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校本教材建设的现状分析及思考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qxx034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校本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媒介,校本教材建设是专业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校本教材开发主要存在开发主体单一化、内容非体系化、资源单维化以及管理非常态化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今后高职院校校本教材开发建设思考需要从开发主体的多元化、教材学习内容的体系化、资源的多维化以及开发管理的常态化等方面进行思考,建设符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需要的具有本校特色的新型教材。
  关键词:高职;校本教材;教材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1-0208-01
  “校本”一方面可以是课程的校本化、个性化,即在区域行业产业发展的背景下,通过整合、遴选、拓展等方式,对专业课程进行再设计,使之更符合区域行业产业对应的岗位需要;另一方面,是本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融合产业能力发展需要和学科专业发展需要,并基于本校课程资源,以教师为主体开发培养创新性的技能型人才的课程。校本教材的出现,主要依附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由于高职院校所在的地理区域的产业经济能力差异,即使是相同专业,不同高职院校的课程目标会存有差异;由于本校课程实施过程中课程体系架构的不同,即便是同一课程,不同院校的课程标准及课程内容也存在不同。因此,为了有效地实现本校课程目标,作为高职院校,除了选用优秀的新版教材以外,校本教材建设也是专业内涵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1]。
  目前对于校本教材开发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职业教育校本教材开发总体研究;校本教材应用的困境及策略研究;以具体专业或课程为对象的校本教材开发研究;工学结合校本教材开发设计研究;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校本教材开发研究等[2]。虽然国内对校本教材的建设一直很重视,但是如何建设符合人才模式创新需要且又具备本校鲜明特色的校本教材一直是高职院校校本教材质量研究的困惑。本文在介绍高职校本教材建设的现状基础上,思考校本教材建设的发展方向,以期为校本教材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建议。
  一、校本教材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校本教材开发主体单一化
  目前,对于校本教材仍存在只关乎自家教师的认识误区,教材编写的主体只需要教师参与就足够。但是大多高职院校的教师虽具备教学实践经验,却没有编写教材的经历,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缺乏融入行业企业生产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的能力。校本教材的开发是课程教学不可或缺的有效手段,教材开发是为了课程,课程实施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归根结底是为了培养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而目前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是在区域经济需求下对接企业的岗位需要,因此没有企业参与校本教材的开发建设,就无法适应校企合作及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时代需要。因此,校本教材建设不仅是授课教师独立能完成的,需要纳入企业的精良骨干组成教材编写团队,集众人之智慧合力完成。
  2.校本教材学习内容非体系化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的是为了使在学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顺利适应行业企业的岗位需要,这些岗位的能力需要又分解在课程体系中,为了实现课程的内容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校本教材的开发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架构课程与区域经济需要的有效载体。而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造成目前高职院校的校本教材建设与区域发展需求并不匹配,缺乏实用性强和行业特色强的专业性教材。专业教材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仍然过多地强调知识的学科性和系统性,比较偏重理论内容[3],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知识内容比较陈旧,没有及时纳入革新内容,影响与行业企业发展步伐的接轨;缺乏课程融合,没有将职业技能鉴定的考核点分解为课程的知识点、技能点[4]。因此,校本教材的开发建设需要创造性地综合考虑,需要打破传统学科的逻辑界线,遵循专业理论知识课程“必需、够用”的原则,着重培养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同时考量人文环境、地域特征,培养现代教育体系条件下,达到教育目标、企业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3.校本教材资源的单维化
  目前校本教材的承载媒介主要是纸质印刷的教科书,以及配套的参考书和学生指导书。纸质教材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和依据,但是并不能直观表达课堂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缺乏工作场景的趣味呈现,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在某些院校,校本教材沿用专科教材和使用校内自编讲义,或者将教案等同于校本教材使用。虽然这些自编讲义或教材是在长期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积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仍存在对高职教育理论理解不够的可能性,会对课程目标的实现具有一定的影响。而校本教材是为了体现本校在教学办学中的特色经验,紧密联系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和行业发展现状,贴近行业岗位。因此,校本教材的开发建设需要将科学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系统归纳教材的不同呈现形式[5]。
  4.校本教材开发管理的非常态化
  一些高职院校还没有建立健全针对校本教材的教材评价、选优质量指标体系和实施办法,或者虽制定了管理办法,但是开发管理的细则并不是很明确,造成校本教材开发的管理不全面。此外,校本教材编写的激励措施覆盖不到教师群体,教材编写工作本身是一项系统工程,从教材内容体系的研究确定,到各种资料的汇总、整理,再到形成稿本,编写人员非常辛苦,而时常这些劳动成果得不到合理地认可和体现和版权的保证,大大减缓了校本教材编写的推进节奏[6]。
  二、校本教材建设的思考及建议
  1.校本教材开发主体的多元化
