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者从农业部新闻办公室获悉, 近期发生在广东省云浮市的猪“高热病”疫情, 已被确诊为由猪蓝耳病变异病毒引起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5 月8 日, 农业部召开防控工作研讨会, 分析疫情形势, 对下一步防控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要求各级兽医部门要采取综合防控措施, 加强免疫监测, 强化督促检查, 切实做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工作。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不是人畜共患病, 该病毒不感染人。猪蓝耳病又称“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 是由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引起, 以成年猪生殖障碍、早产、流产和死胎, 以及仔猪呼吸异常为特征的传染病, 是一种免疫抑制病, 常常继发其他病原感染。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发生过猪蓝耳病, 该病于上世纪90 年代中期传入我国,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 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 我国列为二类动物疫病。目前,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已成功研制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专用诊断试剂和新型疫苗, 为下一步防控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工作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农业部要求各级兽医部门要保持高度警惕, 正确分析疫情形势, 加强猪蓝耳病监测。一是即将进入该病高发季节。该病夏秋季多发, 高温高湿季节是该病发生的诱因之一。二是猪蓝耳病病毒发生变异。研究表明,分离到的猪蓝耳病病毒发生变异, 致病力明显增强, 防控难度加大。三是饲养管理水平低。我国生猪以散养为主, 农村饲养管理水平低, 防疫条件相对较差。四是个别地方基层防疫力量不足, 影响及早发现和控制疫情。五是我国生猪大范围调运频繁, 容易造成疫源传播。各地要及早安排, 周密部署, 高度重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工作。
为切实做好全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工作, 农业部将重点做好六项工作: 一是尽快做好免疫工作, 力争早日建立起有效免疫屏障。二是加快疫苗生产和调拨。抓紧生产新型猪蓝耳病疫苗, 尽快在重点地区推广使用。同时, 加强疫苗质量监管, 保证疫苗质量。三是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纳入疫情快报范围, 一旦发现可疑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 要立即上报。四是继续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当前要突出抓好乡镇畜牧兽医站和基层防疫队伍建设, 稳定畜牧兽医技术推广队伍, 健全村级防疫网络。五是扎实做好应急准备。完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应急预案, 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和物资储备。确保一旦发生疫情, 做到有效组织、快速反应, 防止疫情扩散蔓延。六是切实加大督促检查力度。近期, 农业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定点联系制度各工作组, 要对重点地区开展一次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工作专项督查, 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不是人畜共患病, 该病毒不感染人。猪蓝耳病又称“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 是由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引起, 以成年猪生殖障碍、早产、流产和死胎, 以及仔猪呼吸异常为特征的传染病, 是一种免疫抑制病, 常常继发其他病原感染。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发生过猪蓝耳病, 该病于上世纪90 年代中期传入我国,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 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 我国列为二类动物疫病。目前,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已成功研制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专用诊断试剂和新型疫苗, 为下一步防控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工作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农业部要求各级兽医部门要保持高度警惕, 正确分析疫情形势, 加强猪蓝耳病监测。一是即将进入该病高发季节。该病夏秋季多发, 高温高湿季节是该病发生的诱因之一。二是猪蓝耳病病毒发生变异。研究表明,分离到的猪蓝耳病病毒发生变异, 致病力明显增强, 防控难度加大。三是饲养管理水平低。我国生猪以散养为主, 农村饲养管理水平低, 防疫条件相对较差。四是个别地方基层防疫力量不足, 影响及早发现和控制疫情。五是我国生猪大范围调运频繁, 容易造成疫源传播。各地要及早安排, 周密部署, 高度重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工作。
为切实做好全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工作, 农业部将重点做好六项工作: 一是尽快做好免疫工作, 力争早日建立起有效免疫屏障。二是加快疫苗生产和调拨。抓紧生产新型猪蓝耳病疫苗, 尽快在重点地区推广使用。同时, 加强疫苗质量监管, 保证疫苗质量。三是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纳入疫情快报范围, 一旦发现可疑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 要立即上报。四是继续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当前要突出抓好乡镇畜牧兽医站和基层防疫队伍建设, 稳定畜牧兽医技术推广队伍, 健全村级防疫网络。五是扎实做好应急准备。完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应急预案, 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和物资储备。确保一旦发生疫情, 做到有效组织、快速反应, 防止疫情扩散蔓延。六是切实加大督促检查力度。近期, 农业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定点联系制度各工作组, 要对重点地区开展一次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工作专项督查, 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