2018.
  [责任编辑 文 峰]
其他文献
摘 要:课程“三度”建设是“课程饱和度、课程深度和学业紧张度”建设的简称,是对教育部打造“金课”要求的积极回应,是一项体现“以本为本,四个回归”精神的重要教育教学改革举措,主要涵盖教与学两个方面,以提高课程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宗旨为核心,同时对教学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而良好的教学管理能够为课程“三度”建设这一系统工程取得实质成效提供优质服务和有效保障。  关键词:课程“三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实施以来,预算绩效管理作为预算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穿预算执行全过程,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已成为深化财税改革的重要举措.随着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逐步实施,一些问题也开始暴露出来.针对绩效管理过程中遇到问题较多的全过程管理链条建设进行分析,提出具体的构建建议,以期促进绩效管理的逐步推广.
摘 要:新冠疫情下,高校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整体表现为积极向上、阳光乐观,展现出了对生命的珍惜、对生活的热爱和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的热情,但也有部分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不适、漠视等心理问题。对此,发挥思政课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优势,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至关重要。  关键词:疫情下;高校大学生;生命价值观;英模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
成都市是中国休闲之都、农家乐发源地.近年成都市近郊乡村民宿发展势头良好,已经成为乡村旅游提档升级、由高速发展向优质增长转变的一种新兴业态.对成都市近郊龙泉驿乡村民宿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现阶段乡村民宿集中存在规范引导缺位、持续盈利能力弱、经营特色不鲜明、区域带动力不强和发展定位不清晰等问题.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理念,就应在加强顶层设计,从制度建设、品牌创建、人才培育、行业扶持和产业联动等方面寻求突破,推动乡村民宿健康持续发展,满足都市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当前正值产业结构调整、行业转型发展时期,而航空行业在“腾笼换鸟”后也进入发展的黄金期,使得高职航空服务专业教育市场持续走俏.基于航空服务专业持续热门的趋势,必须思考其人才综合培养的问题,基于人才的综合性培养带动民航经济的稳定发展.高职航空服务专业助力民航经济发展体现在多个方面,在论述其具体体现的基础上,就如何增强航空服务专业的民航经济助推作用进行探讨.以校企合作的深化、1+X证书制度的推行、产学研的融合、社会服务的深化、航空服务精神的传承等途径,可以带动民航经济的新发展,也能够助力高职航空服务专业在民航经
从马克思《资本论》中关于虚拟资本的论述入手,揭示虚拟资本的内涵与特征,并论证其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双重效应.基于虚拟资本理论分析金融危机的成因与形成机制,金融危机的实质就是虚拟资本泡沫的破灭,其形成的根本原因依然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信用制度加速了虚拟资本的扩张,随着货币支付矛盾的积累、经济的泡沫化,金融危机的爆发也就不可避免.
摘 要:用因子分析法,选取旅游人数、旅游收入等12个指标,用SPSS软件对2010—2019年酒泉市旅游业竞争力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酒泉市旅游业竞争力逐年提升,但旅游业经济竞争力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注重开发精品旅游线路和多元化的旅游产品,充分利用旅游资源,提高旅游业发展效率;推动旅游业融合发展对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旅游竞争力;因子分析法;酒泉市  中图分类号:F592.
摘 要:减税降费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惠企利民的重要举措,对激发企业活力,拉动居民消费,推动经济复苏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对此,学术界从减税降费的影响、平衡财政支出压力和着力点等多个侧面展开了研究,国内外学者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对这些研究成果的梳理将有助于理清思路,落实政策,提升市场主体减税降费的获得感。  关键词:减税降费;财政风险;政府预算;财税体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F810.42
互联网背景下,各成人高校致力于开展校园管理模式改革与创新工作,旨在通过现代化网络技术,加强对高校内部财务信息及财务工作的管理与控制.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探究电大成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内涵、原则及主要工作内容,针对财务管理现状提出相应的创新策略,以期为高校管理人员提供参考.
乡镇政府是我国行政体制最基础的层级,是落实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责任主体,也是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的主力军.长期以来,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既受到权责与人事不匹配导致的职能越位、错位和缺位等问题的影响,也被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良作风所阻碍.当前,乡镇政府的职能转变仍面临职能定位不清、财政体制制约以及管理方式落后等困境.在基层减负的背景下,乡镇政府应根据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新要求进行政府职能定位,并以此划分其所属权责,这不仅为乡镇政府切实减负提供了途径,也为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提供了契机,从而更好地实现今后减贫政策的转型和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