  校本教材在开发的过程中,首先要根据学生毕业后从事的职业岗位进行工作任务分析,确定本课程面向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其次分析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及价值观,合理安排并序化教材结构及内容[2]。因此,在校本教材编写过程中,应该积极聘用各行业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利用他们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确保校本教材的实用性,达到职业教育专业技术型人才培养要求。
  2.校本教材学习内容的体系化   校本教材的开发设计是为了实现课程培养的目标,最终是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因此校本教材的建设应结合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定位及其在专业中的定位进行整体规划设计,遵循学生的学习特点,培养学生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岗位所需的技能。具体来说,首先根据课程定位制定课程标准,以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分解岗位能力对应到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遵循能力本位原则,融合典型工作任务和新技术、新方法和最新的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集成实践教学素材,兼顾科学性和趣味性,有效的实现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3.校本教材资源的多维化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教育教学的模式和教学方法产生巨大的变革,学习空间从具体的教师延伸到虚拟的网络世界,因此教育信息化驱动下,教材的呈现方式应是立体化多维度的,能够实现课程目标丰富多样的素材都可以纳入校本教材开发设计的框架内。在内容形式上,从单一的纸质教材到数字教材、电子教案、网络课件、网络课程平台、数字学习系统以及数字授课系统,是由主教材、计算机多媒体教材、等组成的完整体系。按预定目标设计立体化校本教学资源,对教学资源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系统性整合,构建了立体多维化的数字教学空间,将是未来教材必然的呈现形式。
  4.校本教材开发管理的常态化
  高职院校校本教材建设是专业内涵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开展分级管理是保证常态实施的动力机制,应该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鼓励、扶持校本教材建设,同时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评价、监督体系[7]。首先,建立健全校本教材专门管理组织机构,成立校本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保证校本教材开发工作的有序进行。其次,完善校本教材开发管理制度及管理细则。包括严格界定教材开发团队的资历、明确校本教材的评审指标、完善校本教材的经费资助和奖励的管理制度等。同时,还要优化和改进监督机制,对校本教材的使用效果进行跟踪评价,评估校本教材的使用经济效益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开放大学,江苏城市职业学院,环境与生态学院)
  基金项目:江苏开放大学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十二五”2013年度规划课题(项目编号13SEW-Q-059)和2012年度高校“青蓝工程”培养对象项目。
  参考文献:
  [1]韩效辉.高职院校校本教材建设误区探析[J].宿州学院学报,2013,28(1):100-102.
  [2]王洪艳.浅谈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校本教材新特点[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7):107-108.
  [3]杨延.职业教育教材改革与发展的调查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4(3):65-69.
  [4]许世华.关于校本教材建设的几点思考[J].高教论坛,2012(3):50-51.
  [5]谭科,曹薇.职业教育校本教材建设研究[J].科教导刊,2015:17-18.
  [6]肖宪龙.提高高职校本教材建设实效性研究[J].职教通讯,2011(4):48-50
  [7]赵明英.高职院校教材建设与管理刍议[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8(1):92-94.
其他文献
为解决子系统共享问题,提出了经由Petri网系统共享T-型子网构成共享子网合成网的解决方案。共享T-型子网合成是研究复杂Petri网系统性质的一个有效途径。研究了共享T-型子网合成对参与合成的各网系统的活性的继承关系,给出了合成网保持活性的充分条件或充要条件。随后给出的有关制造系统设计和分析的实例,说明了该合成方法的有效性。本文的结果可为Petri网系统合成的静态和动态性质的考察提供有效途径,对系
为反映后代人对环境权益保全等方面的信息需要,应改进非营利组织的受托责任结构,为此,非营利组织应采用权责发生制以恰当反映可持续发展要求下的受托责任,保全净资产以体现人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接入变电站的小电源越来越多,在小电源的影响下,传统的备用电源自投装置(简称备自投)无流闭锁判据越来越不可靠,并且目前部分变电站采用的备自投动作联
摘 要:“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教育具有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位置,教学是教育过程的重要环节,学生学习形式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置身于互联网当中的教学系统个要素产生了近乎无边界的拓展,教学能力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被提出新的要求,是贯穿教师的终身教育过程的教师教学提升更具有紧迫感和必要性。本文针对如何培养医学专科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以供参
不同语言表达式间的“功能同构”现象揭示了语言底层意义的某些通约性,而这种通约性也反映出人类思维中的共性以及不同文化或民族对客观事物或事件属性的认知的相似性。语言的
由于过分地受到经济效益的驱使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在民族文化旅游业发展中,民族文化建设往往被忽视,因而严重阻碍了民族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时策,以确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伴随着社会转型,我国教育法制建设的速度明显加快,教育领域迎来了一个空前迅速发展时期,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基本框架业已形成。这从多方面为教育的改革与
针对磨矿过程的关键工艺指标磨矿粒度难以进行直接在线检测且化验过程滞后的难题,并结合案例推理(CBR)技术在软测量建模方面的优势,提出了基于案例推理的磨矿粒度软测量方法,开发了相应的粒度软测量软件。实际应用效果表明该软件简单、实用,能够较好地实现磨矿粒度的在线软测量。
在研究虚拟制造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VR的虚拟数控加工环境,设计出面向通用化的NC代码翻译器。阐述了虚拟加工环境的工作流程、基于层次关系的虚拟加工框架技术、NC代码翻译器的设计方法、基于毛坯表面模型的三角片构建算法等关键技术。该系统能够实时地反映零件虚拟模型的加工成形过程,并进行可加工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