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情景案例入手 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点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shinexpsis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教师要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
  情感对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列宁曾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众所周知,一个好的节目主持人能将台下的观众牢牢地吸引,让台下成千上万的观众随着主持人情绪的变化或悲、或哀、或怒、或喜。一首好听的乐曲,只要前奏一响,就能拨动听众的心弦,可谓是“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亦是如此,创设引人入胜的课堂情境,既能牢牢地吸引住学生,又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整个课堂的和谐发展做好铺垫,犹如磁铁般牢牢地吸引住学生,让学生“心随我动”,创设不同的情景去感染学生、打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如饮甘泉、如品香茗,流连忘返。从而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情感共鸣,使教育入情、入理、入耳、入心,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一、对案例教学法的认识
  1.了解概念。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的需要,用列举案例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分析、努力探究的一种教学方法。它通过具体、生动的案例,把真实典型的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为课堂创设一个良好宽松的教学情景,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去分析、去讨论问题,从而获得顿悟,达成教学目的。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2.复习效果好。品德与社会复习课偏重于说理论事,内容抽象枯燥,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教师在课堂上适时地运用案例教学法,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正反案例,给学生造成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感性认识,就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若教师再巧妙地进行分组自由讨论,让学生大胆交流,给学生较大的自由度和较多的展示机会,让学生在没有压力和顾忌的良好心态下进行学习和探索,直接参与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评价,这就为锻炼、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了条件。
  3.案例教学法的主要类型:典型性案例教学、趣味性案例教学、生活性案例教学。
  二、案例教学法在品德与社会复习课中的应用
  1.在复习中需要为学生树立行为典范的内容时,使用典型性案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教育学生在思想和言行上都要着眼社会大众、服务大众时,这就需要使用典型性案例,为学生树立行为楷模。
  案例:在复习好女孩好男孩时,可以设计找出自己崇拜的男性杰出人士和女性杰出人士。
  他,有矫健的身影;他,有猎豹一般的速度;他,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刘翔。他比别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比别人挥洒了更多的汗水。有人问他为什么,他只说了两个字——中国。面对困难他不屑一顾,面对挫折他从不低头,他的速度突飞猛进,很快就成为国家队里的“飞人”。
  讨论:从刘翔的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作为一名小学生,从现在开始,你应该怎么做?
  运用典型性案例比枯燥地要求学生要认真学习,要努力为社会作贡献,其效果要好得多。但教师在使用典型性案例教学时,最好少用或不用揭露社会阴暗面、丑恶面的案例,避免负面影响,做到选用案例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反面教育为辅的原则。
  2.在复习比较抽象的内容时,使用趣味性案例。趣味性案例一般形象而生动,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教学比较抽象的内容时,使用趣味性案例,能有效地促使学生从故事性很强的趣味性案例中受到诱导和启发,把抽象的问题、难以理解的问题变得形象化、简单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如在讲述“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的内容时,怎样让学生理解祖国是一个大家庭,明白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列举部分少数民族奇异的民俗文化,可以深深地吸引学生,让学生既感到身心愉悦,又感到看起来深奥难懂的知识,其实也亲切有趣,易于理解,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作者单位 四川省泸县嘉明中心小学校)
其他文献
摘 要:提高教学满意度并不难,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视觉和听觉,引起注意,激发外在的兴趣爱好;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形成概念,渗透方法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满意度;教师本身要精心为学生设计练习,迎合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提高教学满意度。  关键词:需要;使用;满意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传统的应试教育不可代替的作用,其课堂教学满意度就成为其中一个研究的课题。那么,如何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满
我出生的时候,他已经四十岁。  那年,他在屋前栽了一棵桃树,屋后栽柿子树,还有三棵梧桐树。他说桃树栽前门,是为我辟邪。等我牙齿长齐,桃树和柿子树开始挂果。等我长大出嫁,梧桐树可以做嫁妆。他为我考虑得如此周全。  我一岁左右时发高烧,当时是冬天,他跑进雪地,先把自己冻成冰棍,再把我抱进怀里。我退烧了,他差点冻成肺炎。母亲说,为了我,他连自己的命都能不要。  三岁后,我开始有了记忆。往往是傍晚时分,他
摘 要:识字教学是农村低段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教学中存在一些困难,因此,趣味教学就很有必要。  关键词:合作;对比;识字  对于低年级学生说,识字不仅是一项新的任务,更是一项重要的内容,但从传统意义上来讲,识字教学是一个单调乏味的過程,农村孩子跟城市的孩子比,识字、认字尤其困难。农村孩子接受得比较慢,知识形成的过程也较长,这是确实存在的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的直接动力。因此,增强趣
一提起改作文,大部分教师都会皱起眉头,长年累月,办公桌上那摞高高的作文本,像巍峨的山,等待着自己这位新时代的“愚公”:这里有个错别字,圈出来;那句话读不通,改一改;好词好句,画出波浪线给予鼓励;除了眉批,还得从选材、内容、篇章、布局、书写等方面着眼写上总批……更心酸的是:教师累得腰酸背疼、头昏眼花,但精批细改的作文发到学生手里,他们却往往只看一眼分数,便塞进书包了事……  作文批改的投入和效益,很
摘 要:追求和谐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目标。在教学实践中,广大教育工作者深深地感受到,在减负增效的教育新政下,更要注重课堂艺术,创设和谐的课堂,让学生徜徉在化学的乐园中,真正诗意地栖居在化学课堂,体验到化学之奇,感受到化学之趣,领悟到化学之妙,从而使化学学习成为学生积极、主动、有意义的活动。  关键词:和谐课堂;师生平等;师生互动;激发情趣  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曾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实践,回归生活,让语文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  关键词:语文;生活实物;实践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注重学生实践,真正体现语文返璞归真。  一、课内阅读教学离不开生活实物  语文与生活同在,生活与语文共存。语文是反映生活的,同时又反过来为生活服务的一种工具。为了避免语文教学
摘 要:教书育人是学校工作的重点,然而要有目的、有计划,顺利且卓有成效地开展教书育人工作,首先就要創建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由此看来,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校园事故;生命;教育;平安和谐  近年来,校园安全事故屡杜不绝,孩子安全岌岌可危!  “生命”,一个多么鲜活的词语;“安全”,一个被人们老调重弹的课题。生命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葆鲜活,如果鲜活的生命不慎或不幸在日常工作中
摘 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合适的情境,对教学有着很大的帮助。就工作中的一些实践,谈谈如何让学生身临其“境”。  关键词:情境创设;初中;数学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数学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数学所具有的抽象性,让很多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感到困难。在课堂上,教师的言传口教对于表达这些抽象的东西也是力不从心。那么,如何才能让数学学习变得更直观,更容易被理解、消化呢?本校近几年在多媒
摘 要:在教坛耕耘了多年,教师每天接触的是一些可爱的学生。初进校园,他们热爱艺术,想象力丰富,语言灵动。随着年龄的增长,过重的学业使他们思维僵化。慢慢的,学生变了:不爱动脑,不愿动手,没有创新精神,被动地接受,这种状况让人痛心。  关键词:创意;创新精神;美术教学  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美术课程的价值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果有这样一种课程,它以创意为载体,承载着文学、自
摘 要:化归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思想,更是一种有效的数学思维方式。只有善于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变换转化,才能使问题得到解决。  关键词:隔板法;化归思想;解决问题  在课堂中如何做到由浅到深、用化归思想转化为基本问题来解决的教学一直是我们所要探索的。  在此通过以下几个问题来探究:  问题1(基本问题):9个相同的小球放到3个不同盒子里,每个盒子至少一个球,有多少种不同的放法?  解析:把3个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